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对西安市南二环朱雀路环形交叉口、含光路环形交叉口、劳动路十字形交叉口进行实测研究,以最小车流速度、交通流密度和通行能力为指标评价交叉口通行效率,以冲突点为指标评价其安全性,得出结论:信控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高于环形交叉口,采用左转二次信号控制方式比一般信号控制方式的环形交叉口安全性高。最后提出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S5/宝安公路环形交叉口改造为典型案例,对城市郊区环形交叉口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给出了交叉口改造方案,并对比分析了改造前的环形交叉口与改造后的十字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指出在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改造为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能有效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郊区道路交叉口对货车流的适应性,可为城市郊区环形交叉口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对西安市南二环朱雀路、含光路环形交叉口、劳动路十字形交叉口进行实测研究,以最小车流速度、交通流密度和通行能力为指标评价交叉口通行效率,以冲突点为指标评价其安全性,得出结论:信控交叉口通行效率高于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信号控制比一般信号控制方式安全性高,并提出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形交叉口多已实施了信号控制,然而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基于间隙接受理论计算通行能力时,临界间隙的确定方法多运用实际数据回归分析或假定临界间隙分布以概率论估计,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因而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行为、车辆行驶特征与入口几何特征的临界间隙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建立了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入口单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在模型中给出了信号控制时环形车道车流量的通用计算公式,该公式可描述不同相位控制时的环形交叉口环形车道车流量.给出了环形交叉口运行稳定时通行能力计算的迭代方法,确定了输入值与输出值.最后以长春市新民广场为例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值为7916 pcu/h,仿真值为7582 pcu/h,误差为4.2%.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模型计算值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论证环形立交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间隙接受理论模型和国内普遍推荐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惠州市鹅岭立交现状和改造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环形立交的通行能力较低,已不适应当今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城市发展需求,改立交为信号控制的平交口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可见,改环形立交为平交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孔令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28-231,237,7
环形交叉口经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该文详细探讨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优化方法、改善策略。根据环形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确定了信号灯的相位配置及主要交通参数。结果表明,其对环岛交叉口改善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国内对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进行盲目改造的误区,从环形交叉口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国外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适用范围以及我国在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在对常规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时应采用入环车辆让行的规则以避免锁死现象的发生,采用进口道偏移的手段以降低入环车辆的速度以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增加进口道与环道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是假设车流为单一车型车流,而实际运行的车流多为混合车流,因而建立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间隙接受理论,通过概率分析方法,考虑环形交叉口多种混合车型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从而建立了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并且通过迭代得出环形交叉口混合车流条件下总的通行能力,发展了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通过与已有模型的通行能力和观测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可知,该模型的理论通行能力与观测通行能力更加吻合,并为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交叉口通行能力往往是城市路网承载能力的瓶颈。在考虑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冲突的基础上,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辆优先权规则和信号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车辆更新规则,构建了一个平面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用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模拟与分析,并以武汉市某交叉口为例,将模型仿真结果与停止线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交叉口转向比例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口流量随着车辆到达率的增加而增加,仿真结果与停止线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交叉口交通流运行,再现交通流的动态演化过程,当交叉口车道数和车道功能等道路条件确定时,转向比例和信号配时等交通条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当右转车转向比例不变时,交叉口通行能力随着左转车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佳的转向比例,使得交叉口通行能力达到最大。当右转车受信号控制时,交叉口通行能力随着右转车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同样存在一个最佳的转向比例。当右转车不受信号控制时,交叉口通行能力随着右转车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当右转车比例高于某一固定值时,右转车不受信号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信号控制环交中心岛半径与交通运行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形交叉口引入信号控制后,其交通运行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交叉口时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中将中心岛半径作为关键参数,研究其与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交通运行的关联性.首先从静态分析入手,得出不同中心岛半径信号控制环交的环道排队容量;随后进行动态分析,确定信号控制基本参数值;最后评价其交通效益指标,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中心岛半径对通行能力和车辆延误的影响,得出不同环交中心岛半径对信号控制环交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北京地区仙环形交叉口的交通流特征,提出交叉口内交织段的交通流简化模型。根据交叉口内冲突交通流无通行优先级的特点,运用车队分析法,确定交织段的通行能力。最后采用线性最优化方法计算整修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配合以实测数据的分析计算,说明该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环形交叉口存在通行能力及安全问题的缺点,系统介绍了国外一种新型的环形交叉口——涡轮式环形交叉口。根据已有研究的模型评价结论,与传统的环形交叉口相比,该类型交叉口通行能力可以提高25%~35%,同时可以显著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环形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最后探讨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是大流量环形交叉口一种理想的交通控制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运行效果。我国由于缺少现代环形交叉口的充分发展与应用,所以导致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控制模式与国外不尽相同。本文从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起源与发展着手,对各种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适用范围,探究造成中外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式异同的原因,最后总结国外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我国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健康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号2次控制模式的基本原理,对十字环形交叉口左转2次控制方法在交通设施布置和相位协调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其可用于多叉、中心环岛不规则等复杂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其中,在环道相位之间通过绿灯间隔时间进行协调设计,可以使车辆连续通过相邻环道信号灯,减少车辆在环道上停车待行的次数,从而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翟颖  常玉林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4):29-31,34
环形交叉口的几何设计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针对原有环形交叉口中心岛设计的不足,通过研究交叉口不同车型比例及车辆行驶轨迹,提出了关于中心岛半径设计的优化建议,建立了适用于公路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半径设计的优化模型,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信号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环形交叉口在非对称流量下的环道利用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流量差异的情况下,利用环道空间提前放行车流的方法,以达到减小信号周期、降低车辆延误、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效率的目的,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效果评价。最后以昆明市环形交叉口实际非对称流量为基础,利用VISSIM仿真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无控改为信控后环形交叉口调头车流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环形交叉口交通量的增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设计和信号控制是缓解交通问题和改善交通现状有效技术措施。通过分析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采取措施,可控制右转、直行、左转3种车流在环道内通行,而对调头车流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结合信号控制方法分别介绍在环内、环口和环外对调头车流控制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城市环形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特征。简化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个体性,突出其群体性,将行人与非机动车作为一个整体,以当量人群描述行人与非机动车组成的交通流;以当量人数为自变量,当量人群群个数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城市环形交叉口当量人数与当量人群群个数的关系模型,选择三次函数表示当量人数与群个数的关系模型;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研究城市环形交叉口当量人群的到达时距分布,验证当量人群的到达时距分布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以M3分布描述环道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将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当量人群和环道车流作为独立优先交通流,研究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与三车道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混合交通流冲突特征。结合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当量人群、环道车流的到达特征以及城市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混合交通流冲突特征,应用间隙-接受理论分别建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与三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应用概率论建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环形交叉口共用车道情况下的通行能力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通行能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混合交通流条件下我国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讨论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理论通行能力,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以通过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对理论通行能力进行分析与修正,得到理论通行能力与实际通行能力之间的修正参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为理论通行能力与修正系数的乘积。方法简单便利,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尧新广场交叉口改造设计为例,首先介绍了对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其次对如何将环形交叉口改造为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尧新广场交叉口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及有待改善之处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