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叫燃料电池传统电池分为原电池(也称一次性电池)和充电电池(也称二次电池)两种。所谓原电池,就是将化学反应物质存放在电池中,当电池接通负载工作时,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直到反应物质全部耗尽时,原电池就再也不能发生电能了,即电池报废。充电电池则是利用外部供给的电能,通过逆向反应,让电池再生成化学反应物质,即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使其再发电,实现反复充、放电的使用功能。而燃料电池则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的装置。只要向阳极(负极)不断供给燃料,如氢气,向阴极(正极)不断供给燃料,如氧气(或由空气提供),这样就可以在电极上连续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电流。单个燃料电池块的电压小于Ⅳ,因而要将多个燃料电池块组合在一起,制成电池堆,并根据电压和电流的需要将电池堆进行串联或并联,以产生足够的电力。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可作为电动车辆的理想能源,燃料电池通过结合地球上最丰富的氢和氧进行一种没有污染的电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其副产品是水。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电动车车载甲醇重整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世界几大汽车公司研制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甲醇重整器加以介绍,着重讨论了重整器的设计与重整催化剂的布置。指出,甲醇重整器的效果良好,但重整器出口富氢重整气中CO的含量仍然很高,而较高浓度的CO会使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因此,从重整器中产生出来的重整气在进入燃料电池以前要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4.
正第1节谁是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简称FCV)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燃料电池是一种把氢氧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设备。燃料电池装置通常使用高纯度氢作为燃料,但它不是直接燃烧氢,而是利用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用来驱动汽车前进。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一种纯电动汽车,只不过它不是采用外接电源为蓄电池充电,而是利用燃料电池在车上实时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5.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发电的装置,安装在地板下面。利用氢气罐提供的氢气和从车外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产生200V或更高的电压。燃料电池组使用单体电池发电,单体电池由一个电解质膜夹在隔板中组成,几百个单体电池连在一起产生高电压。  相似文献   

6.
去年,通用汽车公司开发出一种牌号为Hydro genl的燃料电池轿车,宣称采用了当前汽车工业中技术最先进的燃料电池反应堆。该车是在欧宝Zafira轻型厢式车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5座概念轿车,其采用的56kw电动机,电力来自一个燃烧液体氢的60kw的PEM(聚合物电极隔膜)燃料电池反应堆。依载荷而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转化装置,燃料电池通过内部的氢气和氧气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完成电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的运行原理并不复杂,其运行可靠性较高,且工作过程中较为安静,没有产生机械能量的折损,真正做到了零排放,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光明而广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厢式运输车开发方案,并从结构原理、匹配计算、优势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汽车整车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是必不可少的。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目前的传统动力汽车较为困难,因此,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是降低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在整车效率提升过程中,对能量进行回收的热管理技术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发动机的热平衡特性,并对热管理技术提升整车效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Fluent及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三维稳态数学模型,考察了膜电极中阴极扩散层孔隙率和厚度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扩散层内部三维流场的分析,验证了阴极扩散层孔隙率和厚度的变化对反应气体从流道到扩散层和催化层的气体扩散量的影响以及对扩散层和流道内液态水的排出情况的影响,进而影响了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活跃程度和电池整体性能。在Fluent软件环境下通过对比扩散层不同孔隙率和厚度下的内部流场及电池性能,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显著改善扩散层的传质特性,使燃料电池获得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金属空气电池(MAB)是一类特殊的燃料电池,也是新一代绿色二次电池的代表之一。金属空气电池发挥了燃料电池的优点,以空气中的氧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金属锌(或铝、锂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空气中的氧气可源源不断地通过气体扩散电极到达电化学反应界面与金属锌(或铝)反应而放出电能。金属空气电池具有成本低、无毒、无污染、比功率高、比能量高等优点,因此,被称为是面向21世纪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而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亦即通过氧与氢结合成水的简单电化学反应而发电。燃料电池具有与现代电动车所用电池无可比拟的独特优越性,高效率、无污染、低噪声、使用寿命长、易维护以及成本低是其诱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动车》2004,(5):31-31
新型的燃料电池是采用氢和氧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排出的只是水,它具有零排放、高效率和资源可再生的巨大优点。近年,国际汽车界对燃料电池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现在可以说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用.不是什么技术层面上的困难。而是什么时候能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问题。燃料电池,这项古老又新型的产品,可追朔到150年前,英国律师格罗夫首先提出燃料电池发电原理,1932年培根的氢氧型燃料电池在实验室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火花塞的作用是把点火线圈产生的脉冲高压电引入燃烧室内,击穿火花塞2电极间的空气而产生电火花,引燃气缸内的混合气。火花塞主要由接线端尼绒绝缘体、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等组成(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的火花塞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有以下3种:  相似文献   

