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轨局部接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接触摩擦单元理论,在文献(1)工作的基础上,对轮轨局部接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文章考虑了无纵向力和由于牵引和制动引起纵向力时轮轨相互作用两种情况,计算中,将列车轴重分别取为210、230、250和300KN,作用在单轮上的纵向力分为10、15、20、25和30KN五种工况,由计算得到了轮轨局部法向接触应力和切向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及主应力和变形,据此,文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轮轨塑性变形与安定状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轮、轨接触工况时的塑性变形,提出了轮轨材料在弹塑性状态下安定极限值的概念,并依此进行了轮轨接触计算,预测了轮轨廓形的塑性变形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的实际条件及我国铁路的现状,应积极开展轮轨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发展大运量低动力作用的轮轨运输系统,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确保铁路运能的不断提高及行车安全。文中并用系统工程的特点,对我国轮轨系统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车轮型面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轮轨型面匹配对车辆/轨道动态行为和轮轨系统磨损接触疲劳的影响.介绍了铁路车轮型面优化设计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结果,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在车轮型面优化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合车轮踏面的现有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综合考虑接触应力、磨耗指数和临界速度等多个性能指标的车轮踏面优化方法,指出了优化过程中数学模型建立困难和求解速度慢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科罗廖夫机车动力曲线通过计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考虑轨道的弹性时,机车动力曲线通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了这种算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轮轨磨耗伤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轮轨相互作用原理,研究轮轨磨耗伤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直线工况轴重对轮轨磨损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在试验室内模拟不同轴重货车运行于60kg/m直线PD-1钢轨情况,研究轴重对轮轨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5吨轴重时,车轮和钢轨的磨损率均明显大于21t和23t轴重时的磨损率,因此,在我国现行铁路标准下,将货车轴重由21吨提高到25吨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加大车辆轴重是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方法,但这势必会引起轮轨接触应力的增加。本文从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加大车轮直径对改善轮轨接触应力的关系,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将货车车轮直径由840mm加大至915mm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高速动力车的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高速动力车的设计中为了获得良好的动力学性能,采用了许多与传统机车结构不同的新技术。本文根据高速动力车的结构,建立了合理的计算模型,用随机响应方法计算了高速动力车的平稳性指标和轮轨动作用力,介绍了平稳性和轮轨动作用力的评价标准,对高速动力车的运行平稳性和轮轨动作用水平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分析了现行的转8AG、转8G、转K2、摆动式转向架的结构和性能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转8G在运用中故障产生的原因.指出三大件式转向架无法适应货车提速的需要.适应铁路货车提速的转向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正常运行速度为120~130km/h;轮轨磨耗、轮轨接触应力与现行的货车转向架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为在重载钢轨打磨廓形优化设计中最小化钢轨打磨量,建立了打磨量的钢轨廓形对齐及计算方法,设计以轮轨磨耗指数、轮轨接触应力以及钢轨打磨量为优化子目标的综合优化评价模型,并对不同优化策略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矩阵旋转变换、曲线拟合及样条插值等理论建立钢轨廓形自动对齐算法,并计算目标廓形打磨量;其次,考虑轮轨磨耗指数、接触应力以及钢轨打磨量,建立综合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并联合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求解优化钢轨打磨廓形;最后,运用所建立的钢轨廓形优化设计模型计算分析不同优化策略的设计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考虑轮轨磨耗、轮轨接触应力和钢轨打磨量,优化后曲线外、内轨廓形平均磨耗指数相比初始廓形下降68.9%,内轨接触应力下降39.1%,打磨量下降21.8%,优化效果最佳;只考虑轮轨磨耗和接触应力时,优化后曲线外轨廓形磨耗指数和内轨接触应力下降较为明显,但打磨量下降速率相对较慢,仅为11.3%;只考虑打磨量时,优化后钢轨廓形打磨量下降最快,为24.4%,但轮轨接触应力显著变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地铁车辆常用的LM型踏面、内侧距1 358 mm和1 360 mm的S1002型车轮踏面分别与60 kg/m钢轨匹配特性.进行了轮轨接触几何、非赫兹滚动接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轮轨接触分析表明,LM轮轨接触点能够均匀分布于钢轨型面,轮对等效锥度随轮对横移呈增大关系,接触斑面积偏小、最大等效接触应力偏大、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