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各地超载车辆造成了桥面铺装破坏,桥梁主体结构永久性损坏,使公路、桥梁的安全性显著降低,正常使用寿命缩短,养护与维修成本大幅增加。为辨识桥梁在运营期间超载对结构造成破坏的风险,评估由于超载因素给桥梁结构所带来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及应急预案,为大桥运营管理提供安全技术保障,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就某货运高速公路桥梁汽车超载风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恒载性超载对在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以加固后桥梁名义恒栽效应与原名义恒载效应之比作为恒载超载系数,详细分析了在役桥梁受弯构件可靠指标随恒载超载程度的变化规律.鉴于新老桥梁设计规范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不同,采用<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建议的抗力与荷载效应的统计参数,分别计算了与不同恒载超载系数对应的受弯构件可靠指标.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恒载标准值效应所占比重的增加,恒载性超载对桥梁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愈明显.桥梁结构或构件隐含的可靠度越高,相应结构或构件的抗恒载性超载能力越强.在满足目标可靠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结构或构件容许一定程度的超载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6):178-178
由上海市松江区公路管理署与专业桥梁技术公司联手研发的桥梁超载动态监控系统日前在松江泖港大桥上正式启用。该系统目前属全国第一个正式启用的桥梁超载动态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早期建造的桥梁由于横隔梁配筋不足或设置不合理等造成横向刚度不足、联系较弱;随着城市的发展,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因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远超过规范中桥梁的设计载荷而使桥梁不堪重负,主梁在超载作用下纵向抗裂能力不足,桥梁裂缝进一步扩展,造成桥梁早期破坏。文中以某立交跨线桥为例,对横向联系较弱的梁桥进行受力分析,并提出加固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路货运车辆超载超限运输已成为危及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严重问题.超载超限运输使得公路、桥梁不堪重负,大大降低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超载车辆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不断引发交通事故;另外,超载超限货车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引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毛如麟 《北京公路》1998,(1):26-29,19
公路、桥梁结构的设计是以特定的轴载范围为依据的,当运营中的车辆轴载超过该范围时,必然对路桥结构造成非正常损伤。公路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放任对超载车辆的管理,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本文在分析了超载车辆危害性的基础上,结合上海超载车辆管理的现状,对超载车辆的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恒载性超载的桥梁受剪构件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载性超载主要是由桥面铺装大修、路线改造引起。为衡量在役桥梁恒载性超载的程度,引入恒载超载系数的概念。以斜截面受剪构件(T形截面)为例,借鉴"校准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恒载性超载对基于原规范(JTJ 023-85)和现行规范(JTG D60-2004)设计建造的桥梁可靠性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出结论:若设计采用的活、恒载标准值效应比值ρ一定,可靠指标随着恒载超载系数ζd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趋势。ρ值越大,可靠指标的降低幅度越小,表明设计采用的恒载效应所占比重越大,桥梁的抗恒载性超载能力越弱,反之越强。桥梁结构或构件隐含的可靠度越高,桥梁的承载潜力越大,相应结构或构件的抗恒载性超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缪卫清  宋华  常军 《中外公路》2021,41(5):126-131
桥梁所受外力的大小和形式决定了体系中各构件截面的设计.重大桥梁设计寿命内所遇到的极端气候条件、突发自然灾害、特殊环境的腐蚀、车辆船舶的撞击等不利因素很容易导致桥梁局部损伤,致使整体承载力下降.各方面原因导致车流量越来越大,超重车越来越多,进而导致桥梁局部破坏和超载运行.为了保证桥梁在超载运行和局部破坏情况下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需要对基于现行规范桥梁设计进行优化.该文数值模拟了一座桁架桥,并采用极限承载冗余度和局部破坏冗余度量化了桥梁模型在超载及局部破坏时的承载能力.结果 表明:初始设计的结构在超载和几种易发生局部破坏时承载能力不足.针对分析结果中的薄弱杆件进行加强,并再次进行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桥梁模型可以满足超载和各种局部破坏的承载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楠 《上海公路》2023,(3):56-59+218
市政桥梁多采用独柱花瓶墩,造型优美,节约路面空间。但由于其支座间距往往较小,加上超载等因素,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梁体倾覆事故。现立足现行规范,结合实际工程,对桥梁抗倾覆验算做了详细的论述,旨在为今后的桥梁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公路运营中超重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以陕西省府谷-店塔公路上运煤超载车辆为调查对象,根据车辆装载特点和轴型分布特征,将超载车辆分为9种类型,分析了9种车型的超载、超限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得出超载与超限的函数关系。利用等代荷载方法,与公路-Ⅰ级荷载相比较,确定出9种车型的限载系数和限载标准,评价了限载后车辆荷载特性,认为车辆限载后宜使用多轮、多轴运营车型。  相似文献   

11.
