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17年4月26日,中国船级社(CCS)联合法国GTT(GaztransportTechnigaz)公司和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CCS规范与技术中心(上海)召开了薄膜舱围护系统技术及薄膜舱LNG运输船技术研讨会。CCS、GTT和沪东中华船厂分别就薄膜舱LNG船关键技术、新型薄膜围护系统技术、LNG船设计建造情况做了主题发言。研讨会上,CCS向GTT颁发了NO96-L03+薄膜系统的原理认可(AiP)证书。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由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牵头组织、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承办的"晃荡技术与LNG运输船"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荷兰MARIN水池、法国GTT公司、中海油、沪东中华、708所、上船院、上海船研所、上海交大、江苏科大等研究单位的二十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会议分为晃荡评估技术、晃荡联合研究项目、LNG船晃荡营运监控三个主要议题。CCS上海规范所国际晃荡SLING项目的专家代表、GTT技术专家和MARIN晃荡试验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CCS着重介绍了液化气体船的市场服务、规  相似文献   

3.
《船舶工程》2006,28(5):22-22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沪东中华船厂成功完成了正在建造的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液货舱次层绝缘箱密性试验,并通过了美国ABS船级社、法国GTT公司和船东的共同认可验收。由于要装载极低温(-163℃)的液化天然气,为确保安全,薄膜型LNG船必须设装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液货围护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提高No.96薄膜型LNG船货舱围护系统打点划线工作的精度及效率,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某17.2万m3系列LNG船No.96薄膜型货舱围护系统建造为背景,介绍其货舱围护系统使用的激光跟踪仪类型、性能,并根据划线及基座安装的要求反推激光跟踪仪打点要求。通过详细的操作步骤阐述具体打点的过程及质量控制要求,并与传统设备、工艺进行对比,现有设备、工艺在质量和效率上均有很大提升,对产品建造中提高打点划线精度、提高工作效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谷运飞  陈熙  王亮  李小灵 《上海造船》2015,(2):62-67,73
大型LNG运输船是当今世界船舶建造业中最具难度的船舶产品之一,其建造难度大部分集中在货物围护系统上。通过阐述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全球首个MarkⅢFlex薄膜型LNG围护系统模拟舱的过程,包括安装工艺,设备工装、绝热材料安装工艺流程,以及次屏壁胶合粘贴及主屏壁波纹板的焊接等关键技术要点,并从技术上对MarkⅢFlex型货物围护系统的施工要点进行了总结。模拟舱的建造通过了GTT技术专利公司及各主要船级社的认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13,(12):1-1
12月3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期间,中国船级社(CCS)举办了LNG技术应用研讨会。围绕双燃料1100箱集装箱船、LNG加注船、GTT薄膜小型LNG船型等三个重点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相关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7.
正11月6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签订的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首制船在沪东中华开建。该型船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四代LNG船。这批LNG船完全由沪东中华自主开发设计,为全新升级换代的低能耗、低蒸发率绿色生态船舶。该型船采用新一代液货舱围护系统,运输中蒸发率仅为0.1%,比上一代LNG船低温绝缘性能提升了30%以上;采用全球最新一代双燃料动力系统,能使主机日油耗量降至百吨内,能耗下降16%;配备了先进的环保装置,不论是采用燃气还是燃油模式运行,均能满足国际海  相似文献   

8.
法国“货物维护系统”设计公司GTT宣布,对于MarkIII薄膜型LNG船液舱制荡低位注入液面高度限制的修订于三月中旬出台。GTT称新的低位注入液面高度限制将要求在液舱下部的1.5米注入货物。  相似文献   

9.
《船艇》2004,(1)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日前接到福建LNG项目办公室通知,确定该公司已经中标福建LNG项目目标船。这是继广东LNG项目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再次中标,该合作项目的意向书将于近日签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将为福建LNG项目建造1+1艘LNG船。加上广东LNG项目的2+1艘,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LNG船订单将形成批量。  相似文献   

