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松荣  朱峰 《水运工程》2022,(10):18-22
为满足钦州港未来20万吨级集装箱船进出港及靠离泊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依托大榄坪港区东航道及9#泊位建立船舶操纵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反演船舶进出港以及靠离泊的有效航迹,为航道及回旋水域安全通航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东航道现有10万吨级双向通航航道可满足未来20万吨级集装箱船在6级风况下单向通航的需求,航道水深需进一步疏浚至-16.3 m,船舶可以乘潮进出港;进港时,南段转三墩段的建议航速为9 kn,参考舵角15°;三墩段转大榄坪段,建议航速为7 kn,参考舵角20°。在靠岸风和涨潮流共同作用下,船舶回旋的航迹幅度较大,水域沿水流方向尺度需由原先的790 m扩展为1 200 m。  相似文献   

2.
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宣告竣工,创造了在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港的奇迹。目前,25万吨级油轮、20万吨级散货船可以满载进出港,10万吨级以下船舶、第六代集装箱船可以双向航行。  相似文献   

3.
丹东港大东港区二号港池现有202、203和204三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结构按10万吨级预留),自投入使用后,最大靠泊船舶为9万吨级。根据丹东港区通航环境以及实际船舶引航操纵经验,大型船舶由主航道进入支航道时,由于转向角过大且转向水域受限,如不谨慎操纵,极易偏出航道发生搁浅事故。归纳总结历次引领满载7万~9万吨散货船进出港经验,以9万吨级满载散货船为例,分析有关操纵方面的体会和要点,为大型船舶进港靠泊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慎恺 《水运工程》2018,(12):123-128
唐山港丰南10万吨级航道工程是在2万吨级航道基础上进行扩建。本航道所在水域,水流条件复杂,口门航行条件较差,航道设计难度大。通过对乘潮历时的分析及乘潮水位的选取,确定航道主尺度,提出合理的航道布置方案,结合船模试验进一步优化航道设计方案,并根据潮流数模试验,确定船舶通航窗口期。经论证,推荐平面方案1的布置形式,10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过口门时,为高平潮时刻,口门流速较小,水流流态平稳,是最佳的通航时机,有利于船舶通航安全。大型船舶通过口门受横流影响较大或口门流态复杂时,乘潮航道应综合考虑高潮位与大横流的同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福州港新建白马泊位的航道与回旋水域以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安全航行的要求,利用船舶参数与水文气象因素设计了船舶通航的航道,以野本方程对船舶操纵特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船舶靠、离泊操纵所需的回旋水域。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航行,以验证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理论设计的航道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的航行,在急流工况下船舶离泊操纵困难,且在重载掉头离泊时,出现回旋直径超出设计范围的情况。设置各种通航条件模拟船舶的真实航行,既可获得在该航道航行的经验,又验证了航道与回旋水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电子操纵模拟器 ,预演了第六代集装箱船在各种不利航行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航行过程 ,分析了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确定了船舶安全进出港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和掉头操纵水域尺度。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实 :洋山深水港区具有良好的船舶航行条件 ,船舶按一期工程小洋山方案 (一 )、小洋山方案 (二 )以及小洋山~镬盖塘方案进行靠离泊和掉头操纵无本质差异 ,主要不同点在于船舶通过窄口后小洋山方案 (一 )和小洋山方案 (二 )比小洋山~镬盖塘方案有较长的制动水域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20万吨级集装箱船进出厦门港航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采取通航等级控制和进出港船舶交通组织方式等相关保障措施改善厦门港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8.
天津新港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2007年12月21日25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竣工,航道限制吃水是15.5 m,成为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可满足25万吨级油轮自由进出,第五代和第六代集装箱船可双向航行,凡能进入渤海的船舶都能进入天津港。  相似文献   

9.
在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下,深圳港西部港区良好的区位优势、港口泊位、设备硬件条件,与西部港区进出港航道对大型集装箱船舶通航限制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港口能力。通过分析研究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拓宽浚深方案,使航道通航等级由原1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单向通航升级为2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单向通航。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沽沙航道自然条件、航道状况及进出港船型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航道环境风险,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船舶在航道中航行得出船舶操纵风险,从而得到船舶单双向通航的综合风险,进而得到大沽沙航道单双向通航的控制条件,对即将开通的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的通航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