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互通式立交平面线设计新方法-控制线元法,该方法以“部分回旋线+圆曲线”为控制线形单元,结合路线起终点的控制信息,能迅速而有效地进行互通式立交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2.
互通式立交几何线形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上的车辆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设施。互通立交作为一个空间建筑物,其几何线形设计包含平面、纵面和横面三个子面的线形设计,线形元素的连续、自然、顺适和相互协调才能构造出互通立交的整体空间效果,更好地发挥互通立交的基本功能和延伸功能。从互通立交的平面、纵面和横面的几何线形元素出发,探讨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3.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立交平面形设计中的两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缓圆缓匝道设计为例,采用网络算法对非线民生规划问题进行了求解,避免了用牛顿法计算极值问题时要求隐函数的导数等困难。  相似文献   

4.
郭腾峰  刘建蓓  王蒙 《公路》2005,(2):119-124
通过互通式立交设计工作的实践,结合路线与立交设计软件的应用,探讨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线形设计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厦门八一大道连接沈海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对互通式立交的建设方案的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在设计方案提出前,分析互通式立交位置确定时考虑平面线形、竖曲线、纵坡和主线纵坡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设计方案提出后,分析立交方案提出安全性核查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与成果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类似互通式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附合导线法”设计匝道平面线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文 《公路》1991,(9):11-14
互通式立交的匝道平面线形,一般较为复杂。目前采用的设计方法,一般是用曲线板在地形图上定出基本形状,然后进行适当调整,满足约束条件,再精确计算各曲线要素及逐桩座标。在调整过程中都是根据切线长与曲线参数的几何关系进行。鉴于立交线形设计时,设计者大多希望固定起、  相似文献   

7.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互通式立交匝道“急转弯”线形安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匝道"急转弯"线形是互通式立交中常出现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该文研究了目前国内互通式立交在其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其安全性的"急转弯"线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蔺惠茹  乔翔 《东北公路》2000,23(3):3-7,3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互通式立交设计及审查领域内一种直观方法,从新的角度对立交线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亚木 《东北公路》2000,23(2):49-52
营口互通式立交是一座大型的建筑。不但解决了两条干线公路的交叉问题,同时结合城市的改造和扩建,为营口市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景观。交通部1998-1999年度全国公路工程“三优”中,营口互通式立交被评为优秀设计二等奖。本文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了立交平面线形的选择,上部结构的设计细节,加筋土挡墙的设计,非机动车系统的设计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1.
求解路线外一点对应的路线中桩和距离是路线和立交设计程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互通式立交端部搜索设计程序的基础。其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程序的运行效率。基于路线中桩坐标计算和点到路线上任一点切线方向的垂足算法,提出了1种适用于各种复杂平面线形,不考虑初始桩号,可以同时搜索多个对应桩号的算法,这一算法具有计算效率高,收敛速度快特点,为互通式立交程序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互通式立体交叉在道路中起着转换交通流量、控制车流的作用,该文结合港区道路交通特性,首先介绍了港区互通式立交的作用与设计依据,然后从互通立交的主线、匝道、减速车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出发,探讨港区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3.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的一种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特点、方法及实质,对基本而常用的“缓-圆-缓”匝道线形,提出优化设计模型,并给出相应的优化计算方法,从而实现自动化和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吴国荣 《公路》1997,(12):11-14
本文以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为基本线形元自由组合,构成适用于任何复杂的立交匝道平面线形布线基本图形。通过对整条匝道及两端控制线形元,进行设计参数自由度综合机动分析,建立了边界几何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提出了机动灵活的线形调整及边界几何闭合方法,扩大了设计适用范围,有利物线形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公路设计特征的安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国朝 《公路》1995,(4):28-33
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1992年发表的调查研究报告分析了出入控制、线形、横断面、互通式立交、交叉口、行人和自行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减交通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国内外对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立交线形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微观交通仿真软件CORSIM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同于回归分析方法,仿真分析方法以精确的几何建模以及对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考虑,显示了其独特优势。借助某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提出了仿真分析法的分析过程,并提出了以速度变化率和桩号-速度变化率图来评价立交的安全性。通过结果分析,论证了基于交通仿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速公路主体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对于起到连接主体骨架路网的高速公路,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桥隧占比往往较高,从而造成互通式立交及服务设施的选址越来越困难,方案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论述了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镇沅互通式立交与镇沅服务区合建的必要性,通过转向交通量分析,确定了互通区匝道技术指标的选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镇沅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建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3个合建设计方案。经过对比分析和论证,确定变异A型单喇叭互通式立交+双侧对称布设服务区场区的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吴涛 《华东公路》2011,(2):39-41
通过对东坪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方案探讨,提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应灵活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方案,并通过工程设计实例,总结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6 互通式立交   美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按其职能共分为两大类,即一般型和立交枢纽型,前者指高速公路与一般干线、集流道路和一般城市道路相交叉的互通式立交,后者指两条高速公路相互交叉的互通式立交。   自从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形成以后,互通式立交的基本形式亦趋于成熟,其主要形式有:3肢(喇叭、直接式T形和Y形)、菱形、苜蓿叶形、部分苜蓿叶形、带环道的直接式和完全直接式。   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互通式立交匝道均不设收费站,因此4肢喇叭形几乎是没有的,一般互通式立交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菱形和部分苜蓿叶形。   今天,美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形式的单一性;②运行的一致性;③造型的规则性(减少匝道数量和形状);④合并出口车道,避免左侧流出匝道(避免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