10.
在LNG船的建造过程中,如何生产其液货维护系统所需的殷瓦预制件至关重要。这些殷瓦预制件的生产单位在正式生产前必须先进行预生产,且必须通过法国GTT公司的认可。本文阐述了法国GTT公司对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LNG船殷瓦预制件车间预生产阶段的认可过程,并对认可过程中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液化天然气(LNG)船的船体极限强度是衡量其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LNG船在受到撞击损伤后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船体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还取决于其围护系统中的绝缘箱能否在船体损伤状态下承受结构变形所引起的应力载荷。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和ABAQUS软件,建立LNG船液舱围护系统以及舱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LNG船舷侧受撞击场景。在碰撞损伤基础上,对含有液舱围护系统的LNG船舱段开展极限强度研究,获取LNG船舱段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发现在船体达到极限强度状态之前,液舱围护系统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7,(3)
正近日,由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检验的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三艘最大薄膜型LNG运输船顺利出坞。这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为PAN UNION LNG运输船项目建造的第三艘174000立方薄膜型LNG运输船。该系列船共4艘,是我国目前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和最先进的大型薄膜型LNG运输船,总长约290m,舱容达到174 000立方  相似文献   

1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承担的“大型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关键制造技术研究”项目最近通过验收,并顺利建造出了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LNG船。由此,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掌握和解决了有关建造LNG船的大量关键技术。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已申报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完成NO96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货舱围护系统的建造,制作建造1∶1比例的模拟舱,掌握货舱围护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从人员组织、培训计划、工具使用计划、检验试验计划等方面为17.5万m3方LNG船的设计和建造进行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5.
超大型矿砂船LNG READY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400 000 DWT超大型矿砂船是升级换代船型,满足双燃料预留设计。通过对LNG舱型选择、布置方案、LNG设备间布置、燃气设备选型、BOG处理等双燃料设计的各种要素进行研究和方案对比,确定符合矿砂船船型特点的LNG READY技术方案。此外,对LR、DNVGL、CCS这三个船级社的LNG READY船级符号的要求进行研究,结合LNG围护系统的成本分析及改装方案研究,为未来的双燃料预留设计船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和ABAQUS软件,建立LNG船液舱围护系统以及舱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LNG船舷侧受撞击场景。在碰撞损伤基础上,对含有液舱围护系统的LNG船舱段开展极限强度研究,获取LNG船舱段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发现,在船体达到极限强度状态之前,液舱围护系统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17.
国内针对薄膜型LNG船的温度场分析中,纵向构件及空间的计算结果已能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但对于横向隔离舱通常未予关注,或计算结果与某薄膜型围护系统设备商(如GTT)的差异较大。文中针对薄膜型LNG船的横向隔离舱进行温度场分析,提出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并研究归纳了一组自然对流系数的简化公式。通过和GTT提供的结果对比,证明该方法可行,且能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47,000m^3LNG船为对象,介绍了应用ABS船级社的SAFEHULL计算软件以及ANSYS计算软件,进行舱段有限元和全船有限元强度计算的过程,以及对该船进行40年疲劳寿命的疲劳强度校核的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船体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对船体结构进行优化和加强,保证船体结构和货物围护系统(薄膜)的应力水平满足规范要求和专利公司(GTT)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7月27日上午,上海市标准化协会在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召开了"LNG船标准化和产化"专题技术报告会,由沪东中华造船公司标准化室主任耿海平研究员主讲。LNG船被誉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在我这颗明珠唯一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率先撷取。该公司继成功研制并批量建造了六艘14.7万立方米LNG船后又相继研发了17.2万立方米和22万立方米LNG船,其中17.2万立方米LNG船已获四艘出口船订单。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在研制14.7万立方米LNG船的同时,开展了对LNG船的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的制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长兴0号基地内鞭炮齐鸣,锣鼓声声,中国船级社(CCS)上海分社负责入级检验的YAMAL(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项目3号船"H1812A"轮圆满完成气体试航。"H1812A"轮是YAMAL项目LNG运输船项目的3号船,该型LNG船总长295.00米,船宽45.00米,型深26.2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