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现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能够模拟现场碾压工况并以力学参数为设计指标的GTM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分析对比了GTM与马歇尔方法的设计结果,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提出了与GTM设计方法相匹配的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结果相比,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实体工程表明,尽管GTM设计的混合料油石比较低、压实度标准较高,但使用现有的施工设备,施做的路面压实度完全可以达到较高标准,现场空隙率可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与GTM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GTM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设计指标与马歇尔方法不一致的问题,从设计理论、室内试验及唐曹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对马歇尔方法与GTM方法的设计原理、路用性能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相比,GTM方法的设计原理科学合理,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更为优良.同时,提出了对体积参数作为沥青混合料设计控制指标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离散元理论,对GTM法设计的混合料旋转剪切过程中的设计参数:旋转稳定值GSI与旋转剪切系数GSF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过程中,模拟了GTM试验模型沥青混合料的工作状态,获得了GTM法混合料变形与应力场,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综合试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GTM混合料设计参数合理取值范围:GSI≤1.05,GSF≥1.3。  相似文献   

4.
采用GTM设计方法进行ARAC-13C型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力学参数和体积参数确定了混合料配合比,结合现场施工质量监控情况,总结提出了基于GTM设计方法的ARAC-13C型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GTM设计方法设计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油石比低,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运用离散元理论模拟了基于GTM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旋转剪切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力学损伤作用机理,得出了GTM沥青混合料在试模内旋转剪切过程中颗粒变形、旋转规律,孔隙率发展程度、剪切带形成、剪切破坏直至压缩的全过程,以及GTM沥青混合料颗粒沿剪切面的定向排列和运动变化规律。从细观角度揭示了混合料在旋转剪切过程中颗粒的力学作用机理,将为今后工程现场检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GTM设计方法在沥青面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TM的设计方法,并对马歇尔、Superpave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对GTM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进行了监控。路面施工效果表明,内蒙古二连浩特-赛汉塔拉一级公路应用GTM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压实功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整GTM设备的垂直压强,分别获得了0.7 MPa、0.6 MPa和0.5 MPa压实功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并与马歇尔法75击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GTM设备垂直压强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显著提高,最佳油石比降低,在垂直压强为0.5 MPa时的体积参数和最佳油石比与马歇尔法75击的该参数相当;相较于马歇尔设计法,采用GTM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增强其路用性能,降低油石比,节约工程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现行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缺点,采用GTM旋转压实设计方法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两种不同设计方法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认为GTM旋转压实设计方法能够模拟路面的压实状态,使得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设计思路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于GTM的重载交通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项目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02-001。 2主要完成单位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3主要技术内容 3.1技术特点 GTM设计方法是以路用性能为出发点,即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混合料力学特性-混合料结构特点-混合料结构参数,使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室组成设计及其成型方式逐步符合工程实际,使成型试件的材料特性与实际道路中更加接近。采用GTM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低空隙率、低沥青用量、高密实度、骨料排列致密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因素共同赋予了沥青混合料优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GTM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某高速公路中面层AC-20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对GTM设计方法的原理、试验指标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与对比分析,并对实际施工中GTM试件密度相对马歇尔试件密度的修正方法进行了介绍,以便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国辉  关长禄  陈波  郭宏斌 《公路》2003,(10):95-99
运用美国Superpave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念,采用旋转压实仪(SGC)方法,通过对改性沥青结合料、SMA-16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及各项指标分析,综合评定长余高速公路SMA-16结构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指导路面施工。  相似文献   

12.
江门至肇庆高速公路横跨喀斯特地区,桩基施工技术复杂,对桩基混凝土质量要求较高。以西江特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研究背景,对承包人申报的大直径桩基配合比标准试验进行了平行验证,其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易性等性能指标与申报的试验指标有差异,分析了承包人试验室技术人员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并就原配比提出优化意见。重新试验后,使各项指标与申报资料相符,该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应用后,符合工程施工要求,桩基完整性检测结果均为I类桩。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以及交通量大小对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均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合料低温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其高温性能。该文以塘汉快速路的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为实例来讨论寒区道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安徽省庐铜高速公路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下封层,根据室内试验进行了配合比组成没计、试验路铺筑与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使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增强防水性能,能提高下面层与基层的层间结合,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可避免会产生收缩裂缝,而现有的方法中又缺乏对其定量分析的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级配类型,对水泥剂量为2%~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混合料收缩性能与失水率、温度、水泥剂量、级配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得到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应变和收缩系数的预估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剂量为3%~4%时混合料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最小,而温缩应变和系数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线性增长;混合料越密实,干缩性能越好,但粗级配的温缩性能较好。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设计和施工中确定合理的水稳基层结构类型、减少基层收缩裂缝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GTM法技术在河北省张石高速公路中的实践应用,介绍GTM法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和沥青路面最大密实度标准的研究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费用,提高了路面的服务寿命。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应用到高性能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仅需少量试验即可完成对诸多配合比影响因素不同位级的考察研究。以高安筠州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各外掺剂对钢管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的显著性,得到了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方案。将数理统计原理应用于高性能钢管混凝土试验研究中,对材料研究及工程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C6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正交设计优化配合比参数,得出最佳配合比,对最佳配合比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C60高性能混凝土,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简易设计法,设计石屑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实验对配合比设计思路进行验证,提出采用该方法配制石屑高性能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对石屑混凝土的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