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正>"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跌至近20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造船厂与日本的产品结构(Product-mix)差不多,很大程度依靠散货船建造项目,在过去4年间,日元贬值68%,其有可能将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最大的危机。而且,在二手船市场上,中国建造散货船交易价相比日本的便宜20~30%,因此,即使中国造船厂建造的散货船新造船价便宜10%,也感觉到相比日本造船厂建造的散货船贵,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日元持续贬值,5月10日美元兑日元突破100大关。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日本宏观经济趋好,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超过市场预期。日本造船界专家表示,目前新船询单量几乎达到造船业好景时期的水平,甚至一些船舶经纪人表示,日本船企已重现"加价"造船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3.
无论对航运业还是对造船业来讲,1998年的世界船舶市场表现十分疲软,运费水平下跌,新船价格一直低迷;日韩船厂、欧洲船厂、特别是中国船厂,经营十分困难。虽说日韩船厂接到不少订单,也算是能保证两年内的开工,但这些全都是在低价格水平上争得的订单。笔者估计,这些订单均无多少利润可言,若今年日元或韩元的汇率有上升之举,日韩船厂将必亏无疑。在1998年的大环境下,日元韩元汇率之低迷,对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是国际船舶市场在低位徘徊的一年,其间日本趁日元汇率下跌之际以低价大量接船,韩国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恢复其与日本抗衡的价格优势。这两个造船大国夺冠之战的不断升级,导致了国际船舶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5.
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造船业成本剧增 由泰国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东亚,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造船国韩国和日本的货币先后大幅度贬值,前者由1美元兑换800韩元贬至1美元兑换1400—1700韩元,后者由1美元兑换132日元下跌至1美元兑换145日元,仅日本一家的造船成本就几乎降低10%。与此相反,在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世界第三大造船国——中国造船业原有的低价位优势已丧失殆尽,船东订船意愿大幅度下降。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1998年6月1日起将船舶出口退税率由9%提高到14%,1998年底时又将出口退税率由14%上提至16%。据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测算,船舶出口退税率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我国造船业接单前景宽广 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日元、韩元和人民币汇率的逆向变化,致使我国的出口船舶价格竞争能力严重削弱,订单大量流失,一时业内人士情绪交感。然而,最近经对全行业不完全的调查统计,1~5月份全国承接新船订单723艘/240万吨,合同金额约9亿美元,11亿人民币,与历史上承接订单最多的1997年500万吨的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中船总系统为63艘/101.5万吨,地方各省市为660艘/;138.5万吨。应该说今年这形势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7.
据造船海洋日刊报道,中国、韩国、日本掌握了全球造船业霸权,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报道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在"量"方面,已经稳坐全球第一把交椅;韩国具备了主导全球造船业界技术水平及价格竞争力等优势,在"质"方面,保持全球第一;日本则在日元贬值带来的价格竞争力复苏趋势下,与已经拥有的尖端技术能力结合,快速追逐中  相似文献   

8.
近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数度“破八”,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去年7月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一直牵动着造船业敏感的神经。造船是一个投资大、利润低的行业,汇率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对其产生不小的震荡。此次人民币汇率数度“破八”,再次让造船业神经紧张。在此形势下,造船界关心的是,在当前签单喜人的形势下,人民币升值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柏桦 《江苏船舶》2011,(4):38-39,42
造船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造船业的利润。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从经营管理策略和财务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讨论了我国造船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船业现状2004年中国修船业工业产值据全国159家主要修船厂统计,2004年修船工业产值逾10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船舶修理总量已分别超过日本和韩国同年修船产值。日本船的修理最高值为1981年,完成修船4804艘/3244亿日元,由于日、韩近年来已将大部分修船坞改为造船使用,日本造船业力图改变其处于守势的地位,而韩国却继续巩固其造船霸主的地位,从2001年开始日本修船产值已跌到1000亿日元以下,为997亿日元。2005年中国上半年修船产值创新高根据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公司、中海工业公司、上海澄西船舶公司、文冲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船舶重工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一、造船 进入九十年代,受国际航运市场长期不景气的影响,造船工业的发展十分迟缓而且竞争激烈。 从近年主要国家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来看,日本占38%,居首位,韩国占15%,居第二位,德国占8%,居第三位;而美国由于造船成本太高,因此其造船工业正逐步萎缩。 日本造船业的顶峰是1973年,那时的日本造船企业有近60个,职工总数超过36万人,手持订单总量达到3380万总吨。然而70年代的能源危机,西欧、北美造船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以韩国为代表的新竞争对手的出现,给日本造船工业造成了很大冲击。70年代中期订单量开始下滑,造船能力随之出现相对过剩。至1993年,日本造船厂仍处于困境,由于日元升值,日本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特别是9月份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美元兑欧元汇率屡创最低纪录,兑日元汇率也降到5年来的最低点.昔日美元独霸江湖的地位日益低落,使国际外汇市场从"一强两弱"(美元强,欧元、日元弱)转为"一弱多强"的态势(美元转弱,多种国际货币纷纷走强).美元汇率持续走低是长期趋势,还是市场的自我调整?汇市动荡是今后的常态,还是短期现象?金融动荡几时休,美元跌势何时止?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1,(9):I0015-I0015
在造船业被韩国和中国超越之后.日本造船厂希望通过燃料节能技术来应对日元升值和工人高薪问题。大岛造船厂主席Hiroshi M_nami表示,我们需要在燃料能效上多下些功夫来提高竞争力。日本积压而未交付的船舶订单不到中国和韩国总和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7,(3):8-14
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延续低位运行。年内全球新船价格、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希腊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牵引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船》2001,1(1):41
1999财年日本修船业绩不理想   据日本造船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信息,至2000年3月底为止的1999财年里,日本修船市场取得的业绩并不理想,修理和改装船的年销售收入为1 147亿日元(合10.7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度下降6%,修船艘数下降10%,比修船业绩最佳的1991年(修理3 673艘,销售收入1 869亿日元)下降幅度达40%。在1999财年修船总量中,非日本船东的船舶仅有171艘,而包括政府船舶在内的本国船的吨位却占87 %,销售收入1 000亿日元。日本把本国修船业绩差归咎于来自中东、中国和越南的竞争加剧和日元的升值,从而削弱了本国船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李赪 《中国船检》2011,(6):68-70,124
数据显示,2011年1~5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2%。造船业是典型的出口型行业,同时,订单又多为以美元计价的远期合同,对汇率波动非常敏感。由汇率波动引发的风险对我国船企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1,(4)
日本造船工业会会长新近就日本造船业在1990财政年度中的经营状况谈了一些看法。该会长认为,日本造船业现已占据国际造船市场50%的份额,这表明日本造船业的状况已有了明显改善。在1990年上半年中,日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在日本造船业的应用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应用对象是简单的数值计算和外板展开。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又被逐渐应用到船舶结构和性能计算当中。80年代中期,受人力资源老化、日元升值、国内其他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影响,日本造船业决定推进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计划,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其研究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研究重点从一般的CAD/CAM/CAPP基础上的集成、通用产品模型环境(GPME)发展到高级计算机集成制造(ACIM)。  相似文献   

20.
钟云 《珠江水运》2016,(5):22-23
经历了2015年的低迷后,2016年国内造船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依旧严峻。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造船业淘汰过剩产能,要加快供给侧改革,坚持"两个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调整行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船型的比重,增加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