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铁盾构推进过程中会对隧道周围建(构)筑物和土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原水管道为工程背景,应用ABAQUS有限元三维数值方法,分析盾构穿越既有原水管道时的原水管道沉降变形特征,分析不同施工参数对原水管道沉降的影响,并对既有原水管道沉降变形进行现场监测分析。计算和实测结果均表明原水管道沉降满足《上海市原水引水管渠保护办法》的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同步注浆工艺作为盾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注浆效果对盾构掘进中的沉降控制与及时包裹管片起到重要作用。针对壁后同步注浆的作用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同步注浆浆液类型与要求,对比分析3种常用浆液优缺点,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探讨浆液需求及发展方向。统计国内已建35个地铁盾构施工案例,分析地铁施工采用盾构机类型及管片尺寸,简要分析盾构隧道同步注浆中的热点问题并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浆液种类需根据地层条件进行选取,国内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同步注浆采用单液浆(惰性浆液、可硬性浆液)较多,盾构隧道施工同步注浆双液浆开始逐渐推广,国外盾构隧道施工同步注浆已逐渐向双液浆转变;壁后注浆准确探测与评价对于注浆效果的反馈与地层变形敏感地区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含水量大于30%的地层、渗透性极高地层、软弱不均地层且周围近距离穿越建(构)筑物,对沉降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建议采用双液浆同步注浆施工或辅以克泥效特殊浆液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3.
盾构法施工在天津地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通过介绍天津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的重要参数和对环境保护,尤其重要构(建)筑物的保护方案、措施,说明在天津地铁区间施工引进盾构施工工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建(构)筑物下盾构掘进施工隆沉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目前国家和地方还没有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隆沉控制标准,以及在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地表隆沉多少才不会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在软土层地质条件下根据盾构机设备和施工参数的技术要求,研究新型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初凝时间、注入量以及二次双液浆注配合比注入量。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盾构机为中心的不同位置的隆沉。研究结论:在室内理论配合比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操作和使用,确定了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的准厚浆配合比,根据现场地面监测数据每环注入3.75 m3准厚浆和1.2 m3双液浆,能控制地面沉降在10 mm内。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显示,管片刚拖出盾尾时地面变化值最大,同步注浆量要足,二次注浆能有效控制后期沉降。建(构)筑物隆沉在-16~+4 mm范围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地铁1号线王家梁站洞桩法施工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析了施工对既有快速公交车站基础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洞桩法作业对地层的扰动具有明显阶段性,其中导洞施工阶段对地层扰动最大,其次是顶部扣拱施作阶段;施工对基础造成较大扰动,基础沉降不满足施工控制及建(构)筑物沉降控制要求。采用注浆区域横跨车站上方的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后,将基础最大沉降、基础最大差异沉降分别控制在7.62,1.05 mm,满足施工控制及建(构)筑物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铁盾构工程具有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和建(构)筑物多等特点。以西安地铁2号线安远门至北大街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下穿古城墙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软件对盾构下穿北门明城墙施工的城墙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施工灾害预控技术措施和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区间隧道穿越建(构)筑物的工程实际,对区间隧道穿越各类建(构)筑物的管理措施和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些措施在建设管理和施工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段玉—洒盾构区间主要风险点为穿越市区玉祥门外浅埋石砌三联拱桥,盾构穿越前对穿越的石砌三联拱桥进行三维建模计算,采用必要的加固措施以及设置试验段掘进并优化施工参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会审、把关。穿越期间采取有效控制土仓压力、刀盘转速、刀盘扭矩、调整注浆压力、加大注浆量和盾尾油脂用量、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加强桥基沉降监测频率等技术措施,确保了玉—洒盾构区间安全顺利地穿越了浅埋石砌三联拱桥。  相似文献   

9.
地铁大断面停车渡线区间下穿人行天桥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作为现代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修建时需要下穿建(构)筑物,保证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是施工的重点。本文以北京地铁某区间停车线段为例,阐述了大断面地铁区间停车线渡线下穿人行天桥施工技术,此停车线断面为14 m×11 m,且正好位于人行天桥桥桩下方,人行天桥对变形要求高;施工中采取了对地层进行深孔注浆,对人行天桥梁体进行支顶,对桥桩基础底进行加固等施工措施。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拱顶沉降和地层变形,并能够降低人行天桥变形风险,保证了天桥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地铁5号线平村站—阿房宫站区间下穿西户铁路工程为背景,通过研究分析盾构下穿过程中地表沉降特点,提出盾构施工中调整土仓压力、掘进速度、注浆参数等技术措施。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的控制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沉降,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