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综合考虑数字航道建设需求及长江中游航道维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数字航道建设下的航标维护、航道巡航、航道探测、航道测绘、航道疏浚等航道维护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初步建立数字航道运行下的航道维护管理体系提供了实施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巍 《中国水运》2014,(11):29-31
在理清数字航道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航道运行下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框架,针对助航设施、航道巡航、航道探测、航道测量、航道疏浚等传统航道维护业务展开深入分析,给予生态航道建设提出各业务的管理要求、管理模式以及数字航道下新模式的管理流程,并以武汉航道管理处为典型代表,详细阐述了具体业务的实施流程,构建了基本管理模式,为长江数字航道示范及全河段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航道技术等级是航道建设、养护、保护及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航道法》对航道技术等级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对航道技术等级和航道规划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解答了行业内多年来对二者关系的困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航道技术等级划分的必要性,并对航道技术等级划分提出了比选方案和实施建议,对航道主管部门依法划分航道技术等级、科学管理航道,以及新建、改建、扩建与航道有关工程的建设单位开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乐 《水运工程》2016,(1):48-51
长江航道要素感知系统是“智能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布设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对船舶安全航行、航道资源有效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长江航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航环境对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技术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布设评判数学模型。总结归纳了长江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选址规则,可为更加高效地使用航道要素感知设备、提升航道利用率提供指导性建议,从而优化航道要素感知设备的布设方案,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以航道测量点拟合航道曲面与平面求交生成航道截面曲线的方法,并用截面与航道测量区边界的交点来确定航道截面宽度区间,有效解决了航道截面生成和截面图绘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道 《水运工程》2011,(7):131-135
通过对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现状、船型现状的调查研究及运量的预测分析,结合京杭运河标准船型,提出了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设计船型,据此分析研究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航道尺度,对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解决复杂航道网络中的单条航道货运量预测的新途径。该方法与传统的航道货运量研究方法不同,将工程所在航道作为航道网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能较准确的掌握航道网其他航道通航条件改变对工程航道货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江数字航道运行以来,航道得到快速发展,原有传统固定航道(航标)检查周期无法适应当前航道维护工作。本文在分析数字航道维护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长江中下游河段航道(航标)检查周期存在的问题,对航道(航标)检查周期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为今后航道维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航道整体通航效率,借鉴道路交通中的先进经验,提出“潮汐式”可变航道的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双向航道分道通航模式,在高峰时段为重交通方向向左扩展航道,同时满足两侧通航需求.提出可变航道实施的方案,分析了可变航道实施的关键技术,即动态时间和动态空间的确定,并指出了这两个参数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通过两种不同的设计船型对可变航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变航道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初步研究了可变航道的实施和管理方案,为可变航道未来的实施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德国和中国高教体制和评估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丰 《中国水运》2007,5(1):237-238
本文概括了德国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学制和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和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从中获取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的性质标准、构成和评价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指导人的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构建海事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海事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This chapt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Analytical and Institutional Methods and Framework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papers presented and the purposes for which they were employed, which were generally to either assist in the planning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or to monitor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port services. Subsequent sections examine issues related to data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more general issu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Policy and research agendas needed to support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the subject are then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4.
牛风泉 《中国水运》2006,4(4):77-79
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冻融特性,并结合我局在青藏铁路十二标段的具体施工,分析了冻土的冻融特性及具体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e of coastal and inland shipping in Tanzania. I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ports and shipping in Tanzania, and th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mpetitiveness in terms of both global pressures and national and regional dynamics. Problems of competitiveness are at least partially due to under-investment, management failures, skills shortfalls and difficulties in interfacing with the railway network. Less easy to resolve structural problems include the great imbalance between imports and exports, heightened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ongoing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相似文献   

18.
风量与风压的简易测量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锅炉正常燃烧必须有充足的风量,当锅炉鼓风或引风不足将导致锅炉效果恶化,锅炉出力、热效应率明显下降。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结托管简揭测试鼓、引风系统各部分风压、风量,帮助判断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9.
某大型沉管工程的沉管艉端装有最高近42.2 m的人孔井和测量塔,其在浮运、安装过程中受到水流荷载、波浪荷载和风荷载的影响而存在受力变形。为了保证人孔井和测量塔的安全及测量塔的测量精度,对人孔井和测量塔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后,在人孔井和测量塔上添加抱箍结构,使其与测量塔呈刚性连接。  相似文献   

20.
As the controversy over Outer Continental Shelf (OCS) oil and gas leasing continues, with environmentalists and fishermen seeking to block or delay leasing decisions that they think will adversely affect their interests, the need for better estimates of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OCS development becomes increasingly apparent. Although high degrees of precision in such estimates may never be economic, let alone feasible, better knowledge would reduce the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magnitude of such costs, and would make it easier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problem and reduce, if not resolve, the controvers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