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力电池导热系数因其结构复杂性影响具有各向异性。使用热流计法测量了动力电池厚度方向上不同区域的导热系数,并测量了绝热条件下锰酸锂电池(12 Ah)和磷酸铁锂电池(20 Ah)的发热情况,用Bernardi方程计算出电池发热量方程。利用测量出的导热系数及发热量数据对两种电池建立了模型,计算对比了相同环境条件下两种电池在相同放电电流和相同放电倍率情况下的发热情况。结果表明,电池中部与两侧导热系数相差40.5%,相同放电电流和时间条件下小容量电池温升更大,在10 A放电800 s时温差为2.52℃,而相同放电倍率情况下大容量电池温升在2C放电800 s时比小容量电池高13.17℃。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角度考察了当SOC状态不一致的两电池(0%/100%)并联时并联搁置阶段、放电阶段以及放电结束后静置阶段的干路电压及支路电流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并联充放电与单体单独充放电的放电容量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开路电压相差较大时,其接触时的瞬间电流非常大,此情形可能会对电池造成伤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开路电压相差较大的电池...  相似文献   

3.
此文从实验角度考察了当SOC状态不一致的两电池(0%/100%)并联时并联搁置阶段、放电阶段以及放电结束后的静置阶段的干路电压及支路电流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并联充放电与单体单独充放电的放电容量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开路电压相差较大时,其接触时的瞬间电流非常大,此情形可能会对电池造成伤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开路电压相差较大的电池直接并联;在并联搁置时,电压较高的电池会对电压较低的电池进行充电,起到自我均衡的作用;并联恒流放电过程中,经过并联单体的支路电流不断变化;并联放电结束后,两电池之间仍然在相互充电以达到电压平衡;无论并联整体放电还是并联后单体单独放电,其容量均与单体独自放电容量相当。SOC不一致电池并联不会对容量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庆云 《摩托车》2012,(2):79-87
一、铅酸电池充电器铅酸蓄电池在给外部负载供电时,其内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电流的形式释放出去,电池正、负极板表面活性物质形成新的化合物。如果适当的用与放电电流相反方向电流流过蓄电池,便可以使刚形成的新化合物分解,并还原成初始的活性物质。这种用与放电电流相反方向的直流电通过蓄电池,使电能在蓄电池内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再次恢复其工作能力的过程叫做蓄电池充电。  相似文献   

5.
从电池系统电压、电池容量、电池系统充\放电功率、电池系统充\放电电流、SOC工作区间等方面,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方案的选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某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的发热特性进行了热电耦合数值计算,研究了放电倍率、电流进出方式、汇流排接触面积和电流进出位置等对电池模组温度场和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放电倍率对温升和汇流排与电池之间的热交换影响较大,高倍率电流充放工况下电池发热分析应该考虑汇流排电热效应的影响。采用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对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电流工况下的温升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在28.5℃的环境温度下,测得最大温升与热电耦合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数值模拟可很好预测汇流排的温升特性。  相似文献   

7.
<正>铅酸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在二次电池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所有水溶液的电源体系中,铅酸电池具有最高的工作电压、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和高低温放电性能,而且它既适合浮充使用,同时也适合于循环使用。因此,铅酸电池广泛地应用于备用电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大容量镍镉电池以放电电流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军队、铁路、电力、石油等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镍镉电池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就是存在“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1998,(18):23-24
起动电池是专为起动而设计,具有下面的特性和优点: 薄极板涂以低密度的活性材料,在大的放电电流时具有最大的极板面积,因此能提供大的起动电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锂电池不同使用场合下的剩余电量估算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内阻功率的放电策略与功率积分的电池剩余电量计算方法。选取电池的1阶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通过放电实验确定电池内部参数,建立了电池的可变参数模型。依据电池不同使用需求,通过功率控制电池放电电流,稳定电池的容量,提升了安时积分算法在稳定放电工况下的鲁棒性;将电池的温度、高频率波动电流和健康状况引入积分项,以衡量电池容量消耗速率,并采用功率积分算法估算电池剩余容量。将积分算法与EKF结合,减弱了积分误差对估算精度的影响。搭建实验台架,设计锂电池的放电工况,采用与之对应的放电策略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电池剩余电量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36V/42V新型动力电池结构设计和关健工艺,并对此结构电池与三节12V普通电池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通过新型结构设计并结合新工艺特点,大大降低了电池大电流放电时压降,提高了电池重量比能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放电能力下降带来的性能限制,以某款搭载了额定容量为271Ah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蓄电池模块低温放电容量试验和低温环境电池动态电压测试,探究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表现及其对整车行驶过程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相比于常温下动力电池的放电性能,低温环境下电池放电容量及电压显著下降,由此造成的放电电流限制对车辆行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动车》2004,(5):32-33
超级电容是近几年才批量生产的一种无源器件,介于电池与普通电容之间。它具有电容的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特性,同时也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并且重复使用寿命长,放电时利用移动导体间的电子(而不依靠化学反应)释放电流,从而为设备提供电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精确估算车用锂电池荷电状态(SOC)值,采用PID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电池模型,设定电池电压、放电电流、电池累计放电量和电池电极温度4个变量为模型输入量,电池剩余电量为模型输出量,由此得到了全部神经网络训练数据,并仿真估算出电池SOC值.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电池SOC进行估算,误差小于3.66%,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
负载测试 在室温下,用放电叉以1/2启动电流(BCI,参考电池顶盖标签)放电15s.  相似文献   

16.
此文针对目前6-DZM-20电动车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这一原因,从设计上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3-DZM-20Ah电池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可减少极板的高宽比,降低极板厚度和电解液分层引起的浓差极化,提高极板特别是底部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行,实验研究了其在大倍率放电时的热性能。实验中,对于一款商业电动车用3.2 V、50 Ah锂离子电池,用充放电测试仪和温湿度巡检仪,控制放电倍率为1C~3C(50~150 A)。结果表明:电池放电倍率越大,电池两端工作电压平台越低,电池放电量越小,电池表面的温升率越大。当放电倍率达到3C(150 A)时,电池表面温度超出其安全工作温度,因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需要为其增加散热设备。拟合了一组用于计算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瞬时产热量的经验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辅助散热设备的设计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直使用20小时放电率来确定蓄电池的工作能力,其单位为安培小时(所谓20小时放电率,意指汽车停放时期维修照明负荷的能力,即点亮汽车示阔灯20小时的能力)。但从使用角度来看,蓄电池最重要和最艰苦的工作是在低温下以合适的电压(12伏电池不低于7.2伏)供应起动机必需的瞬时大电流,以确保发动机顺利起动。20时率指标已不切合蓄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故近几年来国际蓄电池委员会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提出了以下两个评价蓄电池的考核指标。(1)低温(-18℃)冷起动性能电流——它是指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每个单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电压、电流、温度三大参数对锂离子电池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充电截止电压,化成电流和高温情况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以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高充电截止电压,充电电流和高温对材料稳定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电池循环寿命降低的原理。最后基于电池使用中放电电流和环境温度应力为参数,进行了基于电压、电流、温度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模型研究,得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基础模型,为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3参数与寿命关联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生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锂离子电池生热特性的研究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的基础。文章以电动汽车用11A·h电池单体为例,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比较了它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生热特性。经过试验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相符合,该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40℃时以1C放电终止,温升为20℃左右。指出由于该电池推荐工作温度为30~55℃,因此使用时电池外部应配有加热系统;当电池放电倍率始终小于1C时,可不配置强制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