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明朝永乐三年(1 40 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混合船队七下西洋,"涉沧溟十余万里",遍及亚非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历时28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珠江水运》2011,(10):68-73
六百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与抵达国家和地区之多,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时间早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3.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世界航海史上杰出的先驱。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运用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先后七下西洋,航迹遍及西太平洋、北印度洋的广大亚非海域,在东非与东亚之间建立起一个由60条远洋航线组成的多点交叉型的综合性航线网络。正如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描述的那样,在15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事大学(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成立于1983年,位于瑞典马尔默市,是由联合围下属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发起并在其支持下成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最古老造船历史和造船传统的国家之一,据专家测定,中国的造船史至少为7500年。中国在木制船历史上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是当时世界水平最高的远洋船队,充分展示出我国当时的先进造船水平,更显现中国古代造船业的辉煌。清晚期成立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福建船政,并由中国人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标志着中国近代以钢质机动船舶为主的船舶工业的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的造船技术开始超越东方,中国船舶制造业逐渐落后于世界,近代中国也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7.
时平 《珠江水运》2005,(8):49-50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8.
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随员,组成当时世界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历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后跨越28个年头,用自己的壮举,谱写了中外航海史上的辉煌篇章。前贤马公立此一业,在环宇内外乃为中华民族创下了彪炳千秋之伟业。岁月悠悠,山河苍苍,从1405年到2005年,整整六百个春夏秋冬。今天,当龙的传人站在21世纪新的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事》2012,(11):62-62
第十五届亚洲海事调查官会议(MAIFA15)在上海顺利召开 2012年10月23日,第十五届亚洲海事调查官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参加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印尼及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会议由中国海事局主办、上海海事局承办,历时两天,旨在商讨亚洲海事调查合作、交流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事大学的英语教学范凤祥(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所属学校,座落在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学生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航运企业或政府港航部门。学制为两年,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授予硕士学位。他们的母语都不是英语,英语程度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05,27(5):12-12
国际海事组织(IMO)将2005年的世界海事日定在9月29日,各国可以在九月的最后一周内选择庆祝日。本次海事日的主题是“世界贸易中的国际航运”(International Shipping—Carrier of World Trade),该主题旨在突显航运作为最有效、最安全、最合乎环保的运输方式,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事     
世界关务组织(WCO)日前认可为对抗恐怖活动而设计的全球运送标准,包括美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立即同意该标准生效。这些准则系由经手全球大约98%国际贸易的166国海关部门主管所组成的协会在布鲁塞尔通过,准则里面包括集装箱出港前由出口港海关进行某些检查,而非到达目的地时进行的检查。各国政府将要求货物在出港或驶往他们国家时事先取得通知,包括货物原产地、运送路线以及目的地,进口港国家可以要求高危险的集装箱在起航港国家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4.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以历史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当时中国造船与航海的杰出成就,还对中国较之西方海洋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明清封建王朝放弃海洋的后果进行了反思。重温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开海传统,以期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16.
曹凛 《中国船检》2012,(12):114-117
1403年,朱棣发动政变,火烧南京皇殿后登基。登基之后,明成祖朱棣便责令开始大造海战船队,并派郑和率军下西洋,从此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郑和初次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和检验技术,在当时已领先国际,龙江宝船厂、太仓苏州府船厂、三卫船厂也因主要承担这些海船的建造而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交通部决定,今后每年7月11日这天,所有在我国水域航行和在锚地停泊的中国籍民用船舶、中国航运企业拥有或经营的非中国籍船舶,都将挂满旗、统一鸣笛。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理事会在IMO总部召开了第104次会议,会议提出向世界海事大学(WMU)提供短期财政支持。世界海事大学校长与技术合作委员会对预计出现的2010—2011年预算不足表示担忧,此次财政资金短缺是由长期捐助者撤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提起中国航海史,没人会不提到郑和,600年前,即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论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半个世纪;论规模,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