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科技奥运行动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分工来划分,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由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推进和落实的十大智能交通系统;二是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负责推进和落实的七大智能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推进建设,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为更有效地、深入地推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从发展模式、机构设置、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标准化建设五个方面对国内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进机制情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在该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未来世界的三大流,即人流、物流和数据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综合智能交通系统的 概念.综合智能交通系统进一步可分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区域智能交通系统两个子系统.换 言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综合智能交通系统是由若干个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区域智能交通 系统构成的.文章描述了两个子系统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4.
在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智能交通系统的配套保障体系,使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在研发智能交通系统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针对广州市目前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其配套保障体系的几项建议,该建议将为广州市“十一五”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备的体制环境,也为我国其它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5.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和控制技术应用于交通系统中,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在简述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和定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通系统在近二,三十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美国有关机构对智能交通系统效益所作的评估,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交通发展的必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架构,并开始用于指导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实施。我们通过本文介绍我们在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工作体验及对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国家标准的了解,以便为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架构的建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注意,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跨学科、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体系。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是走在世界前列,借鉴他们的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1992年开始,日本道路交通年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保持在每年7000~8000人。2003年,日本政府宣布要在10年内将道路交通的年死亡人数减少到5000人以下,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最安全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被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最近由日本警察厅所属的新交通系统管理协会(UTMS协会)负责开发和实施的路车协调系统fvehicle Infrastrueture Cooperative System)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也反映了日本ITS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国标《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字典交通网络》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及检测技术”中的一个子课题。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目前已形成了该标准的报批稿。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过程、原则、依据和内容等,以期对理解、贯彻和落实该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注意,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跨学科、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体系。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值得研究其智能交通系统的硬件设备、软件技术、及其基本结构等。借鉴之,以促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峰 《江苏交通》1997,(12):21-25
当今世界上交通运输界研究开发的一个焦点就是智能交通系统,这是解决我国道路 慢、车辆发展快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的紧迫性;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最后对我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ITS通讯》2002,(3)
“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共用信息平台技术研讨会“于8月15日—16日在重庆召开。这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全面启动后,由“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会议得到重庆市政府、重庆市科委和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的支持,为会议成功举办给予重要帮助。与会代表近200人,包括各地政府、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和各媒体单位,人数远远超出原  相似文献   

13.
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评标机制,提出了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评标机制中建立后评价体系,并将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方案评标方法中,结合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标实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世博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1.上海世博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上海世博智能交通系统是指直接服务于世博会的所有的智能交通应用与服务系统的总称,是指直接为世博会特定用户服务的,集出行服务、交通监控、智能公交、决策支持、电子收费及应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体系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智能交通架构的主要目的是对智能交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美国智能交通系统国家构体系主要包括用户服务,逻辑架构,实体架构,所需标准,所需标准,以及实施策略等内容,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及与其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上理解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体系的客观需要,本文对美国智能交通系统国家架构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便使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从业人员及科研人员能够初步了解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现状及标准化策略,尽管美国开展我通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由于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技术及需求的不断发展,其国家架构休系尚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与新思维必将引发城市交通学科的重大变革,首先是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从交通系统的基本属性、交通大数据发展特征、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出发,深入剖析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与应用存在的隐忧和倾向:高端智能决策支持欠缺、车联网技术研发泛化、理论创新匮乏、系统建设依旧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等。强调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必须服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最后,提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系统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李德宏  汪浩 《ITS通讯》2001,(4):34-38
新加坡国土狭小,却以其健全发达的交通路网和前瞻性的交通规划管理,为高密度的人流与车辆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其中,富有成效地开发和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是新加坡在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实践中引人注目的一环。本将着眼于智能交通系统在新加坡应用与发展的现状,着重介绍其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各项交通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功效。希望智能交通系统在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能为中国大陆现代化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ϵͳ��ATIS�Ŀ���ģʽ�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阐述了当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需要应用的GPS,GIS和集群通信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当前我国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模式,即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车辆自动定位,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交通信息中心的操作平台,采用集群通信系统作为通信手段,并认为这将成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ATIS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ϵͳһ�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指出了一体化交通系统是与智能交通系统并行的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三个方面理解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内涵: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对交通系统资源的整体优化,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对交通需求的统一管理,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体现在交通运输的全过程。指出了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外延。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体化交通系统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问题,ITS与交通工程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把非技术范畴的因素从ITS中分离开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凌  张成  董陈继  刘松 《交通标准化》2005,(11):150-153
智能旅游交通系统是一个集各种不同技术的综合体,它为目前所面临的许多旅游交通运输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采用智能旅游交通系统对旅游交通运输进行管理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对其的研究还将促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