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早发白帝城”诗,是李白流放遇赦而还所作。  相似文献   

2.
孔子对诗的"兴观群怨"的理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也是历代诗歌批评史讨论的对象,并且贯穿于历代诗歌的创作实际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诗可以群"从"兴"、"观"、"怨"中割裂开来,导致人们忽视了"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与先秦时代文学活动的关系."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反映了先秦时期文学活动的集体性.这一理论为我们研究文学觉醒的时间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非非"诗群的"还原"观念,他们对现代汉语杂质的清理和潜力的开掘和形式上彻底的实验精神,以及"莽汉"诗群对青春的叛逆和粗放气质与活力的引进,对于当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咏柳"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诗中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春天来了,柳树开始发芽变绿.在经过了漫长灰暗的冬季之后,诗人看到柳树碧柔软的枝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吕本中、姜夔、严羽的三部诗话为切入点来扫描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即感悟诗歌意境的艺术思维不同层面之定位),认为:从吕本中"悟入"的思维向度来看,他还处于对山谷非常肯定的阶段,这说明南宋确立江西诗派之初对讲究法度的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缺乏深刻认识;姜夔倡"自悟"具有相当明显的理论自觉,其"自悟"理论远不止于"革江西诗风"之效应,实在是揭示了中国古代美学之本质问题;严羽在悟诗的思维向度上达到新的水平,其"妙悟"说将悟禅与悟诗统一起来并最终成为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得以确立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颇负盛名,其诗"诗中有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王维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文人画大师.正由于王维身兼诗、画二长,他的诗画修养和气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才使得他作诗如作画,下字如下彩.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比起其它同类诗人更典型、更生动、更鲜明,更具立体感,更充满诗情画意,从而铸就了"诗中有画"的鲜明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首"江南曲"诗,是唐朝诗人李益所作. 潮涨潮落自有定时(由于月球和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水位周期性的潮落现象),故称"潮信".  相似文献   

8.
请您欣赏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在十七岁时所写,当时他远离家乡独自住在长安.  相似文献   

9.
1912年兴化美以美会传教士蒲鲁士有感于兴化地区地狭人穷,利用教会网络组织发起了移民砂捞越诗巫、建立"兴化芭"的活动.本文先叙述了教会移民的社会背景,进而考察了兴化美以美会策划和组织移民砂捞越的缘起和经过,最后对砂捞越"兴化芭"建立时期的移民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砂捞越"兴化芭"的建立,体现了蒲氏"教养兼治"的宗教理念,同时诗巫"兴化芭"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改变了福建侨乡和东南亚华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歌的创作中,犹以"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最为光芒万丈,可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文创作代表并象征着一个时代,"仙""圣"之别,体现着李、杜二人对于各自生命轨迹中无形之象的把握和对天命的领悟。在宋代,人们对李、杜作品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可以看作是宋人对于唐代诗歌典范的一种抉择。通过对唐代诗歌典范作品的研究,可以此为切入点,扩散开去,从点到面,进而普遍地把握一个时代诗歌作品的主基调。这种对于时代典范的把握,也正是我们继承和品评前代文学创作时值得借鉴的方法和必须具备的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