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亨利·哈得孙是17世纪初英国著名的航海探险家。他一生历尽艰辛,多次远航探险,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北美哈得孙湾及其他一些地方。然而这位探险史上的名人非但未能在活着的时候因探险发现而载誉受功,却成为众多航海探险英雄人物中少有的生不惬意、结局悲惨的探险家。哈得孙所在的时代,正值西欧许多国家竞相探索从北大西洋通过美洲北部  相似文献   

2.
王麟 《航海》2004,(1):27-29
16世纪末,欧洲航海家为寻找大西洋到太平洋的东北航路,曾探险到格陵兰海域。继1585年英国人首先发现戴维斯海峡后,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率领部队东征探险,一直航行到喀拉海,创下了那个时代西欧探险深入北极海  相似文献   

3.
谈到中国早期航海探险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大约是夏朝末年。在《尚书大传·汤誓》有这样的记载:“桀曰:‘……吾闻海外有人。’与五百人俱去。”大意是:商汤——殷人的祖先在战胜夏桀的时候,有500人越海而逃。殷商灭亡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谋反,周公平定了叛乱,殷人纷纷出逃。他们逃向何处?史书上没有记载。  相似文献   

4.
南极洲,历来被人们称为“谜一样的地方”。骇人的风暴,庞大的冰山,使人类难以窥探这南方大陆的庐山真面目。自1768年美国的詹姆·库克首次对南极圈进行探险之后,各国探险家们纷纷前来考察和探险,从而揭开了南极世界的神秘面纱。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是法国著名科学地理幻想小说作家。他一生不善交际,不慕虚荣,只是埋头于创作,竟得了一个“笨熊”的谑称。他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船艇》1991,(1)
据日本刊报道,日本三菱重工公司神户造船厂为日本邮船、三菱商事、三菱重工及美国萨伦·林布莱特、联邦德国哈伯格·劳埃德公司联合组成的探险观光公司建造的探险观光客船“开拓”号,于1990年6月20日下  相似文献   

6.
亨利·哈得孙,这个揭开了17世纪西北航线历史的新篇章的英国船长,谁知道他归宿在什么地方?亨利·哈得孙,新大陆许多海湾、海峡,河流,都标上了他的名字。在他的航海生涯中,他曾两次寻找中国。17世纪的第一个夏天,1600年7月初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帆船冲破  相似文献   

7.
少才 《航海》2006,(1):38-39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征服南北两极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上溯到19世纪末期,还没有人驾船穿越北极。所以第一次驾船前往北极探险的挪威探险家南森和他驾驶的“弗拉姆”号探险船就成了历史名人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为此,挪威人专门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弗拉姆”号探险船博物馆,它位于挪威比格半岛最西端。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朗尼·杜雷普与澳大利亚的约翰·霍尔舍携手合作,采用划皮划艇和乘雪橇的传统方式,实施了一项创纪录的探险活动:绕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环行一周。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1日,在英格兰南部德温郡小镇托特恩外的托特尼斯河畔,人群聚集在两岸,关注着一艘蓝色的双体帆船的下水。帆船的主人是英国人皮特·高斯,高斯正打算用这艘帆船去创造新的环球航行世界记录。 今年38岁的高斯是一名对探险充满迷恋的英国航海家,他早年曾在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高斯3岁时,在祖父的机动游艇上第一次得到了航海的体验。那天,老一辈的航海探险家布隆迪·哈斯勒正巧从普斯茅斯港出发,作单人环球航  相似文献   

10.
根据62-1989标准,ASHRAE介绍的最小新风需求量为5~15立方英尺/人·分(8.5~25.5立方米/人·时),而办公室的需求量为20立方英尺/人·分(34立方米/人·时)。这种需求量的增长,促使从们在设计新风量时,考虑到变风量(VAV)系统。在没有预热器的固定风量系统中,最小新风量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只要将新风阀和回风阀调节到最小状态,进入房间的新风量便成为  相似文献   

