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月8日,中船集团所属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巴布亚"命名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出口LNG船,"巴布亚"号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国LNG船建造步入"新常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众所周知,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能源,我国近年来对其需求高速增长,已将其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之一。而近两年,随着各地雾霾问题的出现,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备受社会重视,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2.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0,31(2):147-147
<正>据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及"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将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  相似文献   

3.
在节能减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的背景下,水运行业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水运,不仅对交通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树立"低碳、绿色"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7月5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港航共建绿色水运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中国船级社(CCS)总裁李科浚在题为"关于建设我国绿色水运的几点认识"的主旨演讲中,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我国目标型绿色水运的体系框架和措施建议,引起了业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陈英明 《中国港口》2012,(6):1-3,14
<正>今年是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年,是我国港口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大力促进港口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对于广大港口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实际行动和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充分认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许多国家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绿色港口、绿色运输和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更已成为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努力追求的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  相似文献   

5.
加强三要素建设 为长江航运大发展添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实现内河水运绿色发展。航道、港口和船舶是航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绿色长江的基础,不仅能促进长江航运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将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赵博 《中国船检》2022,(5):26-29
<正>推动开展船舶电动化、打造零碳航运示范将助力长江水运绿色转型,为我国内河及沿海航运绿色零碳发展积累经验。而CCS所做工作及研究成果则对减少船舶排放、提高船舶绿色生态水平、鼓励绿色生态船舶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长江三峡1”号实现了“零噪音、零污染、零排放”,是充分展示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交通品质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电化长江”进程、加快我国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务周刊》2023,(13):35-37
<正>将货物用作气体燃料是LNG运输船的独特之处,但是需要满足其前置条件。近年来,在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LNG作为清洁能源,以其高效、污染小等优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高污染能源,全球对LNG运输船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LNG船舶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北二集司在不断提升集装箱装卸效率,逐年增加吞吐量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绿色发展、低碳节能是大势所趋,因此始终将节能技术创新、绿色环保推动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闯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8月,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简称北二集司)在全国绿色低碳港口示范技术现场会上被中国港口协会授予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  相似文献   

9.
<正>1.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召开,搭建水系高层协调平台。四省区省长(主席)出席会议,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代表交通运输部参加会议。在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水运体系的大背景下,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是推进珠江水运加快发展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加快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杨传堂 《中国水运》2013,(12):I0001-I0001
党的十八大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检》2010,(7):2-2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转变生产方式,提倡节能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交通、绿色水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港  相似文献   

12.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6):15-18,126,127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已然成为船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贴上"绿色"标签的船舶则成为业界追捧的对象。事实证明,绿色船舶确实正享受着"绿色"所带来的各种"福利"。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交通运输存在密切关系。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绿色低碳原则,并提升运输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目标。本文首先研究交通运输经济低碳发展的内涵与主要挑战,其次论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加快交通运输经济结构优化、做好交通运输供应链的数字化管控、构建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等多种措施,以期为我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碳达峰""碳中和",最近这两个频繁刷屏的热词,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CO2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先行领域,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分析国内外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提出国内港口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存在港口缺少绿色发展规划、缺少地方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港口间缺乏交流合作、港口与社会之间缺乏协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概念认知依然存在局限等问题。结合实际发展和相关政策实施情况,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制定港口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港口评价体系;强化港口间的规模化协作;加强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宣传力度;拓展并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16.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战略。增强水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优化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俊林 《水运管理》2000,(12):13-15,23
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以高效、清洁、价廉为人们所青睐 ,两次石油危机为天然气迅猛进入能源市场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许多国家正在调整其产业结构 ,使得天然气在常规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不断上升。目前 ,天然气消费在发达国家已占 2 5 %左右。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天然气运输市场前景颇为看好。当前 ,如何发展我国自己的LNG船队 ,满足国内LNG船运的需要呢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发展我国LNG运输的紧迫性1 我国经济进一步腾飞的需求高效、清洁、价廉的能源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使用高效、清洁能源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其中LNG(液化天然气)被誉为"最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比重增长最快。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油工程")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EPCI总承包企业,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极,结合自身工程企业特点,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建立包括组织机构、人才储备、考核激励、市场开发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推动战略转型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企业LNG板块工程能力建设。本文以海油工程绿色转型实践为参考,深入思考能源工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途径,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学光 《中国船检》2012,(6):59-61,106
从历史长河来看,船舶产品的发展轨迹是大型化和专用化,它们的实质就是高效。高效更切合了绿色造船与低碳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绿色港航建设技术进行梳理筛选,从航道、港口、航运三个角度确定适用于北盘江-红水河绿色港航建设的关键技术与方案,涵盖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水运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节能环保工艺与装备应用等方面,通过技术的实施逐步推动北盘江-红水河水路运输通道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