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公路隧道在规模、数量、建设速度等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近10年来又取得了众多隧道建设技术的突破,已由隧道大国步入向隧道强国转变的轨道。首先宏观研究分析近10年来中国公路隧道建设状况,对比论述了山岭、水下、城市地下道路等类型隧道的发展特点、趋势及相关建议;从隧道建设需求导向、地质超前预报、节能环保、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了公路隧道建设理念的变化,对比总结了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及TBM法等4类修建公路隧道常用施工方法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公路隧道未来建设中将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结果表明:应改变以支护参数设计为重点的隧道设计理念,建立以介质场为主体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在隧道场解重构理论与技术体系方面进一步创新;对于采用双洞布局模式的长大公路隧道,为减少长深斜竖井设置,提升建设速度,应优先采用“钻爆法+小TBM导洞扩挖法”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来修建;针对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进入后运营期,提出了隧道智能监测评估与快速修复的技术途径,以将隧道修复作业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公路隧道建设应融合大数据、智能装备、5G等先进技术,并尽快完成配套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隧道建设》2018,38(11):1923-1928
封面:京沈客专望京隧道;封二、前插一:《隧道建设(中英文)》编委会三届二次会议暨《隧道建设(中英文)》理事会四届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前插二:《隧道建设(中英文)》第四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封三:杨凌CBE隧道模具有限公司;封底: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实践,结合公路隧道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公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通病以及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以期在今后公路隧道建设中引起重视;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首批2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中,总投资45亿元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将是安徽省第一条过江隧道。隧道有望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4年半。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位于芜湖市长江皖江段"大拐弯"处,距离下游的长江大桥约9 km。隧道全长约5 km,全线采用双向六  相似文献   

5.
<正>《隧道建设》是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1981年创刊,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进步服务。《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  相似文献   

6.
<正>《隧道建设(中英文)》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隧道建设》于1981年创刊,自2017年第11期刊名变更为《隧道建设(中英文)》,文种由中文扩展为中英文。现面向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业内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征稿,热忱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正>《隧道建设(中英文)》原《隧道建设》。国内统一刊号CN 41-1448/U(原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498(原ISSN 1672-741X),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隧道建设》于1981年创刊,自2017年第11期刊名变更为《隧道建设(中英文)》,文种由中文扩展为中英文。聘请了业内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前10年,中国公路建设年均"催生"隧道555km。2011年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净增已超1 000km。在4月9日举行的"2015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公布的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第一大国。据截至2013年底的统计,中国已有公路隧道11 359座,总长9 606km。进入新世纪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增  相似文献   

9.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9,39(10):1545-155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重视和解决当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困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从国家基本建设的发展态势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的优势分析,得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有着良好的历史机遇。通过实例说明目前隧道的发展困局主要是隧道工程巨额亏损。然后,从工程理念、技术运用、管理体制和实务操作等方面分析导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困局的原因: 1)处于主导地位的理念措施造成专业领域建设指导思想的混乱,包括低造价“王者称霸”、“狂躁症”害人害己、旧思维难以生新; 2)在技术方面,主要是工法运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 3)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失调和管理实务操作失控,造成的不良后果明显。最后,从事业和产业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建议: 1)改革建设管理体制; 2)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3)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之路; 4)培养和造就隧道建设专业队伍; 5)重视和提倡工程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隧道建设(中英文)》原《隧道建设》。国内统一刊号CN 44-1745/U (原CN 41-1448/U),国际标准刊号SSN 2096-4498 (原ISSN 1672-741X),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隧道建设》于1981年创刊,自2017年第11期刊名变更为《隧道建设(中英文)》,文种由中文扩展为中英文;2019年6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建设需求,对隧道土建结构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研究。根据隧道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将数据按勘查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代码结构进行编码。实践表明:该数据分类与编码体系基本可以涵盖隧道全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土建结构元素数据;可以满足隧道(群)运营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建设的需要;可以为其他系统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省长沙市南湖路湘江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已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该隧道工程是继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营盘路湘江隧道之后的又一座水下隧道工程。工程地点位于橘子洲大桥与猴子石大桥之间,  相似文献   

14.
<正>继纬七路南京长江隧道今年8月全线贯通之后,近日又一条南京长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通道建设方案通过国家级评估,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隧道建设离不开隧道的勘察设计,隧道围岩判定在整个隧道勘察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隧道围岩判定又离不开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由于隧道区勘探工作量的限制,隧道区地质调绘在隧道围岩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方法是隧道地质调绘较为直观及有效的方法,在隧道地质调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者根据地貌的形态特征,推断其形成原因及条件,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后者根据植物群落的种属、分布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当地的气候、土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在隧道地质调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08,28(5):517-526
从国内外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经验出发,根据长隧道及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论述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采用铁路隧道方案的合理性;给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断面形式、断面面积及洞门形式建议方案;提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选择施工方案要点;介绍了国内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情况;重申审核工程修建好坏的理念,及修建过江、过海隧道比桥梁的优点;最后给出了修建海底水下隧道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何杰  高斌  薛陶  白玉冰 《隧道建设》2018,38(Z1):51-57
论述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技术难度、设计理念及养护管理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和理论水平发展迅速,已逐渐步入“绿色建设期”,但距离科学养护管理仍然差距较大,存在“建管养”分离、检测养护难度大、基础数据混乱、评定系统不完善和维修加固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针对以上挑战,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引入全寿命周期建设理念,论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养护便利化和标准化施工等理念对于隧道“建管养”的重要意义; 2) 建立隧道建养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及BIM信息技术,为隧道建立信息档案; 3) 完善养护技术体系,对现有隧道检测、维修加固技术手段进行梳理,总结一套隧道检查、管养技术体系。以期为公路隧道科学养护管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济青高铁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唯一控制性工程——青阳隧道近期开工建设。今年下半年,济青高铁将全面开工,建设工期为4 a,力争2018年建成通车。济青高铁全线设隧道2座,总长17.23 km,占线路总长的5.6%,包括1座越岭隧道,即青阳隧道,地处济南章丘市和邹平县,为单洞双线隧道,以及1座机场地下隧道,地处青岛胶州市胶东街道。控制性工  相似文献   

19.
正《隧道建设(中英文)》原《隧道建设》。国内统一刊号CN 44-1745/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498,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隧道建设》于1981年创刊,自2017年第11期刊名变更为《隧道建设(中英文)》,文种由中文扩展为中英文;2019年6月期刊登记地由河南省变更至广东省。聘请了业内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  相似文献   

20.
正《隧道建设(中英文)》原《隧道建设》。国内统一刊号CN 44-1745/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498,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隧道建设》于1981年创刊,自2017年第11期刊名变更为《隧道建设(中英文)》,文种由中文扩展为中英文;2019年6月期刊登记地由河南省变更至广东省。聘请了业内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