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利用原铁路货车溜放风阻力试验的第一手资料,采用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能适于驼峰设计与溜放控制精度的函数关系,精确、高效地计算车辆溜放风阻力,为驼峰设计与控制理论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提高一级二场编组站的编组场尾部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对编组场尾部牵出线的四种布置形式,从编组能力,运营条件和工程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编组场尾部采用长牵出线设计为好的初步结论。然后,对一级二场编组站的四种图型,从布置特点、改编能力、图型的弹性、是否保持一级二场编组站特有的优点,运用条件、发展和占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编组场头部拉直图型是一级二场编组站图型中最优的初步结论。供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原铁路货车溜放风阻力试验的第一手资料,采用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能适于驼峰设计与溜放控制精度的函数关系,精确、高效地计算车辆溜放风阻力,为驼峰设计与控制理论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4.
从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在深入分析重载大轴重货车车场内超速连挂和轻载车辆逆向大风条件下溜放不到位这一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其根本原因是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出口定速模型在车组溜放出口定速中单位基本阻力取值不合理,和没有考虑车组溜放时环境条件变化. 基于此,提出了单位合阻力的概念,根据车组溜放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间隔制动出口动态定速模型. 利用模糊逻辑的不确定信息处理能力,兼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目的制动出口定速模型. 最后,通过驼峰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驼峰车组溜放速度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驼峰车辆溜放速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和红外线传感器为主,研制了编组站驼峰车组溜放速度控制系统,系统通过检测车辆溜放的速度,计算出所需制动力的大小,通过缓器对车辆溜放进行速度控制,并具有对解体车辆自动计数,各种故障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型铁道车辆液气缓冲器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货车编组场的安全连挂冲击速度和调车作业的效率,开发新型铁道车辆缓冲器,概述了新型铁道车辆液气缓冲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新型液气缓冲器的列车纵向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液气缓冲器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液气缓冲器调车冲击时,在阻抗力不超过2200kN时,容量可以达到160kJ,吸收率大于90%,新型液气缓冲器能使货物列车的紧急制动特性和起动牵引特性满足车辆使用要求,提高车辆的调车冲击速度,减缓及耗散列车在运行中车辆间的纵向冲击和振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编组列车时影响选择待编车列开口位置的因素,郑重研究了开口位置与下落列数的关系,提出了下落列数最少时合理开口位置的范围及待编车列停留在多条线路上时解体顺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在驼峰设计中采用现行方法检查车辆溜放间隔时,检查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车辆间隔的实际情况,而且偏于不安全方面,并提出以虚拟纵断面理论为基础的检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车辆溜放间隔的真实情况。建议根据虚拟纵断面理论将现行的驼峰车辆溜放间隔检查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一种描述驼峰溜放中动车组运动的计算方法,这种算法不是追求计算的精确性,而是在计算的精确性和快速性之间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合点,以适应计算机模拟的需要,此算法应用于编组站模拟实验系统的驼峰溜放模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铁路局(分局)运输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现行货车周转时间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货车周转时间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相关要素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分级计算,逐级累加的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局(分局)货车运用状况及对局(分局)货车运用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23 t轴重货车的应用,编组站在解体作业中出现驼峰偏高、超速连挂等不适应问题,降低峰高是编组站驼峰适应货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难行车、难行气候、难行线)",提出在驼峰选址及平面设计确定的条件下,"车辆因素"成为峰高设计的变化因素,并以此分析了既有驼峰设计规范中以总重30 t不满载关门窗的滑动轴承P50作为驼峰设计"难行车"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三难条件出现概率"的"难行车"质量确定方法,并设置一定的"三难条件"出现概率,计算出相应的"难行车"质量,为峰高设计中"难行车"质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型编组站空车调配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抓住地方流为有调中转流服务,确保列车正点出发这个大原则,在分析到达车流、发送货流以及车站现有车辆的基础上,将编组站空车调配问题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首先从运用车数最少,发送吨数最多两项目标出发,考虑车种代用,建立编组站空车调配计划模型.然后用分段的多个"静态"优化问题逼近一个"动态"问题的方法,以压缩作业车在站停留时间,减少空车调移总费用为目标,建立各时段编组站货场、调车场及专用线问的空车调配决策模型.通过一定算法,即可实现用计算机编制拥有大型货场和大量专用线的编组站空车调配计划,以减轻计划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车站调度员做好空车调配工作.  相似文献   

