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论车轮冲击荷载检测网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在我国铁路建立车轮冲击荷载检测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车轮冲击荷载检测设备的基本性能,并探讨了车轮冲击荷载检测网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车轮踏面损伤程度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车轮踏面损伤对轨道的冲击压力与列车运行速度、轮载及踏面损伤程度的规律,提高了衡量轮踏面损伤程度的新概念--踏面损伤当量。使轨道冲击压力实民车轮踏面损伤程度有了量化关系,并建议把损伤程度分为四级,作为铁路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铁路车轮扁疤的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轮扁疤(车轮踏面擦伤和剥离之统称)是铁道机车车辆中常见的一种车轮跳面伤损形态,它能引起轮轨系统产生突发冲击与振动,对车轮特别是对轨道结构部件造成严危害。本文应用动力学原理,系统地分析了扁疤车轮对轨道的冲击作用机理,导出了其冲击速度表达式,并运用所编制的计算机真软件VICT进行了扁疤冲击响应模拟,给出了车轮扁疤冲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铁路安全的大敌--断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彰炎 《铁道知识》1999,2(2):22-23
钢轨的功能和要求 钢轨是铁路轨道的主要部件,它的功能:一是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运行,并直接承受车轮的荷载和冲击;二是为车轮提供连续、平顺和阻力最小的滚动表面;三是在电气化铁路,用作牵引电流的回流导线,在自动闭塞信号区段,则起到轨道电路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冲击球压法研究标准养护条件和不同盐腐蚀环境(5%NaCl溶液、5%Na_2SO_4溶液和5%NaCl与Na_2SO_4混合溶液)下水泥砂浆受冲击荷载作用的表面损伤失效规律及损伤叠加效应。结果表明:盐腐蚀下水泥砂浆遭受小能量冲击时,表面损伤区压痕尺寸随冲击荷载值增加呈先快速后平缓的增长趋势,试样表面损伤越严重,压痕增长越快;在相同冲击荷载作用下,水泥砂浆表面力学性能指标(动态硬度值和恢复性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标准养护砂浆、5%NaCl溶液中砂浆、5%NaCl与Na_2SO_4混合溶液中砂浆、5%Na_2SO_4溶液中砂浆;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短期盐腐蚀砂浆试样表面颗粒剥落,微裂纹不断扩展并合,损伤区三维形貌参数均大于标准养护砂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冲击荷载与腐蚀离子双因素作用下铁路桥梁工程材料的耐久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HXD3C电力机车车轮踏面剥离故障问题,运用动力学模型及损伤函数分析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速率,计算机车直线下坡工况、直线下坡冲击工况轮对踏面的损伤量,分析研究造成机车轮对踏面严重剥离原因。通过升级优化机车牵引控制特性曲线,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高机车运行质量,降低机车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车辆维修分析中,车轮磨损都被看作是导致费用高的主要因素,约占全部车辆维修费用的1/3。对于有轨电车,奥地利首先对半径小的曲线上印轮和钢轨的接触状况进行了分析:车轮承受荷载最多的部分是轮缘,在半径小的曲线上侧向荷载很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和欧洲货车车轮抗热损伤性能的对比试验,认为前者的性能优于后者;车轮的抗热损伤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轮材质、辐板形状和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车轮踏面损伤对策及其容限标准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导致车轮踏面严重损伤的现象是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本文依据车轮踏面损伤的现有研究,详细阐述了减少轮轨踏面损伤的对策,并且提出了修订踏面损伤容限标准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TPDS进行铁路货车车轮踏面损伤的监测和判定可以减少铁路货车重大事故。本文介绍了TPDS测试原理、踏面损伤冲击当量和报警标准,分析了车轮踏面损伤与轴承保持架、车辆大部件裂损的关联性。TPDS踏面损伤一级报警的兑现率超过90%,表明TPDS具有良好的踏面损伤自动识别能力。经综合治理,全路货车踏面损伤大幅度下降,应用TPDS报警比例持续减低,货车轴承保持架和相关大部件裂损类故障明显减少。TPDS应用于铁路货车踏面损伤识别成效显著,有力保障了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王其昌 《铁道学报》1991,13(3):77-87
本文将轨道冲击问题分为轨面低凹冲击,钢轨接缝冲击和车轮扁疤冲击,并从基本理论导出表达式,阐述了影响冲击的因素,说明了轨道和振动的关系及强化轨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车轮轮箍踏面制动剥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铁路车轮轮箍(以下简称车轮)在运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伤现象,其中尤以车轮踏面制动剥离最为突出,通过对近几年剥离车轮的检验方法和研究,观察到踏面制动剥离这类热损伤情况占了绝大多数,本文在进行材料学和金相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宏观和微观表现特点,对该种剥离类型进行机理上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轮轨冲击振动的特征及其控制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婉明 《铁道学报》1995,17(3):28-33
