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2012年第8期)三、损伤评估1.重要性损伤评估也称损伤报告、损伤鉴定,是大事故车辆修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来估算修理费用和维修时间,其具体流程如表3所示。损伤评估前,应充分了解车辆碰撞时的状况,沿力的传递路线逐步进行排查,通过外在的一些表现特征,结合测量设备仔  相似文献   

2.
汽车碰撞损伤是当前汽车修理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长;道路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的增多,汽车的车速增高,车辆碰撞事故也迅速增加。汽车碰撞损伤的主要部分是车身,所以本文阐述汽车车身碰撞损伤程度的检测、判断与修理。  相似文献   

3.
(接2011年第12期) 七测距法 1.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 在熟悉车身结构、了解碰撞时力的传递线路以及车身损伤变形倾向的基础上,根据钣金件之间的间隙是否均匀、车门开关时的感觉、油漆层开裂程度等感观印象,便可大致确定车辆的受损范围。  相似文献   

4.
碰撞车修复是车身修复的主要内容,也是钣金技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汽车碰撞损伤的诊断一般有以下过程了解汽车车身构造类型;目测确定碰撞位置、碰撞方向和碰撞力大小检查可能有的损伤及其影响范围是否涉及汽车的功能部件并沿碰撞力方向系统地检查部件的损伤,直到没有任何损伤痕迹的位置为止测量汽车主要技术尺寸参数,以确定变形状况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1.碰撞损伤车身测量的重要性碰撞损伤车身的测量往往贯穿车身修理作业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竣工后三个阶段。作业前的测量,旨在判别车身损伤状态,了解变形程度的大小,并为确定修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修理作业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邹铁方  刘前程  魏亮 《汽车工程》2023,(6):1062-1072
为了解车辆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后的典型人车碰撞场景及事故特征,在再现187例事故并采集碰撞前参数后,运用联合仿真技术评估传统AEB系统的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未避免的73例事故(39%),获得6类典型的未避免人车碰撞场景。研究发现,未避免事故中:事故主要发生在照明条件良好、路面干燥的非路口,且95.88%案例中碰撞速度低于40 km/h;人车碰撞损伤均显著降低,但不同场景中降幅有差异;人地碰撞损伤降低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典型场景中61.9%的案例中人地碰撞损伤有增加风险,损伤增加比例随碰撞场景变化而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地碰撞损伤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EB降低车速后行人落地顺序改变、人体下肢与车辆前端再次接触、人车碰撞位置改变等。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智能车主、被动安全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提供边界条件,还能为设计更安全的AEB系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车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车身就会损伤。在对车身碰撞损伤进行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误差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车身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刚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刚性结构车身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司乘人员的安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但是伴随着现代道路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二次碰撞事故”也频频发生。这样,如何对待现有汽车的“二次碰撞修复”就受到业内广大专业人士的关注。“二次碰撞损伤”修复与“首次碰撞损伤”修复相比显得尤其艰难。  相似文献   