13.
5000t级重载列车制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制动定试验台试验及研究。分析了GK阀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普遍开行5000t级重载列车制动方面的问题,讨论了长大列车初充气、再充气性能与机车供风量的关系,提出了在列车纵向动力学计算中制动缸缓解特性的公式;针对GK型三通阀在长大编组中缓解次序紊乱,首先提出用阶图分析列车缓解时间特性的方法,对缓解波速解释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既有线货物列车提速和重载的背景下,为了研究空车编组数量对货物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采用数值方法建立了空重车混编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工况下不同数量空车编组在货物列车头、尾部时,货物列车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安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空车走行公里最少为目标,建立了带有中间站转运的空车调整模型,并应用LINGO进行求解。通过一算例比较了空车经中间站转运与否各自的最优空车调整方案。结果表明,空车经过中间站转运可以大幅度减少空车走行公里。  相似文献   

16.
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车小时节省t节是计算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要素,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现行计算方法使t节的取值偏小,实践上也无法操作.本文认为在计算中不应减去t集,通过分析货车在技术站进行无调、有调中转作业的车辆停留时间,并考虑到车辆改编作业成本,修正了t节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高架段车致地面振动的传播和衰减规律,以津秦客专线32m简支梁桥区段为工程背景,实测高速列车以速度250~385km/h通过时的三向地面振动响应,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场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呈现出明显的列车周期性加载现象,轴距及前后车相邻转向架间距的激励频率起主要作用;地面各测点在顺桥向、横桥向和垂向3个方向上的振动优势频率范围为25~80Hz;随着距离的增加,垂向地面振动在优势频段显著衰减,而顺桥向和横桥向地面振动在1~80Hz频段内均明显衰减;各测点在各测试车速下,垂向地面振动比顺桥向和横桥向大,而同一测点在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面振动加速度级最多相差2dB;顺桥向和横桥向地面振动在距振源约30m处出现放大现象;车速为250~320km/h时,近场总体振动加速度级随车速增加而增大约6dB,但车速为330~385km/h时的各测点总体振动加速度级相差不超过2dB。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挡风墙对列车横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可压缩粘性流体Navier-Stokes方程和k-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列车在直线和不同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不同挡风墙高度和距离的275种工况下列车侧向力和侧翻力矩,获得了最佳挡风墙高度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速度为200~400 km/h,风速为20~40 m/s的条件下,列车在直线线路上运行的最佳挡风墙高度和距离分别约为1.90和3.90 m;当弯道半径为1 000~7 000 m时,曲线线路最佳挡风墙高度随弯道半径增大线性减小,最佳挡风墙距离与弯道半径关系不大,约4.50 m;风速和列车速度对挡风墙的最佳高度和最优距离影响很小;如果挡风墙高度过低或距离过近,头车和尾车所受侧向力和侧翻力矩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载列车空气制动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仿真计算列车制动过程中的冲动过程,发现纵向冲动是由冲击作用和挤压作用共同形成,最大车钩力就是这两者中力较大的一个.如果最大车钩力是由冲击力产生,则最大车钩力发生在列车尾部,反之最大车钩力是挤压力时,最大车钩力发生在列车中部.车钩间隙对列车纵向冲击力和挤压力都有影响,车钩间隙对冲击力的影响比对挤压力影响更大,对后部车辆的影响更显著;车钩间隙越大,最大车钩力越大.闸瓦摩擦系数对挤压力影响较大,对冲击力影响较小;摩擦系数越大,挤压力越大,发生车位越向前移.  相似文献   

20.
车钩力对脱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重载列车运偷,必须研完车钧力对脱轨的影响。本文提供了四 轴货车曲线通过时的许用车钩力,在许用力范围内不致引起脱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