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灌输式大学德育的弊端及创新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输式德育在大学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它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有弊端: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道德实践,无法解决价值冲突,德育目标设置缺乏层次性。否定灌输式大学德育的意义并不是无限的,因此本提出创新出路,即大学德育灌输的目标、方法、内容等要创新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体,大学教育应当担负应然和实然的价值追求。在全球变革加速的历史时期,大学及大学教育应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压力进行全面审视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弘扬大学精神与理想,提升大学品味与质量。同时,应能够对当下的社会和人类发展做出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保障社会和人类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保持其“求真、致善、创美”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活动中深入贯彻德育理念,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德育教学体系。在德育体系建设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德育资源网络体系优化、德育工作体系规范和德育行为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深度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行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显著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和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德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方向与目标,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引发道德困境的根源在于科学世界观本身。这种科技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科技对道德教育本真意义的遮蔽。《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一书探析科技时代德育困境的逻辑根源,提出走出科学世界观丛林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目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迫切需要一种方向性的变革。在充分理解"人"的整体性以及准确把握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道德的顶点去俯视道德的生活世界,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探索适合高校德育的方式方法,使德育回归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培养什么样的人"界定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即是发挥各类课程的价值意蕴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探讨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并提出了做好这方面教学的建议,力求抛砖引玉,引发同行们对英语课程思政的思路及有效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隐性课程可以使德育与智育的教育有机结合。大学英语隐性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英语学习的具体环境和活动,使学生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得到语言和德育教育的结果,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行榜是由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1983年首创的。其实我国也有第一个大学排行榜,那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于1987年首创的。大学排行榜在美国始于市场,而中国始于科学;在西方责难表现为学术批评,在中国则往往表现为道德审判。大学排行榜之未来:1%研究型大学,主要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99%非研究型大学,主要采用教育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高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双重现实。中国加入 WTO后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变革时代 ,大学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正确把握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 ,树立全新的德育观 ,推动德育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定位与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课程建设。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不科学导致课程师资队伍的"被边缘化"。教育部人才培养新标准客观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改为职业技能课程,课程师资队伍实现"双师素质"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德育的有效性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争议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是高校德育教育和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积极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德育素质考评体系,是进一步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加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技负载价值,实施“以德治国”,就是要对科学技术行为的适当与不适当做出合乎人类的价值判断,在追求工具理性的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和道德考量,“以德治国”是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要从强调个体的道德自觉向注重公共制度理性的约束转变,科技共同体,政府和企业是科技领域实施“以德治国”的共同主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德育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对策,认为研究生德育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有必要从多方位加强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道德评价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由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深层的情感与动机等多个维度,具有内隐与掩饰特点,因此,高校学生道德评价应从目标导向、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多个维度进行理念创新,实现从单一向多元、从封闭向开放、从静态向动态的视角转换,构建全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微课因其短小精致、方式灵活、重点突出的特点,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迅速展开。从微课对工程制图课程的适应性分析着手,以课程中的路线纵断面图作为知识点,分析了微课的选题思路、教学背景与对象、设计思路与教学目标;并通过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解析,演绎了微课教学脚本的制作思路,总结了微课制作实施过程,对推进微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有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注重实践,并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道德知行转换是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环节,研究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问题对大学生更好的践履"知行合一",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知行转换应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改革学校教育方法、增强家庭的德育引领作用和改善社会德育环境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领域,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推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部分高校由于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欠缺,德育工作人员网络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不足,对我国高校德育体系的完善及德育网络平台建设造成一定阻碍。我国高校需不断完善德育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本校德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我国高校德育平台的建设水平,丰富高校德育方式,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实际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不仅是现实的社会规范,它还包含着人们对理想社会生活的美和善的价值追求.法治的道德性是从法治的内外方面探讨法治对于善和美的科学体现和发展,权利则是法治道德性的生命.对法治道德性的关注有助于推动我们社会法律化道德的构建和法治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