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高速公路现有的收费系统的通行介质方案,并从经济性及方便管理出发,提出了广西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通行介质的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各省市高速公路区域网状格局迅速形成,为了尽可能提高服务水平、减少收费设施对于路网通行能力的影响.优化运营管理,联网收费系统的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北京市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收费管理体制,提出了一种体现集中管理思想的联网收费系统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对于具有类似情况的中心城市周边高速公路网的联网收费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收费的通行券概述。非接触式IC卡的内部构成及其优点,以及在高速公路收费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路得 《交通与运输》2008,24(2):31-31
自从1988年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开始,中国开启了一个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时代。高速公路的通行收费制度与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孕育而生,也随着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逐步延伸开来。迄今,中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历史已走过了20年。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非现金收费作为交通管理部门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的一种新的缴费方式和服务手段。其对于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减缓收费站拥堵压力,进一步提高便民、利民服务能力.实现高速公路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7):199-200
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它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的中必须要经过的门槛,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与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密切相关,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速公路社会形象的好坏息息相关。基于此,主要对高速公路收费天棚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速公路收费站,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的中必须要经过的门槛,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与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密切相关,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速公路社会形象的好坏息息相关。基于此,主要对高速公路收费天棚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应急收费情况下,亟需解决如何提高通行能力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手持式应急收费系统及其主要结构。系统主控硬件采用了32位Motorola公司龙珠处理器,软件平台采用μ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实现了高速公路收费有关业务功能。最后介绍了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应急通行能力、维护收费站和路网利益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长平高速公路最优收费标准制定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确定办法主要来自于经验,基本上为一种政府行为。以长平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收费标准的影响因素,根据收费标准和交通量的关系,提出了建立科学收费标准应满足的三个条件:①在不超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吸收更多的车辆使用高速公路,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②在收费还贷期间内,支付各种税金和贷款本息后,通行费收入能保证养护费、管理费和大修费支出;②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经济承受力,保证道路使用者交纳通行费后,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和对应平行的102国道交通量调查,该收费标准和现行收费标准比较,方法更科学,收费更合理,该方法同样适合于其它高速公路项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规划建设了基本的高速公路网络,但高速公主要采用停车收费的形式,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针对停车收费所造成的交通延误、通行能力降低等现象.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即集计算机、信息、电子通讯等众多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丁鹏飞 《交通标准化》2014,(9):14-15,22
结合京新高速公路河北省张家口段一期京冀界北辛堡主线收费站的交通量现状,选取管理部门提供的收费站交通量报表,对该收费站进京方向收费车道数进行了重新计算,以确定现有进京方向收费车道数能否满足目前的交通量需求,并提出满足现有交通量的收费车道数量.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并在总体上制约着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因此优化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改善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是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根据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交通流特性,应用M/G/K排队模型,推导出在不同服务水平下收费站所能服务的最大交通量矩阵,并由此作出收费站设置决策,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一般高速公路,以第304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参考具有合理性和适应性,而对旅游公路,交通流季节性变动很强.若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进行计算,则会导致在高峰小时期间交通严重阻塞。结合交通量、平均服务时间、平均服务水平可合理确定收费车道数。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对中国未来的交通安全形势做出科学预测,分析了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以机动车保有量、人口、公路里程、客货运输周转量和国家控制力度为参数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并对1991~2004年各年的死亡人数进行了计算和未来年份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精度高,平均预测误差为3.9%;得出2010年和2020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值分别为14万人和17万人,死亡人数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转折点出现时间约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利用高速公路进行通勤出行车辆的增加,高速公路缓行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目前,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交通需求管理需要对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进行精确的挖掘分析,掌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行状态与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借助 K-means++聚类方法识别使用高速公路日常通勤的车辆,进一步分析通勤车辆的出行时空分布特征.从通勤出行的角度,挖掘城市通勤快速出行廊道分布,研究高速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络的关系,对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缓解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中取得较大发展的子系统. 系统能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口收费站的时间、地点等数据. 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分析方法和高速公路站点OD分布、车型比例分布等指标获取方法. 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数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获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高速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和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居民利用高速公路进行通勤出行车辆的增加,高速公路缓行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目前,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交通需求管理需要对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进行精确的挖掘分析,掌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行状态与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借助 K-means++聚类方法识别使用高速公路日常通勤的车辆,进一步分析通勤车辆的出行时空分布特征.从通勤出行的角度,挖掘城市通勤快速出行廊道分布,研究高速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络的关系,对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缓解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中取得较大发展的子系统. 系统能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口收费站的时间、地点等数据. 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分析方法和高速公路站点OD分布、车型比例分布等指标获取方法. 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数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获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高速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和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路网最优费率的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寻求系统、科学的路网最优费率测算方法,提出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路网管理者、收费道路经营者和车辆用户三者在费率决策中的博弈关系,其中上层以路网用户盈余最大化为目标,下层是弹性需求下的多车型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设计了遗传-模拟退火混合优化的求解算法。计算发现路网收费收入目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测算所得费率的高低,进而影响各车型OD出行量,且时间价值低的车型用户比时间价值高的车型用户受费率变化的影响要更为显著,表明双层模型在费率决策过程中能兼顾相关各方的利益,建模时考虑车型分类能更合理地反映现实情况;与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相比,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计算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ETC使用率提升后对收费广场通行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车道配置方案,依托深圳机荷高速福民收费站车道布设和收费数据,建立包含跟驰和换道行为的收费广场交通行为模型,开发收费广场交通运行微观仿真平台。分别针对平、高峰时段,以ETC车道数及使用率为变量设计80组仿真方案,综合评价不同方案下收费广场通行效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仿真平台对平、高峰时段交通量误差仅为3.46%和6.45%,为收费广场车道配置仿真分析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平台;未来ETC使用率提升至90%时,福民收费站最优车道配置方案为“4条ETC车道加 5条ETC/MTC混合车道”,此时高峰时段单车平均延误可降至2.93 s·veh-1,较目前的60.23 s·veh-1 降低95%。结合交通量、交通组成及ETC使用率开展收费广场车道合理化配置研究,可为收费广场设计、运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