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国内海事     
正中国首次试采海底可燃冰成功"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作业的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宣布。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天的仪式上,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  相似文献   

2.
占海洋3/4的深海(国际上定义为水深超过1000m)是一座广袤无垠、蕴藏丰富的宝库: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铁、钨、铜、金、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资源,海底裸露着铁锰结核、热液硫化物和生物基因资源。开发深海资源是解决陆上资源枯竭的主要途径之一。二十一世纪,随着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检》2008,(3):64-64
英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对全球深海石油天然气开采市场进行了预测,2008~2012年.全球深海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年度支出将达到246亿美元,而开采设备总支出将达到1082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是最有希望取代石油的绿色能源,其贸易渠道主要包括管道天然气运输和液化天然气(LNG)运输两种。由于管道天然气受地域限制较多,随着近两年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和新兴市场经济能源需求的增加,液化天然气运输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为LNG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了2014年以来全球和中国LNG市场发展,基于全球LNG供需情况,分析了LNG市场发展对于LNG产业链的影响,并对中国造船企业实践转型升级,进军LNG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0月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综合调查船在武昌造船厂命名下水。 这艘被命名为“海洋六号”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是武船为广州海洋地质凋查局建造的集多学科、多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远洋调查船,将主要承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质源调查任务,兼顾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水合物运输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悦琴  寇雄  徐慧 《江苏船舶》2006,23(1):21-22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优势及天然气水合物运输船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全球众多国家都将天然气列为首选燃料,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液化天然气(LNG)正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全球LNG海运贸易市场现状近年来全球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LNG已成为稀缺清洁资源,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为保证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一些能源消费大国越来越重视LNG的引进,中国、日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政府当局正在竭尽全力急剧发展美国液化天然气船队,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将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全球能源贸易货物。因此液化天然气的运输(shipmentsofLNG)将继续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国的大幅度发展,以便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政府当局正在竭尽全力急剧发展美国液化天然气船队,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液化天然气(Iiquefied natumlgas)将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全球能源贸易货物。因此液化天然气的运输(shipments of LNG)将继续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国的大幅度发展,以便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
何旷 《中国船检》2013,(5):71-72
近年来,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LNG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超低的碳、硫、氮排放量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未来航运业的替代能源。为了鼓励、引导和规范我国在内河、湖泊和沿海航运发展以天然气(尤其是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船舶(含双燃料和单一天然气燃料运输船舶)。2012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天然气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联邦政府当局正在竭尽全力急剧发展美国液化天然气船队,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将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全球能源贸易货物.因此液化天然气的运输(shipments of LNG)将继续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国的大幅度发展,以便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量.  相似文献   

12.
吴福英 《中国水运》2006,(10):44-44
当代海运业谈论最多的是液化天然气运输,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产量的迅速提高,预计将从目前的1.51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2.8亿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大发展时代已经来到,需求量急剧增大似乎成为当前世界能源市场的焦点,于是造价昂贵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求量也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能源市场面临供应不足的局面,能够取代石油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是天然气,包括便于运输的液化天然气(LNG)。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英文缩写,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火灾危险性属于甲A类。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  相似文献   

14.
港口     
《中国船检》2004,(5):63-64
中国拟建七个LNG码头 中国计划在2010年规划在国内沿海发展七个液化天然气(LNG)码头,比预设的三个码头,还会再增加四个。据法国能源研究所(IFP)统计显示,去年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量近7500亿立方米是经过船运或管道运输,同比上升二成。到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刘小冬 《船艇》1992,(5):23-28
当前,国际社会要求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各国及地区政府纷纷加强了环保工作,在制订能源政策时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以便减少污染以及对原油和原煤的依赖程度。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天然气需求升温,海运量加大,大大推动了全球对承担天然气海上运输的液化天然气船(LNG 船)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扬 《水运管理》2003,(5):18-19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当前我国天然气占能源消费不足3%。由于天然气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为了保护环境以及处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快速增加。据预计,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在2010年将增加3倍以上,到2020年将占基础能源消费的11%。按照我国现有的储量和产量,到2010年每年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将达210亿立方米,2020年每年的缺口为650亿立方米,因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势在必然。进口天然气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陆上管道运输,二是利用船舶海上航运液化天然气(LNG)。  相似文献   

17.
抑制或防止气体水合物的生成一直是油气生产和运输部门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设备,开展了多种钻井液处理剂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各实验组分的过冷度,并得出结论:在钻井过程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有机聚合物类处理剂可以抑制水合物生成,在实验条件下,抑制能力从强到弱分别为:PF-THTN、PAM、LV-CMC、XY-28、SD-102。  相似文献   

18.
安飞 《中国船检》2006,(6):40-43
21世纪,石油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战略物资。石油与全球政治、经济和国家战略紧密相关。有人说,在美国,控制了石油等于控制了世界;在俄罗斯,石油左右政治局势;在委内瑞拉,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在中东,石油是财富,也是灾难的源泉。总之,在当今世界,石油是一种权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却面临着重重危机,当中国从世界石油出口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的时候,中国深海勘探已势在必行,中国能源之未来也必将看向深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船》2001,(3):40
在海底以下1 000 m的深处,地质学家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甲烷水合物,它是由滞留在结冰晶体中的甲烷气分子组成的像冰一样的物质。据估计,这些冰晶体中的甲烷气含量,要比地球上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中碳的含量要多出1倍以上。更乐观的估计是,这些海底冰块中甲烷气的含量,与两极地区永冻冰和永冻土中甲烷气的含量加在一起,可能达到20万亿吨。 (官新供稿)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一则关于"可燃冰"的新闻红遍各种媒体。同时,再加上有媒体爆出的一辆汽车加100升可燃冰能跑5万公里的"乌龙事件",更使得可燃冰备受关注。那么,未来可燃冰到底给能源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造船人如何看待这一新能源,以及如何助推早日实现可燃冰商业开采?造船界需关注海洋能源新动向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