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船艇》2006,(2):37-38
全球船用柴油机订单居高不下,韩国三大造船企业2006年订单额将达250亿美元,美国船级社制定巨型集装箱船主尺度规范,全球十大造船企业韩国占七家,国际船舶新招吸引注册  相似文献   

2.
王林 《海运情报》2004,(9):32-32
据日本船用工业协会最近发表的关于中国造船和船用工业的调查报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公司(CSIC)到2020年的造船量将达到2000年6倍的80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3.
2012年的“世界造船海洋庆典”将在韩国造船重镇巨济市拉开帷幕,活动为期五天。据悉,2012年世界造船海洋庆典将由巨济市主办,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协办。本届世界造船海洋庆典将成为韩国规模最大的造船海洋庆典,为此,包括海上游行在内的一系列传统船舶赛船比赛、游览参观造船所、特色马拉松比赛、制作船模体验等多样化的活动单元和特色庆典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  相似文献   

5.
造船     
《中国船检》2006,(1):78-80
韩国造船稳居霸主地位;韩国扩大船用配套设备生产;韩国增加进口中国船用厚板;波兰造船工人严重短缺;越南加速船用配套设备本土化;希腊2005年新船订单萎缩;韩国大型造船项目落户青岛;挪戚入股台州造船厂;[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 “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套业的发展相协调,为船舶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外信息     
《中外船舶科技》2009,(3):43-44
韩国斗山船用柴油机总产量突破6000万马力;全球船队近9%的船舶处于闲置状态;印度今后10年将为海军建造100艘军舰;印度Essar航运港口和物流公司耗资15亿美元进行扩能;三井工程造船认为船厂将面临全球价格战;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重工集团不仅是三大指标位列全球第一的造船集团,同时还是船用主机交付台数和总功率全球第一的船舶配套供应商,此次现代重工对大宇造船海洋的并购对全球船舶配套产业格局的影响不容小觑。随着韩国造船集团现代重工(HHI)对大宇造船海洋(DSME)的收购案获得哈萨克斯坦监管部门的批准,并在韩国、中国、日本、新加坡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反垄断审查,此次并购对国际造船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正在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船舶比常规散货船、油船价格高出2~5倍,已成为世界船舶市场发展的热点。在九十年代国际船舶市场看好,年造船产量达3000~3900万载重吨,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但由于日本,韩国将继续争霸世界造船第一、二位,再加上德国、俄罗斯、美国军转以进入世界船  相似文献   

10.
《船艇》2001,(3)
2000年韩国造船业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世界造船业霸主的日本远远地抛在其后。据克拉克松统计,2000年韩国船厂获得的造船订单为1610万总吨,而日本仅为1130万总吨。世界三大造船企业——韩国的现代、三星和大宇目前所建造的船舶占世界总量的25%。而中国的接单量约为430万总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洋航务》2010,(1):39-39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10月,我国新接造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居世界第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世界造船业存在一个演变规律,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快速发展,韩国在两次石油危机中崛起。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造船中心也将加快转移,一些发达造船国家由于成本等因素进一步退出主流船舶市场,  相似文献   

12.
船舶配套产品占造船总成本的40%左右,在船舶工业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2010年以来,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是作为核心供应链的船舶配套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船用发电机组、通信导航、自动化设备等关键设备仍然被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所掌控,在某些产品领域"船壳工业"特征依然比较明显.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从规模...  相似文献   

13.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1993年,韩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造船大国。1994年到1995年,受日元贬值、新船需求量不足、船价下跌和世界造船能力大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韩国造船商举步维艰,名次落至第二。1996年,韩国造船商希望能再执牛耳。 1996年第一季度,韩国接船舶订单17艘63万总吨,与95年同期的33艘船119万总吨相比,下降了47%。而日本所接订单却从70艘253万总吨上升到113艘259万总吨。分析家们认为:照此下去,韩国要实现其目标,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海事信息     
造船shipbuilding〉〉韩国造船稳居霸主地位韩国造船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1月底,全世界造船企业的LNG船手持订单合计数量达到139艘,其中韩国100艘,日本31艘,中国5艘,欧盟3艘。另外,各主要造船国家和地区各种船舶的手持订单(以修正总吨计)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韩国占37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厂在2010年共交付6100万载重吨的船舶,并且第一次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船厂的交付量无论以艘数,载重吨,总吨还是修正总吨来说,都全面超过韩国。中国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以载重吨计)突破40%,第一次超过韩国。然而,由于韩国建造了更多的高附加值船舶,若以交付船舶的合同金额来比较,中国仍然落后于韩国(韩国471亿美金,中国402亿美金)。  相似文献   

17.
简讯     
韩国造船厂商的越大越好日本东京“航运与贸易新闻”(Shipping and TradeNews)于2006年6月16日报道,韩国造船商继续接到世界各地船公司发来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ultra-large con-tainer ships)又一批订单。随着现代化造船技术和船舶结构新材料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世界集装箱货运量  相似文献   

18.
造船     
《中国船检》2005,(6):46-47
今年船企不会大面积亏损;我国造船今年有望首破千万吨;油船市场将受三因素考验;河北建百万吨级造基地;江苏LNG项目立项;我国将建造万箱集装箱船;低附加值船遭韩国船企拒绝;韩国转用干地式造船;韩造船厂与船用设备厂共谋发展;韩国LNG船接单量世界第一;韩国船企在中国投资建厂;北欧推出零污染概念轮船。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重工Himsen的成功经验或对中国船舶配套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带来一定的价值启示。现代重工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也是最大的船舶配套企业之一。公司自1972年成立以来,随着造船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步围绕造船产业,开拓了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制造业务、船用电器设备等相  相似文献   

20.
赵捷 《中国船检》2014,(8):55-57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造船完工量、订单量已数次与韩国交替位于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造船大国。同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钢铁生产线,钢产量雄踞世界第一多年,船用钢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尽管船用钢材的国产配套率已超过90%,但由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可靠性及配套性等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少数技术要求高、高附加值的船用钢仍需要进口,如TMCP高强度船用钢,因此,开发中国自己的高品质船用钢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