11.
一个离“上帝”很近的人这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前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公元1931年,著名的瑞士物理学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收到一位中国小男孩的友好来信。这位可爱的小明友问物理学家:“你在天空飞得那样高,那你一定见到上帝了吧?”原来在这年5月,奥古斯特·皮卡德乘坐自己研制的密封舱式气球,成功地升上16000米的高空探险考察。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的欧洲军界不仅见证了康格里夫火箭的兴衰,同样也目睹了几位杰出的发明家将意大利人乔阿内斯·德·丰塔那有关火箭鱼雷的设想付诸实现的努力。严格说来,丰塔那并不是最先提出这种想法的人。早在1410年,简·弗鲁瓦萨尔的编年史就粗略描述过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出现的一种从发射管发射的军用火箭的设计,不过这只是文字记录。在丰塔那完成于1420年的军用火箭写生集《战争器械之书》中,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火箭的设计草图。当然,以15世纪时的科技水平而言,这样的设计就像达·芬奇的很多天才设想一样,只是无法实现的梦想。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飞跃,丰塔那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早在九世纪,一位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便已提及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1290年时马可·波罗曾沿着该岛的海岸航行。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肯定他当时是否登岛或看到了岛上的居民,因为在他关于安达曼群岛的描述中,此地是“一个最野蛮的部落,人们长着犬似的头颅,啮食其他部落的人。”马可·波罗的描述使安达曼群岛在人们的心目中罩上了一种神秘、恐怖的色彩。实际上岛上的居民并不象犬类,甚至也不象某些旅游者所述,使用浸过毒汁的  相似文献   

14.
象世界上其他许多地名一样,位于北美格陵兰岛与加拿大巴芬岛之间的戴维斯海峡,是以最早发现它的航海探险家约翰·戴维斯的名字来命名的。戴维斯海峡南通大西洋,北连北极圈内的巴芬湾,全长1000多公里,是大西洋水域最长的海峡,也是由北大西洋向北,绕过美洲北部再经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的必经航路。它的探险发现,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继15~16世纪西、葡两国的探险高潮之后,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国家也开始了探险热潮。为了避免与控制航路的西、葡两国发生冲突,这些国家试  相似文献   

15.
崔福元 《航海》1999,(6):35-38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麦哲伦是发现太平洋的第一个欧洲人。其实,麦哲伦并不享有这个“第一”,他只不过是命名了太平洋。而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是西班牙的航海探险家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巴尔沃亚1475年出生在西班牙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他出生的时代,正是地理大发现的前夕。1492年哥伦布越过了大西洋发现美洲后,立即在西班牙及其西欧各国引起轰动。特别是当哥伦布第一次远航归来时,带回几小箱黄金、稀世珍宝,还有奇禽异兽,把他发现的地方吹嘘成是  相似文献   

16.
1527年6月一个炎热的早晨,五艘西班牙舰只离开西班牙向西印度群岛驶去。此时正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35年。西班牙国王任命潘菲罗·纳瓦兹为这支探险队的统帅,命令他征服罗格里德和佛罗里达之间的土地,使其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舰只上的六百名士兵和纳瓦兹结局的故事便成为美洲探险史上引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与研究·新世纪国防信息系统软件展望·····················································……钱兴华(l一1)协同作战能力网络(CEC)及其最新进展······························……宋诗平赵建川(1一4)21世纪初叶我海军电子战能力展望·············································……梁百川(1一12)21世纪舰载电子战(EW)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海洋世界女强人安妮塔·孔蒂夫人一生的书已经问世。为了进一步宣传她不同凡响的奇遇,阐明她对海洋科研工作突出贡献,安妮塔·孔蒂的战友及其崇拜者在法国塞纳滨海省的费康创办了一个关于“安妮塔·孔蒂成长道路”的协会。人们可从法文或其他文版写的有关她的近百份档案材料及作品中了解这位杰出妇女的经历及为人。 这位出生在20世纪初、纤细漂亮、意志坚强的法国姑娘不仅是一  相似文献   

19.
十八世纪后叶,英国的军舰便力图觅取各种各样的海图。那时,除了格林韦尔的《沿海航行指南》和东印度公司出版的为数不少的可靠的关于印度洋和东印度海区的海图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官方出版的正式海图了。当时,英国海军部指定军舰上将亚历山大·达尔林普尔的水文图作为主要的海图资料留存。那时,默尔克·麦肯齐叔侄和格雷姆·斯彭斯也是海图的主要提供者。麦肯齐自1750年受雇于海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搜寻泰坦尼克号最感兴趣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院的罗伯特·D·巴拉德,是位杰出的海洋学家,早在1971年就建议将带有频闪灯光的深水照相机固定在钻探管上,对这艘藏身海底的巨轮进行探测和照相。巴拉德曾准备亲自乘坐阿利文号潜艇,到泰坦尼克号下沉的海区进行现场探查,但由于没有经济资助而未实现这一计划。 1980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亨杰克·格里姆宣布他将资助对泰坦尼克号的探查活动。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研究所的地理学家威廉·瑞安在报纸上看到格里姆的资助计划后很感兴趣,他立即表示,只要格里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