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路阻函数是交通分配中的关键因素。BPR函数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经典模型,由美国公路局提供的推荐参数不能完全符合实际,在分配中并不能与现实情况密切吻合。基于Edie交通流模型,对拥挤和非拥挤情况下路段流量与走行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一个路阻函数相关的表达式。通过与BPR函数的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在继承BPR函数优点的基础上应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出了一个可以替代BPR函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BPR路阻函数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R函数计算路段阻抗时,没有反映出交通状况由畅通到拥挤的过程中交通量先增后减的事实,这与实际交通情况不相符,因此对BPR函数进行了改进:一种改进方法是随着拥挤程度的增加,将交通减小量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加的结果作为交通量用于BPR函数,使得到的路阻值能够反映实际路况;另一种改进方法是用交通量和密度的关系式替换BPR函数的交通量,并根据前一种改进方法的思想对新得到的函数进行再改进,获得一个单调递增函数,这样可以不受路段通行能力限制,从而反映交通路况所对应的路阻.  相似文献   

3.
基于定向寻优的交通配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平衡配流中的STOCH法应用广泛,但计算量大;而概率加载模型的计算难度及逼近模拟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发展.利用交通路网中的定向寻优方法,合理的吸取了STOCH的择路机制,并考虑了拥挤平衡影响,从而可建立了一种拟现实交通配流方法.文中对新配流法的依据原则、配流步骤、定向寻优法的计算步骤以及配流中相关参数标定问题作了介绍,并结合算例将新方法与STOCH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运用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的基本思想和交通流理论,提出了道路交通状态的概念,以便讨论交通拥挤情况下的交通量分配问题.将道路交通状态定义为行程时间和道路拥挤度的线性加权和.假定在路网随机变化的情况下,出行者以行程时间和道路拥挤度最低为路径选择准则,建立了基于道路交通状态的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唯一性,给出了该模型的连续平均求解算法.一个小型网络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出行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公路局路阻函数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路阻函数在交通分配过程中左右着路径的选择,目前广泛采用的路阻函数是美国公路局提出的BPR函数,但在交通分配的实践过程中使用美国公路局推荐BPR参数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论文对国内外关于BPR函数的修正模型研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存BPR模型的优点与缺陷;提出了BPR函数适用情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机动车流路段阻抗函数参数的物理意义不明显,通常很难根据经验判断其数值的范围和大小.在交通流理论基础上,以BPR函数形式为例,提出了微观层次拟合、宏观层次校核的两层次交通行驶时间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重点研究了参数标定与校核过程中的三个关键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在苏州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交通方式服务可靠性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将其引入到效用函数中,提出了考虑方式服务可靠性的效用函数模型,给出了不同交通方式问的均衡配流模型.利用灵敏度法分析了不同方式出行时间可靠度改善对客流的影响关系,给出了具体的关系模型.通过一实例表明该模型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难以处理网络流量演化的问题,给出了基于交通流 反λ 基本图的流量分配新模型.通过不断求解新模型更新路段交通状态,明确了利用静态交通 流分配模型分析网络交通流演变的具体方法.假设网络路段均处于自由流状态,通过求解得到 平衡路段流量,判断是否达到临界流量.将路段流量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设定为拥挤状态,重 新求解平衡流量,判断是否仍存在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依据上述思路,直到新的模型无解或 无新的路段达到临界流量.本文通过定义网络不同级别的拥挤瓶颈,完成对网络流量演化的分 析描述.算例验证了新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新理论提供了分析网络交通状态演变的新思路, 拓展了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进行公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了影响出行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的广义费用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广义费用的组成部分和函数形式,探讨了多类型车辆换算模型的形式和参数标定方法.借鉴城市混合交通流量分配的研究成果,运用变分不等式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借助交通规划软件Emme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利用温州市相关数据进行模型中的部分参数标定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的结果明显优于分步加载方法,在路段饱和度较高时比客货分步加载的方法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0.
交通配流问题路径解唯一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先介绍了交通平衡配流问题(TAP)的路段-节点模型,然后说明了该模型的平衡路径流量解一般是不唯一的。为了克服路段一节点模型这种应用上的缺陷,使交通规划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所需要的有关平衡路径流量的数据信息,利用极大嫡模型给出了确定平衡路径流量唯一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桥墩的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状态的影响,结合高薄壁墩的特点,对仁义河特大桥桥墩刚度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当隧道经过煤层或采空区时,隧道周边围岩就会有瓦斯存在。作为特殊地质地段隧道的一种,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隧道内瓦斯的浓度,否则,极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引起工程事故。结合松卜岭隧道的瓦斯防护技术设计,主要讨论隧道通过煤层时,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的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平阳高速阳曲1号隧道进口左线在左导坑掌子面掘进出渣完毕后,进洞立架支护过程中发现仰拱端头至掌子面初支拱脚处出现明显的塌陷现象,未浇筑仰拱的里程段初支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喷射混凝土脱落掉块现象,掌子面未支护部分掉块加剧。处理的基本思路为,导管注浆预加固的方法,待塌方体强度增长后进行开挖、支护,待二衬施工后进行洞顶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粒状类材料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粒状类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做了相关总结,为粒状类材料在今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