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监测豚鼠耳蜗血流量,观察刺激交感神经对耳蜗血流的影响。发现电刺激颈交感神经仅能使少数动物的耳蜗血流轻度下降、由此推测,交感神经对耳蜗微循环的调节可能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声音对策有效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减轻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研究了脑电信号(EEG)和心电信号(ECG)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EEG和ECG的原始数据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驾驶疲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在驾驶模拟舱内验证声音刺激作为驾驶疲劳对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对单一声音刺激存在警觉反应;声强和刺激间隔时间影响显著,频率和刺激时间影响较小,且声强70 dB、频率5 800 Hz、刺激时间7 s和刺激间隔时间30 s的声音对策减轻疲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声波在耳蜗内的逆行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蜗是内耳的听觉转换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把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转变为生物电信号并经听神经传输到听觉中枢.正常耳蜗也可以产生声信号,通常把在外耳道记录到的耳蜗产生的声信号称为耳声发射.虽然耳声发射已经被应用于临床听觉功能测试和研究耳蜗工作的原理,耳声发射从耳蜗逆向传出的机理仍不清楚.近年的生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声波在耳蜗的逆向延迟明显小于其从耳蜗底回向顶回传导的延迟,这些结果提示耳声发射是经耳蜗内的液体纵波,而不是普遍认为的逆向行波传导至外耳道的.这一新的发现不仅能够促进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而且对于研究耳蜗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Bekesy(1964)最先观察到耳蜗基底膜的行波现象,创立了基底膜(BasilarMembrane,BM)行波学说,认为引起行波运动的能量是从液体传到BM,由于BM的特殊结构和性质,行波的方向总是从BM较硬较窄的底部传向较软较宽的顶部,不同频率的声波在BM上以行波的形式传播时,在BM相应部位(共振频率部位)产生最大振幅区域,使该区的毛细胞与神经被动受到最强刺激,产生兴奋部位的神经纤维传到听觉中枢的相应部位而产生不同的音调感觉。这是耳蜗对频率初步分析的基本原理。由于他对现代听力学的卓越贡献,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α1D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基因在大鼠耳蜗的剪切 (splicing )方式及其意义。 方法 以显微解剖取材的大鼠耳蜗基底膜为起始材料 ,利用外显子特异性 (exon specific)引物的RT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确定耳蜗表达的α1D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剪切方式。结果 耳蜗表达的α1D钙通道cDNA剪切部位发生在功能域Ⅰ、Ⅱ之间的细胞内连接区和羧基末端。结论 大鼠耳蜗存在α1D钙通道组织特异性的剪切异构体 ,选择性剪切可能是内耳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微量渗透泵 (Mini- Osmotic pump,MOP)给正常动物耳蜗和庆大霉素 (GM) )致聋豚鼠耳蜗长期恒速灌注人工外淋巴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 ,观察其对听力和内耳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用 Alzet model- 2 0 0 4型 MOP向三组各 1 0只的正常豚鼠 A组和 GM致聋豚鼠 B组 ,耳蜗底回鼓阶灌注人工外淋巴液 ,同法给 GM致聋豚鼠耳蜗灌注EGF设为 C组 ,在 MOP埋植前和埋植后 1、2、3和 4周测定 ABR反应阈值 ,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耳蜗 Corti器的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MOP给正常动物灌注人工外淋巴对 ABR和耳蜗内外毛细胞无明显影响 ,而给 GM致聋组豚鼠耳蜗灌注 EGF可促进受损内耳组织细胞修复 ,使ABR阈值改善。结论 应用 MOP可向耳蜗长期恒速灌注人工外淋巴 ,对耳蜗功能和形态无明显影响 ;而长期恒速灌注 EGF对 GM耳中毒豚鼠的耳蜗毛细胞有修复治疗作用。可使 ABR反应阈值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 耳蜗螺旋器感觉毛细胞,分化程度高,代谢旺盛。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声响过度刺激时,其代谢首先枯竭,进而发生功能和形态变化。众所周知,细胞的活动需从氧代谢摄取能量,而后者却要受到有关酶的催化。所以根据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就可以间接判断细胞代谢的程度。参与氧化的酶很多,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乃其中之一。因能用组织化学方法间接而特异地在细胞中进行定位和定量,故常被用作研究组织有氧代谢  相似文献   

