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998年第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展上,丰田汽车公司就展了了Prius第一代混合动力车,这辆全球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环保车已在美国、日本使用,销售量达到18万辆,且屡创最低油耗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驾驶人心理》2006,(3):44-44
自行车是大家喜爱的简便交通工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减轻石油危机的危胁和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各国都在提倡骑自行车,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在这种形势下,自行车发展很快,以1978年为例,全世界生产了近4000万辆自行车,其中美国和日本分别为750万辆和590万辆。我国产量达到854万辆,绝对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目前全世界约有自行车四亿五千万辆,其中美国和日本分别为一亿辆和五千万辆,我国约为九千万辆左右。  相似文献   

3.
《当代汽车》2007,(12):10
6年时间在115个国家销售超过200万辆,这是第一代本田Fit创造的销售佳绩,不过这个销售数字中有100万辆是在日本本土市场完成的。尽管如此,还是足以说明世界范围内的用户对Fit的肯定。时隔6年后,本田终于在日本推出了内外全新的Fit,并已于2007年10月26日在日本市场发售,截至11月8日本田已收到2万辆订单。而新Fit在其它国家的销售则将于2008年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05,(1):78-78
2004年9月,日本汽车市场新车销售29.1万辆,同比下降了7%。其中普通乘用车销售9.7万辆,小型乘用车销售15.5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都略有下降。普通货车销售1.1万辆,同比大幅下降了32.2%,小型货车销售2.7万辆,同比也下降了17.7%,而客车只销售了861辆,仅为去年同期的58.1%,显示日本汽车市场的疲软期降临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我国自行车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7年1~3月我国对日本出口自行车整车250.1万辆,与2006年同期的233.9万辆相比增长了6.9%:出口金额为14748.57万美元,与2006年同期的13158.76万美元相比增长了12.1%。由此可见,今年前三个月我国自行车出口到日本市场,无论在数量和金额上都有相当程度的增幅,特别是金额增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时代汽车》2012,(1):62-62
全球分地区汽车产量排序: 2010年全球共生产汽车7761万辆,具体如下: 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897325辆,其中,中国18262)-辆,日本963万辆,韩国427万辆,印度354万辆,泰国164万辆,伊朗160万辆。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09,(10):15-15
德国对九年以上废旧汽车换新采取给予车主2500欧元的优惠,并且如购买节能环保车,则有更多额外折扣。专家分析,就因为如此,所以德国2月销量上升21%,达278000辆。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技术》2007,(12):13
截至2007年11月15日,新大洲本田公司整车生产已突破500万辆,出口达100万辆。新大洲本田的产品已出口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南非、尼日利亚等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整车出口累计超过100万辆。其中TODAY系列产品出门日本达73万辆,占据日本市场1/6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巾国出口日本销量最大的车型。  相似文献   

9.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字,1998年度(1月~12月)日本摩托车生产了263.6296万辆,比1997年减少1.5%;日本国内销售了106.298万辆,约占生产量的40%,比1997年减少10.5%;输出量为160.3753万辆,占生产量的60.8%,比1997年增加9.9%,输出率比上年度上升5.4个百分点,但输出金额下降8.7%。 1998年日本摩托车生产量、销售量、输出量数字如表1所示。 1.日本摩托车生产日本近几年来的摩托车生产量分别是1992年319万辆,1993年302万辆,1994年272万辆,1995年275万辆,1996年258万辆,1997年267万辆,到1998年仅生产了264万辆,呈继续减少趋势。各摩托车企业中除本田公司减少10.9%,其他企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8,(10):14-14
据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介绍,由于世界各地需求强劲,2008年1月份日本汽车出1:3增长16.7%,达到了57.2236万辆,连续30个月呈增长态势。在所有出口汽车中,轿车出口占51.2316万辆,增长15.3%,创历史新高。出口载重汽车4.8155万辆,增长22.9%,公共汽车1.1765万辆。增长64.5%。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中国车市规模预计将达到280万辆,其中轿车将达到产销90万辆左右,至2005年达到140万辆,有望成为全球第3大汽车市场而举世瞩目。10年来,在中国改革步伐加快,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汽车销量每年保持2位数的增长。在此大环境下,日本汽车厂商在扩大对中国出口的同时,竞相加大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力度,试图在中国建立日本汽车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平台。作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日本,自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受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汽车市场总体需求不旺,2001年整个汽车市场的新车销量仅为405万辆,比2000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新车销量为201万辆,远不及2001年213.7万辆的业绩,缩水约6%。日本国内5大汽车制造商今年上半年因销售不利,正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与欧美国家的汽车贸易摩擦交锋,也从高峰上滑落,面临相当严峻的商务以及汇率上的制裁和打击,本国市场又抵挡不住进口汽车的冲击,多方溃败。日本国内不仅汽车市场一派萧条,其它行业也很糟糕。而西北部近邻——中国的经济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北上与欧美汽车列强抢占中国市场就成了日汽车商的惟一出路。迫于欧美汽车在华...  相似文献   

12.
本田雅阁(ACCCRD)是第一辆在美国生产的日本车。在美国多年被评为“最好卖的乘用车”,创造了雅阁在美国销售上的传奇。在2000年,雅阁共售出40.4万辆,2001年更达41.4万辆,也因此成为2001年度最畅销的乘用车。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岁末,《日刊自动车新闻》报导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张富士夫先生关于2007年日本国内汽车需求预测的讲话。张会长谈到,预测2007年日本国内需求汽车563万辆,较2006年预计值574.26万辆减少2%。2007年日本国内各类车型的预测需求量与2006年预计值的比较如下:0.66L以下的微型轿车148.3万辆,减少1.1%,0.66—2.0L小型轿车193.5万辆,增长0.5%,2.0L以上普通轿车121.5万辆,减少0.4%,轿车合计463.3万辆,减少0.3%;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8月21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截至2015年7月底,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800万辆,达到804.8万辆,长期以来,丰田都将保护环境作为经营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并且基于"只有使环保车得到普及才是真正对环境做出贡献"的理念,积极致力于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型的研发与推广普及。截止今年7月,丰田在全球约90个国家和地区共销售30款混合动力乘用车、1款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今明两年内,还计划在全球投放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二手车登记数量在1997年前一直呈上升趋势,之后始终保持在800万辆左右的水平。2006年以后,二手车登记数量开始减少。2008年的二手车登记数量为707.4万辆,2009年继续走低,为670万辆。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公司2003年全球汽车销量计算值为291万辆,同比增长3.1%,为该公司的历史最高记录。年初计划销售310万辆,同比增长10%,成为突破300万辆的历史最高点,但这一计划设想因日本国内汽车销量下降而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7月,日本摩托车出口总量为58.87万辆,比2007年1月~7月同期的74.28万辆减少了20.7%。从最近3年同期增减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在这个时间段,日本摩托车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司康 《汽车情报》2008,(5):7-8,19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权威统计结果,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是888.25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增长22.02%和21.84%。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以上的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消费市场,虽然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公布实际车辆上牌数字,但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信息,截止到2007年9月底,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本土的市场摩托车出货量连续2年维持在40万辆。2012年的本土市场销量为40.15万辆,与2011年相差无几。2011年全球的摩托车产量已达6 345万辆,其中使用日本品牌的有2 681万辆。以生产区域划分,中国产量为2 701万辆、亚洲的其他地区产量为3 188万辆,南美洲和北美洲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