9.
《汽车工程》2021,43(8)
针对新的MPDB碰撞工况,通过整车试验研究了碰撞强度和车辆质量之间的关系、假人损伤的特点和碰撞强度与安全带限力对THOR假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强度与车辆质量成负相关关系,THOR假人的损伤与碰撞强度成正相关关系。THOR假人的胸部是损伤风险最高的区域,安全带的限力等级是影响胸部压缩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分析计算出为减小THOR假人胸部压缩量所要求的安全带限力等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刚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刚性结构车身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司乘人员的安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但是伴随着现代道路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二次碰撞事故”也频频发生。如何应对现代汽车的“二次碰撞损伤”就成了业内广大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二次碰撞损伤”修复与“首次碰撞损伤”修复相比,显得尤其艰难。笔者认为“首次碰撞损伤”,修复是关键。它除了有效的恢复原车的结构、性能外,还必须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二次碰撞损伤”修复提供必要的结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车辆一旦遭遇碰撞,损伤就会产生,在对碰撞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时时发生,我认为误差并不可怕,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乘员风险期望值的混凝土护栏安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将车辆与混凝土护栏碰撞时车辆的入侵角视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提出了用于评估车辆与交通安全护栏碰撞过程中乘员风险的新概念——乘员风险期望值,并以一个优化算例简要说明了新概念对混凝土护栏安全性能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依照C—NCAP标准进行安全碰撞测试的第一批车辆评估结果公布于众,量化而全面的测试结果让人们对测试车辆的安全性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过去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结果的强制准入式车辆安全测试不同的是,全新的C—NCAP车辆安全评估方式不仅具有将车辆的安全性能数据化的优势,以方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车辆,更重要的是,在针对中国的交通特色设置了各种碰撞项目后,C—NCAP不仅在形式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它更是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本土车辆安全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车辆典型的碰撞形式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及追尾碰撞,其多发生在逆向抢道行驶、穿行路口和前车突然制动减速等情况下.由于碰撞前车辆行驶速度不同,损失程度也将各异,行驶速度越高,碰撞的损失越惨重,对人员的伤害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客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文章依据标准进行了客车侧面碰撞试验。通过分析侧面碰撞假人损伤情况,得到该试验方法无法复现乘员损伤较严重的客车撞客车侧面碰撞工况。通过分析试验车辆加速度曲线得到加速度传感器布置点,为客车侧面碰撞中乘员保护试验方法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2.侧面碰撞承载式车身侧面抵抗碰撞的能力相对薄弱。为此,车身前、后下部横梁,一般比较坚固,形状平直,不会设计吸能区。前、后保险杠骨架,采用了高强度钢材料或铝合金材料,有足够的强度。这样,当车辆受到侧向撞击时,以便将碰撞力通过横  相似文献   

17.
(接2012年第6期) 一、大事故车辆的定义 车身金属部件可以分为结构件和覆盖件两种。结构件一般隐藏在覆盖件的下部,主要承受车辆的载荷(静载荷与动载荷),以及传递、吸收车辆碰撞时的能量。它由几块冲压后的钢板组合成箱型断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梁”。车身底部的横梁、纵梁、车门立柱、车架等都属于结构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原制动控制方法对监测设备要求极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潜力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方法的提取流程。先建立特定车头的多刚体模型,再选择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并穷举、寻优,最后回归获得人体头部首次撞击车体时刻t1与车辆再次完全制动时刻t2的关系,以此提出面向特定车头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极简方法(SMPG)。以小型行人友好型轿车为例,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分析2 400次仿真结果后,获得适用于小型行人友好型轿车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极简方法,再经48次仿真发现,所得方法能显著降低人地碰撞损伤且不会增加人车碰撞损伤,添加车速扰动后的480次仿真显示,所得方法仍能很好地防护人地碰撞损伤且未增加人车碰撞损伤,表明能根据所提流程获得防护人地碰撞损伤的极简方法且方法效果佳。进一步分析发现,落地机制及躯干角度的改变是制动控制能降低人地碰撞损伤的主要原因,且通过流程所得的极简方法中的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已达最优,无需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将为通过制动控制以防护人地碰撞损伤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推动其实用化。  相似文献   

19.
<正>在道路交通中,如伺减少对人的伤害是交通事故防治的重点。改善交通事故损失的致害因素,就是考虑在事故发生的瞬间,把导致乘员、骑自行车者、行人损伤的致害物,在车辆设计、使用方面予以改进,使得参与交通的人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在交通事故尤其是碰撞事故发生时,汽车对乘员应有足够的保护能力,这就要求车辆设计制造时要有安全的车体构造,针对碰撞发生部位的不同,车体不同位置的安全要求也不同;对于正面碰撞,为了乘员的安全,车辆前部要做得坚固,并要防止车室变形以确保生存空间,变形量随着碰撞时车辆  相似文献   

20.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24):28-29
汽车在城市中经常发生在低速状态下正面和后面碰撞或在车辆变道时正面和后面角碰撞情况。低速碰撞可用来评估前、后保险杠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而言,前、后保险杠设计未放在重要位置。美国和欧洲都制定了车辆前、后端(保险杠)碰撞保护标准。在美、欧进行低速碰撞时,部分汽车制造商的保险杠设计存在不少问题,都进行了改进,如韩国现代公司Elantra、日本马自达Protege。在低速碰撞(碰撞速度8km/h)时,德国大众新甲壳虫在VRC进行保险杠四次试验中,两次无损伤,另两次仅有小损伤。有的汽车制造商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