高速行车条件下,轮轨间的冲击振动显著增强,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并借助于所编制的轮轨相互作用仿真软件VICT分析系统,详细研究了钢轨焊接接头,波浪形磨耗钢轨、擦伤车轮、偏心轮以及不圆顺车轮等常见轮轨激扰所导致的轮轨冲击振动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的形态特征,给出了各类冲击振动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高速铁路轮轨冲击振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轮轨垂向冲击荷载会使轨道结构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应力,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及车轮、轨道使用寿命,是铁路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现场对轮轨冲击力的测量多使用准静态的测试方法,但其测试准确性有待验证,外加测试方法不统一,难以对轮轨冲击理论分析结果提供有效的现场数据支持.运用LS-Dyna软件建立轨道结构落轴冲击模型,对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载车模拟30 t重载列车扁疤对既有重载隧道基底结构的冲击作用,分析冲击荷载对既有重载隧道基底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轨道-隧道-围岩三维动力分析模型,依据现场实车轮对扁疤实测结果,分析30 t重载列车轮对扁疤冲击荷载对隧道基底结构变形、振动及受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基底受到轮对扁疤冲击作用后,隧底荷载及结构振动显著增大,加剧恶化基底已开裂混凝土结构,降低其服役寿命。由于波动经过不同介质及传输距离的影响,动变形、振动加速度及动压应力对振动响应的敏感度不同,尽管采用加载车模拟轮对扁疤对轨道及隧道基底的冲击作用中个别动态参数误差较大,但其仍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SRC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采用国内先进超高重型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对2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竖向冲击试验,并建立考虑材料率效应的有限元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拓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等截面代替后合理配筋的SRC梁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若梁的损伤逐渐接近完全破坏,则跨中峰值位移与残余位移的比值逐渐减小并趋于1.5;SRC梁的最大极限位移较RC梁大;梁整体的破坏类型主要取决于抗弯、抗剪、抗开裂能力是否能承受局部破坏后剩余的冲击荷载;分析得出局部响应阶段梁扰动区域内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邓军 《机车电传动》2008,(1):70-71,74
总结了广州地铁车辆轮对的主要损伤形式,包括车轮踏面擦伤和剥离、车轮不圆和车轮异常磨耗,对形成这些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铁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了径向机构的导向原理,建立了传统、自导向、迫导向3种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模型对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车轮损伤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车辆径向机构加强了车辆部件间的连接,优化了车辆稳定性及横向平稳性的指标;迫导向车辆在曲线运行时具有较大优势,且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自导向车辆;3种车辆模型运行于相同线路时,迫导向车辆车轮损伤值最小,在曲线半径为300 m时仅为传统地铁车辆车轮损伤的21%,自导向车辆与传统车辆的车轮损伤较大,且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自导向车辆车轮损伤小于传统车辆。地铁车辆安装迫导向机构可以有效地减小轮轨间作用力,减缓车轮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梁(以下简称梁)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行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四类影响梁动态力学性能的作用效应,讨论了冲击承载力特征值的表达以及相关的理论计算,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探讨一些冲击公式的适用性,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表明:冲击荷载下,梁的局部破坏明显,同时由于剪切效应的影响,梁的破坏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冲击速度是影响梁的剪切效应和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冲击荷载下梁的抗力表达以及相关计算依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梁的损伤表征研究较多,但内部机理研究相对缺乏,目前的理论和数值模拟大多采用简化模型,其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弯曲疲劳累积损伤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室内混凝土试件弯曲疲劳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素混凝土受弯试件在变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疲劳累积损伤性能,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证明了变幅疲劳荷载的大小和加载顺序对混凝土弯曲疲劳破坏有较大的影响,当疲劳荷载由小变大时,累积损伤量大于1,当疲劳荷载由大变小时,累积损伤量小于1,P-M线性累积损伤准则不适于混凝土弯曲疲劳破坏,同时验证了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