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全液压平地机的抗滑转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电子抗滑转解决方案,给出了方法的原理、思路以及实现流程;重点分析了滑转判定和抗滑转解除条件,为充分发挥牵引力而引入的恒速控制算法以及马达极限超速保护等实现要点;给出了样机实验的数据曲线与结论。 相似文献
2.
同步分流阀在全液压平地机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全液压平地机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同步分流阀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同步分流阀的原理.分析了同步分流阀使用前后对平地机同步性能和有效牵引力的影响,并与其他同步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样机试验数据曲线与结论,可为同类静液压传动工程车辆的同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传统平地机传动系统多为液力机械传动,要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比较困难.随着现在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展,用户对新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工作效率、作业质量、环保、节能、操作舒适性及自动化程度诸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现代工程机械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冷静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25(12)
据悉,徐工筑路2008年1~10月共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50%;产品出口增长率达到了118%,继续保持公司成立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在本届上海宝马展上,徐工集团筑路机械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新产品GH215全液压平地机和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传动方式并存的平地机产品市场上,全液压平地机凭借传动环节少、操纵简便省力以及无级变速等独特优势,在市场上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7.
平地机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的平地机是拖式平地机,中国60年代有的地方还可见到。自行式平地机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的平地机都已是六轮自行式液压操纵,而大功率、全液压平地机代表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单钢轮压路机防滑转控制的原理加以阐述,并对现有单钢轮压路机的配置进行适当调整,采用先进的电液控制技术和防滑策略,在不大幅增加研发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单钢轮压路机的爬坡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液压推土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全液压推土机行走控制的关键技术,重点给出了行走方向与速度控制及功率自适应控制等主要环节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给出的算法经实际应用检验证明可行,控制性能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机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地机各作业工况的分析,提出了传动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混合工况下的液力传动、液压传动的各自参数获取和牵引特性的计算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组成结构和实现原理,指出了混合传动可实现最佳性能的输出,为此类传动的设计、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实践证明该算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杨孟平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12):77-78,82
结合某台PY160型平地机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机械故障,分别对发动机、变矩器、离合器、铲刀回转机构等部件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指出及时排除故障对于有效延长平地机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工程机械转向系统,分析了丹麦Sauer Danfoss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OSPBXLS型全液压转向器和OSQA型流量放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大型工程机械的全液压转向系统,解决了大型工程机械操作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际标准ISO 2631和欧共体人体安全委员会法规89/391/EC有关车辆座椅振动的测试、分析和评估方法,对平地机在现场作业和路面行驶工况下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以试验中振动最严重的工况为例,按照ISO2631和89/391/EC对平地机振动舒适性及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最后,对如何改善平地机的整车动态性能,提高座椅舒适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张建新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24(11):61-62
运用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基本概念,从介绍PY160C平地机平衡箱链传动系统入手,以对该传动系统失效机理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并提出了对其进行面向再制造的设计时,应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的设计技术。研究表明:该设计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PY160C平地机平衡箱链传动系统的再制造性和整机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平地机再制造工艺流程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表面修复方法进行分析,对各关键零部件的破坏形式进行论述,搭建了平地机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结果表明,控制体系对提高再制造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外平地机采用电喷发动机变功率控制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节能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以Caterpillar、Volvo等平地机的变功率控制模式为例,从功率计算的角度讨论了变功率控制的设计思路。这一方法对中国工程机械合理使用电喷发动机、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某柴油机上将传统凸轮驱动气门机构改进设计为液压驱动气门机构,利用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液压驱动气门柴油机模型,分析进气滞后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然后以扭矩最大为目标对配气正时进行联合仿真优化,最后对比两种内部EGR实现方法在不同负荷下的EGR率和对NOx排放量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特性下,液压驱动气门柴油机在中低转速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了明显改善,扭矩比原机提高了5.6%,燃油消耗率降低了5.1%;但由于液压气门响应滞后,随着转速的升高,改善效果逐渐降低。在转速2 000r/min时,排气门晚关比排气门早关可以获得更大的EGR率,NOx排放量降幅也比排气门早关的大,在50%负荷时,NOx排放量降幅最大为23.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