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种车辙试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民  李静 《东北公路》2003,26(3):13-15
对一种选定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车辙仪和APA的车辙试验,并在不同压强下在APA上进行了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对于车辙的影响,并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现行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改进了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体系,增加了抗车辙指数ARI这一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其评价方法,并且对现行规范中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改进,最后采用实例对改进了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我们提了一部凯迪拉克SLS赛威。将要对其进行6个月的跟踪测试,并通过不同编辑的使用,每个月发表一篇使用报告,通过这个长期的跟踪测试,希望能够对这部车有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并让读者对此车有个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Services的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在对位置服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ebServices架构的位置服务解决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采用J2ME和J2EE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的LBS系统。  相似文献   

5.
徐能伟  包凡彪 《北京汽车》2005,(3):32-34,43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m Management)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过程。文中对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在我国发展时面临的困难和机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现存的库存控制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OMNeT++的Leach协议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进行分析探讨和仿真。在研究典型的层次化路由协议Leach算法的基础上,将其与多帧通信相结合,并对传感器网络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在OMNeT++平台上对Leach协议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诸参数如能量、帧数、Sink节点位置等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轮多帧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李斌 《专用汽车》2013,(12):96-97
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焊接演示台,对其升降装置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应用与SolidWorks软件无缝集成的Cosmosmotion运动分析模块对升降机构进行了模拟,为焊接演示台及升降机构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BP网络,并利用BP网络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PHEV)发动机动态控制时进行转矩估计。以发动机台架性能实验所得数据为基础,使用Matlab中的Neural Network工具,建立不同神经元个数和层数的BP网络对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在网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训练方式,从而得出估计精度和泛化能力都较为理想的模型,并以此模型进行了实际的转矩估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夹具的过渡垫板进行柔性化设计,从中挖掘出一种简单的结构型式,在低成本下,达到显著的柔性化预期,并在车身试制项目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再生制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方式,对再生制动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再生制动技术的节能原理,从传动方式和能量存储方式上研究汽车的再生制动技术。并对再生制动汽车的功率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介绍将桥梁工程计算过程中的桥梁结构,施工、运营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及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并与之进行交互处理的技术。阐述3DBridge软件科学计算可视化建模技术的系统设计和其它关键技术,着重论述快速便捷地建立桥梁工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工程的实际应用,验证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增强了使用3DBridge软件的直观性、易用性与便捷性。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沉管隧道运维技术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与数据挖掘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沉管隧道的国内外概况、运营与病损情况、检测与评估技术、病害预防及处治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以沉管隧道用途、管节长度与埋置水深等关键信息为基础,阐释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述了沉管隧道运营现状,并重点对沉管隧道接头、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与设施的常见病损特征进行了数据挖掘;对隧道检测、监测与评估技术进行了对照剖析,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检测与评估技术的进步与不足;从前期预防与后期处治的双角度,阐述了沉管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裂缝与渗漏水等常见病害的预防与处治;并从沉管隧道运维信息的角度,对其运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运维技术难题;在役沉管隧道出现了过大(差异)沉降、裂缝、渗漏水等病损,其中管节不均匀沉降最为常见;沉管隧道检测仍以结构检测对象和传统周期性检测方法为主;沉管隧道评估诊断多侧重于沉降量控制标准的角度,考虑多因素综合角度的服役性能评估尚处于空白阶段;沉管隧道常见病害应坚持建设期预防和运营期处治双管齐下的对策。未来,沉管隧道运维将向运营环境全要素拓展,并更注重实时自动化监测技术、大数据智能评估技术与基于状态的养护策略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衬砌病害诊治是隧道运营维护的首要任务。为形成隧道衬砌病害诊治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系统认识,从病害类型及成因、病害检测技术、病害加固治理方法3个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并讨论了衬砌诊治研究尚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可能的研究重点。主要结论显示:①不同类型隧道衬砌的主要病害类型已基本明确,但是病害产生原因诊断方法及产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②衬砌病害检测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集合多种检测技术的病害智能检测识别系统成为了研究的主流方向,但是病害信息的快速、高精度拾取和智能识别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③经过多年研究,已形成了围岩(地层)注浆和内表面加固这2种较为完善的衬砌加固技术方法体系,加固方法作用机制、耦合加固技术和加固设计方法是下一步的可能研究重点。最后,介绍了笔者在衬砌内表面加固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开发了隧道衬砌快速早强的FRP网格加固方法,该方法2个小时内即可起到加固作用;提出了衬砌内表面加固界面模拟方法,系统探讨了围岩抗力、前期受力、材料用量、加固范围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建立了内表面加固的衬砌正截面承载性能及裂缝扩展全过程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4.
探求城市应对暴雨洪水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遭受暴雨洪水袭击愈加频繁的状况,该文结合济南"七·一八"暴雨,分析了城市发生暴雨洪灾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城市防范和应对今后类似灾情的对策:一是科学选择城市发展用地,二是强调雨洪水利用和滞洪区规划,三是明确功能定位,构筑完善的防洪排涝排水体系,四是重视非工程措施建设,应对超标准洪水,弱化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埋置式承台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施工,施工中主要采取定位导向系统、吊点荷载控制、测量监控等方法控制围堰下放精度。下放过程中,采用固定在群桩护筒和钢围堰上的特制定位导向系统控制围堰平面偏位和垂直度;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控吊点荷载,指导围堰舱壁内的加、卸载以及围堰内、外的吸泥;采用测量监控系统分析、计算围堰姿态,指导围堰的下放及纠偏施工。通过对围堰下放精度的控制,围堰下放平面偏位保持在5~8cm,垂直度达到1/400以上,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的静力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作过大量的研究 ,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 ,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为此本文在综合前人已取得经验下 ,针对桥梁结构设计中分析曲线箱梁、异形箱梁 ,经常遇到的难题进行了研究 ,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 ,编制了等参元空间分析程序。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实桥试验 ,验证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工作更准确描述了箱梁的荷载响应 ,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的设计依据。对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受力特性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道路上行驶的非机动车出现了新特点.该文对非机动车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现今非机动车在路段和交叉口所面临的冲突,提出了在现有的道路设施条件下,主要利用标线和信号灯等管理手段,改善非机动车安全问题和提高通行能力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对现今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统计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2012~2021年知网和WOS步行研究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历年发文量,找出领域核心期刊、主要作者和机构,了解领域的研究概况;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和突发词检测,分析国内外步行研究热点和趋势,确定步行交通领域重点关注方向为“行人过街”、“交通安全”,以及步行的“智能交通”;最后,通过文献阅读,总结梳理了3个方向近年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上海黄浦江滨江改造和开发为实例,阐述了对城市滨江改造和开发的思考,提出要树立安全保障体系意识、科学合理规划意识、综合整治利用意识,并处理好滨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智慧高速成为下一代公路系统技术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对其功能描述与架构解析能够有效指导未来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为智慧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智慧高速的基本服务功能,结合车路耦合发展脉络,首先提出了以服务能力升级为导向的新一代智慧高速技术特征与系统内涵.面向不同服务对象与功能,明确了智慧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