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突出信息主导,要求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必须具备实时、高效的指挥能力。车辆装备网络化维修保障指挥能力,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指挥系统为主体,以科学编配保障力量和资源为目标.在获得保障信息、形成保障决策到最终转化为保障行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势综合判断、力量决策运用和协调组织控制等能力的总和。信息化战争突出强调了信息的主导地位,面对战场范围广、战损程度重、保障要求高的严峻形势.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指挥机构需要采取统一指挥、分散保障、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指挥方式,实施全要素、全方位、全系统的指挥控制,实现保障命令与作战命令同时下达.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无缝链接的信息化协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战争形态不可逆转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作战的实质,就是以作战信息流控制作战物质流、能量流的精确交战。而通用装备作为信息作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信息作战物质流的重要组成,必然要求加快通用装备保障建设信息化步伐。因此,在通用装备保障中运用信息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组织实施通用装备保障指挥与控制,实现通用装备保障体系信息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新军事变革正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内加速发展,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主要样式。作战方式的转变,必然对装备保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部队机动灵活、反应机敏,对装备保障力量的部队化、战斗化要求更加迫切,装备保障是在多维一体的数字化战争环境下实施的,保障对象是具有全纵深、全立体、全时空作战能力的信息作战部队和以网络为平台的一体化C4ISR系统。因此,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装备综合保障能力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数字化部队的发展,导致了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使我军面临着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挑战,对军交运输装备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想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中提高军交运输装备的保障力,就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对军交运输装备发展的筹划和指导,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交运输装备,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对军交运输装备的需求。更新观念,加强对军交运输装备发展的筹划与指导未来作战是信息技术的战争,军交运输装备的发展观念必须转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上来。一是确立信息技术领先…  相似文献   

6.
依据信息化本质。确立正确的车辆装备维修应急保障指导思想信息化战争是全方位、全纵深、全天候的多维立体战争,它不像其他战争那样具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信息斗争在平时就可能激烈进行。呈现“和平时期不和平”的特点。其实质就是通过以信息作战为主要样式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作战行动夺取制信息权。因此,着眼军事斗争战略全局,确立正确的应急保障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正向信息化战争演变,装备保障建设必然向信息化转型。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车辆装备保障训练的特点与规律,着力改革训练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条件下作战 对装备力量建设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战争已成为21世纪主要的战争形态,这一趋势必将引起车辆装备保障在保障对象、保障任务、保障环境、保障规模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也将对车辆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提出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一、信息化条件下边防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特点(一)作战样式多样化,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更加复杂艰巨。首先,大时空、大强度、多维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点。边防部队既要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又要协同其他军兵种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作战任务愈来愈繁重;在信息化战争中,非线式、非接触、精确打击等一批新的作战样式得  相似文献   

10.
张中  胡正 《汽车运用》2009,(12):21-22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化战争,整个战场时域、空域、频域相较于机械化战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信息依托电磁波而易受电磁干扰的实际,使战场存在“侦察不到、指挥不上、打击不准、防御不了”等多种恶性情况,由此给作战行动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保障行动带来了深刻革命,这就使得车辆装备保障力量在未来条件下的行动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总部、军区组织了一系列提升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的探索实践活动,为部队大力推进车辆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深化发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是部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当前,正处在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装备管理由粗放分离向集约规模转变的深化。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推进,促使作战方式、保障模式、装备编成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装备管理也必须适应使命任务的拓展和装备更新的要求,向信息化特点高度集中、集约规模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一是要系统整合管理资源。按照全过程、全要素管理的要求,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对现有的保障管理技术手段进行升级配套,开发应用通用化、组合化、智能化的监控、检测、维修、供应和训练保障手段,融入快速、综合、精确、高效的保障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胡锦涛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推进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重大战略思想,指明了新时期我军军交运输训练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信息化局部战争空军地面部队作战军交运输保障需求牵引下,着眼改革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保障训练模式与机械化战争训练理论,调整其数量规模型保障现状,改变体能和单一技能型的人员培训结构,积极适应机械化国土防空战役战术型空军向信息化、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现代化战略空军转型需要,深刻认识军交运输训练转型的意义,积极探索训练转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着力解决训练转型的重点问题,对于加快空军地面部队转型训练的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联合保障理念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 (一)增强全局意识。各级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部队军交运输建设,加强信息化深度学习,在学习高科技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外军军交运输建设的研究,开阔视野,转变思维观念,提高信息化战争军交运输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适应要求,建立车辆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作战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车辆保障只有通过参战各方的联合保障,实现保障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才能避免组织上的混乱和器材设备的浪费,降低保障消耗,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因此,适应信息化战争客观要求,建立综合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保障能力强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是车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三军界限、军地界限及平战界限,突破封闭型车辆保障体制格局,以军队车辆保障机构为主,以社会化定点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战争军交运输保障具有决策一体化和智能化、运输可视化和透明化、保障主动化和精确化、形式集约化和叠加化、调控直达化和动态化等特点。适应这些特点和规律,实现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系统集成,必须着力解决军交运输指挥平台、保障样式、保障体制和防护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荣友 《汽车运用》2012,(11):12-13
胡主席关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对装备保障能力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海军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海军车辆装备保障训练必须以"作战能力"牵引"保障能力"、以"保障能力"支撑"作战能力"为根本牵引,围绕海军车辆装备保障力量、保障单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为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深化车辆装备保障训练改革,为全面生成海军车辆装备保障能力服务。一、海军车辆装备保障训练改革的基本要求(一)把海军车辆装备保障训练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装备体系综合保障能力生成上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对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作用越来越强,军事训练正逐步跳出"尾随战争"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运输保障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运输是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模式,使军交运输地位凸显。从1993年起,美、英、法等国都加拨专款,用于军队运输装备的研发和购置,并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和运输保障能力。我军运输指挥  相似文献   

19.
<正>一、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必须实施机动保障信息化作战是非线式、非对称状态下的全立体、大纵深、高强度的联合机动作战,作战独立性强,行动高度分散,战争流动性大,部队机动频繁,单一的装备保障方式难以满足部队作战  相似文献   

20.
一体化保障是高度依托信息化装备和信息系统的保障。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是指一定规模的军交运输部门围绕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所担负的保障任务,以信息为主导,以网络为基础,以综合保障基地为依托,实施以基地与作战保障单元一体、运修防一体、军民结合的军交运输保障新模式。这种保障模式以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为牵引,以战略军交运输保障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