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轨道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武广客运专线时速达到350 km/h,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要求,需要对无砟轨道进行全方面的调整,消除施工误差,保证轨道平顺性,阐述轨道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调整积累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轨道设备状态"记忆"特性和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在施工建设阶段开展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提高轨道几何状态平顺性已成为能否进行联调联试、实现高速行车的关键。针对目前无砟轨道精调作业中的不足提出"绝对+相对"精密测量模式和"先基准后非基准"精细调整模式,在杭长高速铁路的轨道精调作业中开展实践,效果良好,全线的轨道质量指数(TQI)为2.1 mm,所采取的轨道精调控制技术可为今后无砟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轨道动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时根据轨道动态检测情况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将轨道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内,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水平、轨向、高低等变化率,使轨道动态检测精度满足高速行车条件。由于在联调联试期间所给消除病害的时间短、任务重,快速地查找消除病害就成了关键,相对小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对轨道病害的消除和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轨精调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速铁路钢轨精调施工过程中,如果对静态调整过程控制重视不够,不能充分掌握关键技术,将导致联调联试时,钢轨精调工作量增加,调整难度增大,继而影响联调联试,因此,严格把握钢轨精调的关键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轨道几何尺寸尽快满足联调联试的要求。根据石武客运专线钢轨精调作业的经验,结合使用轨检小车对钢轨进行精调施工的特点,对钢轨精调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成果验收阶段需要分别把握的关键技术,并利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实践表明,这些关键技术对钢轨精调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合福铁路巢湖东站区有砟轨道工程技术标准及特点进行叙述,结合轨道精调、联调联试等方面要求,系统总结300 km/h有砟轨道精调方法。通过该方法的实施,保障了巢湖东站有砟轨道在联调联试期间顺利通过330 km/h的提速实验,可为其他高铁项目有砟轨道精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雷达2000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2000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其设计标准高,施工控制严,对轨道几何尺寸要求极为精确。轨道精调施工作业,是决定无砟轨道成败的关键。针对武广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系统,阐述了轨道精调作业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铁道》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经过4年多的拼搏奋战,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已全部完成;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铺设分别完成96%和98.9%;kL道的精确调整、站房建设和四电工程分别完成66.7%、76%和75%。从6月27日开始,武广客专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截至7月20日,在武广客运专线公司和武汉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阶段即乌龙泉东站至长沙南站的联调联试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静态验收及联调联试前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进行高质量精调,对于高速铁路开通及运营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上海铁路局通过明确目标、健全机构,科学有序推进轨道精调工作,按照准备、测量、方案、作业、评价的轨道精调标准化流程,推行"绝对+相对"的全新精调方法,注重细节控制,优质高效地完成不同结构形式无砟轨道精调工作。以杭长客运专线(上海铁路局管段)动、静态检测数据为依据,对精调后轨道几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静态检测结果小于相关规范规定限值,精调后轨道几何状态良好,调整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武广客运专线在国内首次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在无缝线路铺设完成,以及长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完成后即可开展轨道精调工作。轨道精调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结合工程实践从施工准备、数据采集分析及现场调整等对无砟轨道静态调整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武广客运专线在国内首次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在无缝线路铺设完成、长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完成后即可开展轨道精调工作,轨道精调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2个阶段。结合工程实践,从施工准备、数据采集分析及现场调整等对无砟轨道静态调整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列车的运行速度为350 km/h,轨道的几何状态必须满足高平顺性的要求。长钢轨铺设完成后,需对钢轨的几何状态进行精密测量和调整,保证高平顺性,从而保证设计时速。武广客运专线钢轨精密测量的成功经验,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和动静态精调工作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 km,正线采用无砟轨道结构,除试验段采用了板式无砟轨道外,区间正线全部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于在国内第一次大范围采用这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其施工、精调都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中进行,350 km/h的行车速度对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必须在施工和精调阶段将轨道几何状态调至最佳。分析双块式无砟轨道精度保证和精度调整的要点,提出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轨道精度和耐久性控制。采用合理的施工工法和工艺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主要采用了成套机械工装和简易工装两种施工工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约1 000 km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各阶段联调均顺利达到350 km/h运行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14.
无砟轨道是具有"高精度、高平顺性、耐久性"结构特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重点总结轨道状态检测、轨道测量、模拟试算、调整件准备、轨道调整、质量控制、轨道静态调整标准、轨道状态复测、安全管理,注意事项等内容。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方法进行一系列详细论述,为双块式无砟轨道静态调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全面介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乌龙泉至韶关段路基变形控制设计,阐述客运专线高标准的路基变形控制设计理念、方法与内容。提出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设计的关键不仅要有准确的地质资料以及正确的土工参数,还关系到设计沉降估算方法的正确选取、设计沉降控制措施的合理选择、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沉降监测系统与分析评估等各个方面。目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已建成并经近1年的联调联试检验,成功地实现了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GEDO CE轨道检测系统在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无砟轨道施工中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必备的测量仪器,依据轨道设计参数和CPⅢ控制点,通过精调测量的方法,实现轨道几何尺寸准确及确保轨道几何尺寸的质量.研究结论:通过介绍GEDO CE轨道检测系统的特点、功能,阐述了温福铁路分水关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架法施工精调测量控制技术,并总结得出GEDO CE轨道检测系统在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中的有效方法,保证了无砟轨道施工的高平顺性和强稳定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曲线超高一般设置在无砟道床结构中,一旦施工完成超高将无法调整。如果列车提速,欠超高将增大,进而影响列车舒适度并降低安全性。因此,研究无砟轨道超高可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以WJ-8型扣件为基础的调超高技术方案,实现无砟轨道曲线超高调整。经室内试验,调整后扣件结构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在大西客运专线进行了实车试验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无砟轨道调超高扣件满足高速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该技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曲线地段列车提速提供了技术储备,并节约了改造工程的费用。  相似文献   

18.
赵勇 《铁道建筑》2008,(1):89-92
时客运专线60 kg/m钢轨岔区无砟轨道岔枕的形式尺寸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确定了岔枕的长度、截面尺寸、各种配件、预埋件、各种配筋的种类和分布,对其结构及抵抗运输和施工荷载的能力进行了检算,并进一步优化转换设备安装基坑部分岔枕的截面尺寸.岔枕制造完成后,在遂渝线进行试铺,满足客运专线60 kg/m钢轨道岔岔区无砟轨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无砟轨道设计标准高,施工控制严,对轨道几何尺寸要求极为精确,且施工一步到位。轨道精调是无砟轨道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对轨道的几何尺寸最终位置能否达到设计及验标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宁安城际铁路CRTSⅠ型板的施工为例,就如何保证轨道板精调的精度从设备选择、作业方法及标准、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技术得到应用。高速铁路对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提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无砟轨道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平顺性。就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测量技术,利用三维绝对位置坐标有效控制平顺度进行论述,为保证无砟轨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