14.
车用燃料电池的燃料出现多样化燃料电池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利用它们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原理制成的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汽车领域呼声较高的一代动力装置。燃料电池所需的氧气可以从空气中获得,较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怎样获得所需的燃料——氢气。燃料电池汽车将以多快的速度在全世界普及,取决于所使用的氢燃料的类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目前主要包括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燃料电池和天然气或汽油重整燃料电池等类型(见表2)。氢:从环保角度来看,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纯净的氢气,然而,尽管氢的比能量最高可达到120.7kJ/g,但是由于氢在常温下为气体,而且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小,若使燃料电池汽车行驶里程达到500km,则在常温常压下需要约36m~3的氢气,若用在小轿车上,这将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并且还要以很大的成本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套新的燃料供应系统。目前解决办法主要有压缩氢气、液化氢气以及合金储氢。压缩氢气就是将氢气比正  相似文献   

15.
膜电极和双极板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关键组件,也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现商业化的必要条件。文章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进行了分析,重点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双极板等几大关键部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新泽西州伯利维尔市汽车公司称,其公司业已于去年底推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它将于今年六月期间在华盛顿、洛杉研和芝加哥等城市投入公交系统使用。这种汽车与一般汽车的一区别主要是携带一种燃料“重整装置”。如果利用液态甲醇作燃料,这个装置能够将其迅速转化为氢和二氧化碳,并可把氢输入磷酸燃料电池中,从而产生电能,以供驱动汽车。据称,不但是甲醇,其他诸如汽油、柴油、甲烷等,也都可以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但是,使用不同的燃料,排放物的数量差异相当之大。目前来看,甲醇燃料电池的排放物总量要比柴油车低90/。使…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报》2007,(1):86-88,90-94
料电池发电是一种高效、环保和可靠的发电方式,它们使用氢气的电化学反应发电,不同于化石燃料(例如天然气和煤的燃烧)。并且大型汽车公司的研究也表明,在接下来的十年,经济型汽车中最有潜力的将是燃料电池车辆(FCV)。  相似文献   

1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介绍了气体的工作压力对燃料电池极化电压的影响,设计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将理论、电气、试验3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燃料电池电压理论-经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燃料电池极化电压模型能够描述燃料电池稳态输出特性,根据电化学理论提出的燃料电池极化电压理论-经验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SUZUKI SX4-FCV     
《轿车情报》2008,(11):75-75
铃木SX4-FCV代表了铃木汽车在车载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铃木第4款零排放车型,SX4-FCV将采用氢气与氧气作为燃料来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为全车供电。SX4-FCV的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为80kW,而电动机的功率为68kW,车内还配备了一个紧凑型电容器用以回收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际工作过程中膜电极所受温度应力及其对膜电极物理耐久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整车动力系统模型仿真研究了外负载变化条件下蓄电池容量对电堆输出功率波动的影响,利用燃料电池热力学模型仿真得到电堆功率波动条件下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波动情况,并导入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膜电极内部温度应力变化情况。由仿真结果可知,膜上微裂纹端部在温度作用下会出现集中应力,且裂纹在膜电极中的延展是逐渐加速的过程。在环境箱中对膜电极样件进行了温度循环加载试验,验证了温度应力仿真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