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选择问题是我国城市在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轨道交通系统与快速公交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层次分析法框架下讨论了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的决策准则以及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合模式,以便在抉择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实现方式时,掌握充分的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安全性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各指标内涵的解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评价结果.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层次分析法对公交安全的评价是科学、合理、公正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各种常规公共交通方式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考虑了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从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四个方面建立了公共交通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一种基于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例,对四种常规公共交通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表明,基于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地对复杂的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结论同时也说明了BRT系统的优越性,为BRT的建设实施提供了科学而又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公交站点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车辆停靠点选址是关系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益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公交站点选址的众多影响因素,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选择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重,为具体方案的评价选优提供依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使公交车辆停靠点的选址过程高效、合理,能够为领导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将组团间出行划分为出发组团内部、组团之间和目的组团内部3个阶段,在分析组团间居民出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决策指标,然后针对组团间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存在动态期望这一心理特征,给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接着在参照点、决策矩阵建立的基础上,将不同变量的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后建立各方式相对于参照点的益损决策矩阵和前景决策矩阵,并计算各出行方式综合前景值并排序,其中综合前景值最大的方式最让出行者满意.最后,进行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DHGF算法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改进的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评判法运用在评价的不同阶段,Delphi法用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用来确定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灰色关联法用于对专家评分数据的处理,最后用模糊评判法得出评价结论.通过对桂林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方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城市客运应该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通常采取公共交通优先方案来保障其实现.本 文针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问题,提出一套全面评价体系与相应的应用模式/程序,在城市客运交通模式战略选择、城市内区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城市公共汽电车通道交通设计三个层次上,定量化地解决公共交通优先度的评价、选择、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权利的均衡间题,成果可应用于大城市确定客运交通战略,并一贯性地部署城市各区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和指导具体的公共客运通道交通设计。  相似文献   

8.
邵祖峰 《城市交通》2006,4(6):38-41,57
正确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是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环节。首先按照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设计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方法指标权重,结合ABC分类法精简指标数量,然后采集输入样本,将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训练神经网络,得到评价模型。9个地区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й����ͨ�볣�湫��ϵͳ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衔接,建设一体化公共交通,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的内涵、层次、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系统协调体制、技术、效益三方面评价指标的定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一体化布局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2012年为目标年,在分析重庆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道路网络及轨交线网特征的基础上,以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线网一体化的网络模式,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系统效益为目标,从公交线网结构、功能层次、线网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重庆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网络布局模式及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公交线网进行了效果验证,综合评价指标B为5.384,表明公交线路网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11.
Nested-Logit(NL)模型是交通方式划分的最重要的模型之一,在分析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划分方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的不同,构造了不同于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的虚拟交通方式--高费用和低费用虚拟交通方式,并分析其内相关性. 在两个交通方式选择决策树结构都存在相关性和合理性的情况下,提出基于拟合优度度量比较两者的优劣,从而选定交通方式选择决策树结构. 根据实例旅客出行调查数据,利用SAS软件实现两个交通方式选择决策树结构的拟合度度量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拟合优度度量选定的高费用和低费用虚拟交通方式比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的虚拟交通方式更接近实际调查值,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公交出行主要考虑出行者的实际出行时间,本文在浙江湖州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建立基于出行者心理因素的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运用BL模型既从整体上对比分析公交与私人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又分别对比分析公交与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竞争关系。由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通过改变出行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公交分担率,效果十分显著;调查分析和模型的结果都证实了满足出行者心理需求对于提高公交吸引力的显著作用,为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双模式的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交车和私家车辆两种交通模式,建立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双层规划模型.在模型的阻抗函数计算中,考虑了两种模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其车载能力的差异.以总体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上层模型、以用户最优的交通配流模型作为下层模型,出行模式的选择满足Logit模型.通过"对角化"算法直接搜索满足路径选择/模式选择的下层交通配流模型均衡解.通过步长加速和惩罚函数法对这个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停车换乘服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引入到许多城市.本文研究了在拥挤交通走廊上停车换乘系统的平衡问题.在私家车和公交车共处同一道路的综合运输系统中,出行者有三种出行模式——私家车出行模式、公交出行模式和私家车—公交换乘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深度分析,提出了在连续走廊上出行者模式选择均衡问题,并将此问题等价转化为一个变分不等式问题.分析探讨了连续均衡模型解的性质,并通过建立公共管理模型,对停车换乘地点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经济圈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和舒适性等指标作为广义费用函数的主要构成属性,建立了基于Nested-Logit模型的经济圈交通方式划分方法。并采用出行疲劳恢复时间来描述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的舒适程度,然后用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求得疲劳恢复时间的价值。Nested-Logit模型是在一般多项Logit模型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模型,考虑了各交通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对具有相似性的交通方式进行了分类,因此该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相对合理。同时通过分析这两种模型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种求解Nested-Logit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程序化强,便于应用。最后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划分作为实例,说明了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大城市和卫星城市间复合交通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出行特性,提出了大城市和卫星城市间的典型交通模式;基于对个体出行行为的分析,探讨了随机效用理论在交通模式选择决策行为中的应用;以M N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主卫城间复合交通模式的效用因子及标定方法,提出了模型在城间交通模式配置时的应用步骤;结合具体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7.
���е��Ϳ��˷�ʽѡ��Ӱ�����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交通工具种类众多,影响城市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筛选客运方式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交通方式选择的基础. 对苏州等4个代表性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SPSS中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城市5种典型客运方式选择的主要个体属性影响因素,结合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每种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 在分析过程中,也识别了因素间的主次、关联关系,为进一步量化与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选取的数据直观简洁,能实际有效地反映居民对客运方式的选择,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交通工具种类众多,影响城市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筛选客运方式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交通方式选择的基础. 对苏州等4个代表性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SPSS中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城市5种典型客运方式选择的主要个体属性影响因素,结合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每种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 在分析过程中,也识别了因素间的主次、关联关系,为进一步量化与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选取的数据直观简洁,能实际有效地反映居民对客运方式的选择,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交客流OD矩阵是/2-交运营调度的基础,精确的客流OD才能保证运营计划科学的制定,人、车资源合理调配。为了提高推算精度,本文提出公交客流OD矩阵受居民公交出行特征、公交停靠站附近的用地性质和停靠站换乘功能影响。采用K-S检验对居民出行站数进行分析,发现出行站数服从泊松分布。结合各停靠站的上下车人数,推算得到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客流OD。根据公交站点的吸引系数和吸引权,得到基于停靠站附近用地性质的客流OD推算模型。作者认为停靠站的重要系数与该站作为起始、终点和中途停靠的线路数有关,据此建立了基于站点换乘功能的客流OD推算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组合上述三种影响因素,得到最后的公交客流OD矩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可以大幅度提高推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traffic problems caused by motorcycles, sever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implemented motorcycle forbidden ban. Taking Guz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mode transferring period. Meanwhile, the travel volumes transfering from motorcycles to other modes are estimated and the changes of residents' travel mode choice are analysed. The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traffic are pionted out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public transit, motorcycle travel, freight transport, and taxi transport. Finally, some applicabl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iod of traffic mode transferring. The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raffic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both in Guangzhou and other similar 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