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海事     
正中国首次试采海底可燃冰成功"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作业的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宣布。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天的仪式上,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一则关于"可燃冰"的新闻红遍各种媒体。同时,再加上有媒体爆出的一辆汽车加100升可燃冰能跑5万公里的"乌龙事件",更使得可燃冰备受关注。那么,未来可燃冰到底给能源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造船人如何看待这一新能源,以及如何助推早日实现可燃冰商业开采?造船界需关注海洋能源新动向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石油尔虞我诈,不惜撕破脸皮,甚至大打出手,充满了杀戮和血腥。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苦苦寻求一种能代替石油、煤以及天然气的新能源,因为这些能源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将会被人类耗尽。 可燃冰的适时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有专家说,21世纪将是可燃冰的世纪。因此,世界各国围绕着可燃冰的一系列争夺也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对此,中国准备好了吗?可燃冰真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赪 《中国船检》2012,(6):48-49,105
5月26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海洋调查船“海洋六号”在南海北部区域对可燃冰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目前,取样条件已经具备,计划明年开钻。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公认的“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储量令人惊讶。如果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得以突破,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将成为现实,并为海工装备业、造船业带来潜在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12,日本资源能源厅宣布,"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当天上午从爱知县附近渥美半岛近海开采出"可燃冰",这是全球首次成功在海底开采出"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消息一出,"可燃冰"开采再次成了热门话题,这不仅显示出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而且必将刺激其他各国加速对"可燃冰"开采的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简单来说就是水和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甲烷含量占80%~99.9%,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呈白色形酷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用火直接点燃,因此被形象地成为可燃冰,燃烧污染要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得多.  相似文献   

7.
白麟 《航海》2002,(3):19-20
1927年的克里米亚大地震期间,发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大海起火了。火焰直冲云天,海面出现一座高达数百米的火焰山。人们很久以来都认为,硫化氢引发了这场火灾,但后来认定,这种气体在深水中的含量极少,并不具备那么强的爆炸力。 近百年来,黑海一直是科学考察的对象。对它的科学实验工作不计其数,但不解之谜依然比比皆是。一个谜中之谜就是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这种物质在低温和40多个大气压下才是稳定的。可燃冰拿到水面立即融化,同时甲烷开始燃烧。 如果能将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并运到地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独立进行检验的海洋石油162在烟台中集来福士举行了交船仪式。海洋石油162是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首个移动式试采平台,具备试采、油气分离、储存和外输等功能,是CCS首次为国内移动平台授予CCS生产测试平台(Production Testing Unit)和油气水处理系统(Process)附加标志,其成功交付不仅弥补了中海油能源公司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为海洋石油开发开创了新思路。海洋石油162为四桩腿自升式试采、井口作业一体化平台。平台总长81.53 m,总宽37.73 m,作业水深  相似文献   

9.
在10月份召开的天远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会上,天远所属各职能处室及下属单位,纷纷在会上汇报前三季度各自的经营状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天远的合资企业天惠船务有限公司,他们已经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的利润指标。 为什么一个成立于93年,以6条平均船龄27.5年的破旧船起家,起初仅有14人的合资企业,竟能在激烈竞争的航运市场上取得如此好的经济效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程走访了天惠船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Shinji 《游艇业》2013,(4):64-65
作为一位走在时代前端的女子,晓昱永远不会拒绝新鲜的事物,勇于挑战自己,她觉得现在的自己依然‘在路上’,永远觉得当下最好,但永远不断挑战与超越现在。地球上70%都是由海水相连的,我们离大海有多远,就离世界有多远。她为中国杯写的一句话“追心中的海。逐世界的梦”,也可以视为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出行感悟     
<正>我们这些外地人,节假日回趟家不容易,以前都是坐火车受尽舟车劳顿之苦,现在有了私家车自驾回家。可在节假日出行,堵车便成了难以破解的难题,13年十一,我就在高速公路上堵了一宿。又到14年十一,像13年那样出行肯定是不妥的。去年,我10月1号才出发,早早起床光出广州城就花了半天时间,过了花都已是晌午,翻过粤北进入湖南差不多已经天黑,没走多远就又赶上事故封路,所以最后堵了一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谈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回顾前些年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二是考虑一下是否建立中国的国家队?三是走出去战略要靠两条腿来支撑,四是是否要改变传统的“创汇”观念?因为这一观念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五是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独立进行检验的"海洋石油162"在烟台中集来福士举行了交船仪式。"海洋石油162"是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首个移动式试采平台,具备试采、油气分离、储存和外输等功能,是CCS首次为国内移动平台授予CCS生产测试平台(Production Testing Unit)和油气水处理系统(Process)附加标志,其成功交付不仅弥补中海油能源公司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为海洋石油开发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3月18日至22日,中国港口杂志社和江苏省港口协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对江阴港务局、常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海通港务有限公司、无锡市港务有限公司、苏州通港港口有限公司、吴江市交通局等单位进行了有关港口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苏南港口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地方港口的前列.他们的实践表明:改制是必要的,改制的方向是正确的,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各地港口所借鉴,其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引起其他尚未改制的港口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国徽的形象是一只振翅欲飞的"萨拉丁之鹰",象征崇高、勇敢,还有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 十年前,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如今硝烟渐散,原油开采和炼油产业正高速恢复,国家也在一点点重建.现在,我们希望了解这只鹰能飞多高、多远?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潜力几何? 为此,本刊记者来到社科院西亚研究所,对专门研究能源经济、中东经济的刘冬先生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已经6个多月了.海运业是如何挺过这一艰难时期的? 市场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有所好转?我们根据<贸易风>记者对业内相关人士的采访,整理成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国内航运和造船业认识、应对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立足新时代,乘着改革的东风,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和中海工业菠萝庙船厂拉开了改革的大幕,2017年11月28日,在两家企业重组整合基础上,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远海运)成功挂牌,开启了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广东中远海运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历经多次改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公司旗下的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核心大型修造船基地之  相似文献   

18.
官雄杰 《中国修船》2006,19(4):52-52
日前,加拿大OAKMARITIME公司VLCC船舶“重矿”轮在大连中远船务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理后重焕光彩,顺利开航。“重矿”轮从进厂到完修出厂,前后仅用两个月时间。船东对大连中远船务给予很高评价,并表示将陆续和大连中远船务签定合同,把更多的大型船舶放到大连中远船务修理。此次成功完成“重矿”轮修理,标志着大连中远船务已成功挺进超大型船舶修理市场。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企业用工问题愈发严峻,给越来越多的造船企业造成了困扰,也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我国船企目前用工市场正遭遇怎样的挑战?未来应从哪些方面发力?作为世界前三的造船大国,劳动力成本一度是我国造船业的核心比较优势。然而,近年来,企业用工问题愈发严峻,给越来越多的造船企业造成了困扰,也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指出,上半年,骨干船企反映行业"招工难""用工贵"已经成为企  相似文献   

20.
成功地交付了40多艘大型远洋船舶的南通中远川崎船厂居然只有5个专职安全员,而其安全生产却是井然有序,绝大多数班组做到了零事故、零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