浅谈超载运输对公路桥梁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对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起到了保障和促进的作用。桥梁对保障公路畅通至关重要,而桥梁相对较易受到超载运输车辆荷载作用而造成损坏,甚至造成结构性破坏而酿成重大事故。超载运输的危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目前长途货运车辆超载现象严重的事实,对常规桥梁结构的上部构造承载能力如何进行验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条路线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超载车辆也急剧增加,随之造成路面与桥梁病害加快,诸多桥梁短时间内出现“单板受力”病害。通过对“单板受力”现象的表面特征、产生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跨河桥梁,桥梁结构安全风险因素除了超载外,超标洪水对桥梁冲刷是跨河桥另一重大隐患。大量桥梁水毁实例资料显示,跨河桥在超标洪水作用下易出现基础冲刷掏空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板式橡胶支座滑移导致桥梁错位、上部结构直接漂浮滑移、上部结构直接横移倾覆等桥梁失效形式。因此,以合肥市南淝河上4座重点跨河桥为例,对桥梁在超标洪水下的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型桥梁在洪水状态下的失效形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实际重载交通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桥疲劳安全水平,提出了基于随机重载车流的既有桥梁疲劳可靠度分析方法。基于高速公路桥梁动态称重车流数据建立了重载随机车流模型,采用响应面方法分析随机车辆对桥梁产生的等效疲劳应力,模拟了考虑车辆超载率上限的疲劳应力谱,估算了运营期内交通变化对简支梁桥疲劳可靠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重相等的不同车型对简支梁桥产生的等效疲劳应力幅不同,主要表现在随着车轴数量的增长,桥梁的等效疲劳应力幅有所降低;在未控制超载车辆时,桥梁的疲劳应力谱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而采用超载率上限控制措施之后,高幅疲劳应力概率密度峰值有所降低;交通量增长导致桥梁疲劳可靠指标显著降低,且随着运营期的增长该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设置100%和50%的车辆超载率上限,将导致40m简支T梁桥在运营期内疲劳可靠指标分别由2.54升高至2.74、2.91。  相似文献   

16.
在重型车辆通过独柱墩桥梁时,易引起箱梁上构横向倾覆。针对广东某高速公路1年内超载车辆分析,确定该段内桥梁汽车荷载效应,划分切合实际的荷载组合,分析验算超载下独柱墩桥梁整体横向抗倾覆性能,并根据验算结果及实际情况,研究独柱墩连续箱梁桥增设支撑体系、设置抗拔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对该类桥的抗倾覆设计提出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与汽运》2005,(1):25-25
一款货运汽车载重量显示仪日前在沪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营。该仪器可对在线的货运车辆进行静态称重和动态称重,对通过高速公路、桥梁的货运汽车进行超载监控。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严重超载损坏道路设施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士炯 《公路》1997,(3):4-7
车辆超载,不但严重损坏道路设施,而且增加交通事故,影响交通运输。这一问题各地均表现严重,应当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1天津市汽车超载惰况调查经过走访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公路管理局、市道路桥梁管理处等有关单位,调查汽车运输情况,发现近年来我市汽车运输超载十分严重。1.l市公路管理局于!996年6月下旬,在津围公路、京福公路、市外环线及京塘公路武清段四条干道,调查交通流量,并对st以上载重汽车通过停车询问,逐车检查统计超载情况。津围、外环及京福公路都在白天调查,各sh(9:00~门:00)。京塘公路武清段调查在夜间进…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新区由于天津港的存在,属于典型的集疏港交通,重载、超载普遍存在,这给道路、桥梁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滨海新区道路交通量的调查和对各种类型车辆重载、超载的测试,对滨海新区交通组成及其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滨海新区及类似地区道路、桥梁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之歌     
《汽车驾驶员》2010,(8):69-69
条条大路长又宽,守规章,不沾酒,我为城乡架桥梁,胸怀祖国望世界,不超载,不超员,我是个快乐的驾驶员。技术过硬当模范。小康路上谱新篇。心明眼亮奔向前。车况良好无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