8.
无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事时,往往注意不到出现在眼前的其它刺激的现象。本研究以工作记忆的多重加工系统为出发点,操纵了言语工作记忆负载和言语知觉负载,使得工作记忆占用资源与目标刺激加工所需资源相同,均属于言语加工任务,而干扰刺激是颜色,属于颜色加工任务。本研究将工作记忆负载与知觉负载结合起来发现:两者都影响了颜色的无意视盲。  相似文献   

9.
根据七四年全国针麻原理研究计划,1975年经络现象的研究是我省研究的一个课题,在73年经络刺激感传现象调查的基础上,西安市中医医院和东郊第二职工医院,对截瘫患者进行经络感传现象调查。被测者智力发育正常,年龄在16—60岁,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例。病情均较严重,截瘫指数为6者(包括感觉、运动、括约肌各为2)约占三分之二。外伤性截瘫99例,病理性截瘫1例。四肢瘫者8例,两下肢瘫者92例。现将100例截瘫患者经络刺激感传现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麻醉家兔上确证肾-肾反射的存在和反应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肾-肾反射的性质。方法刺激肾机械感受器,观察对侧神经传出纤维纤维放电变化。加压刺激肾机械感受压器时,对侧肾神经传出纤维放电减少,随压力增大,此抑制现象更为明显。去除刺激侧肾神经后,此抑制现象减弱。去除刺激侧肾神经并剥离其肾包膜,抑制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腺病毒注入豚鼠耳蜗后 ,观察不同时间段GFP基因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手术操作对听力的影响 ,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 5只杂色豚鼠术前及术后行听性脑干反应 (ABR)和畸变耳声发射 (DPOAE)检查 ,空白对照组经圆窗或底回钻孔注入人工外淋巴液。实验组注入带有GFP基因的腺病毒。分别于 3、5、7和 1 0d后取材 ,耳蜗标本经硝酸银染色后铺片。结果 腺病毒注入耳蜗后对听阈影响不大。术前术后的DP值有差异。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3d组表达产物最高。 7d后逐渐减弱 ,1 0d后更弱 ,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基底膜下的间皮细胞。对照组均无绿色荧光。结论 通过圆窗或底回注入腺病毒对听阈没有影响。单一位点的接种就能使神经营养因子通过耳蜗液扩散到整个耳蜗。有效的基因转移在耳蜗是可行的 ,但表达相对短暂。  相似文献   

12.
顺铂对小鼠耳蜗毒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顺铂耳毒性模型,研究不同剂量顺铂对小鼠耳蜗毒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69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顺铂2.5mg/(kg·d)组、顺铂3.5mg/(kg·d)组和顺铂4.5mg/(kg·d)组,腹腔连续注射5d.通过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小鼠听力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顺铂组小鼠体重和听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并且随着顺铂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耳蜗中caspase-3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 应用顺铂可建立小鼠耳毒性模型;caspase-3参与了顺铂致小鼠耳蜗细胞损伤的过程,提示内耳细胞凋亡可能是顺铂的耳毒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微球方法,观察了豚鼠化脓性中耳炎时耳蜗外侧壁各回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耳炎第3天起耳蜗外侧壁底回血流开始减少,并逐渐发展至第二、第三回。中耳炎2到4周时,血流减少最为明显,此后则有逐渐恢复的趋势,表明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耳蜗血管纹微循环障碍,从而影响耳蜗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增龄相关听力丧失小鼠耳蜗毛细胞表型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增龄相关听力丧失 (AHL)小鼠耳蜗毛细胞病理改变的超微结构 ,为老年性聋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基因表型提供形态学改变依据。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BALB/c小鼠耳蜗Corti器毛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测定动物ABR反应阈值。DNA提取PCR扩增分析基因型。结果  6月龄BALB/c小鼠耳蜗底回内外毛细胞有连续的缺失 ,静纤毛束有融合、散乱、变短和失去劲度。ABR阈值呈中到重度听力损失。证明种系特异的Ahl基因位点和基因功能。结论 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融合、散乱、变短是老年性聋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 ,mdfw与Ah1的表现形式是同一基因位点 ,可能与myosin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末 ,有人开始把逆向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或热、化学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外周组织 ,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外渗等炎症反应现象 ,称为神经源性炎症反应。随后 ,大量类似研究表明 ,在皮肤、关节、呼吸道、胆道、泌尿生殖器官、眼睛、牙髓、硬脑膜等组织都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1 ]。以前认为这只是由于逆向刺激感觉神经引起的局部作用 ,没有中枢成分参与 ,即由局部轴突反射引起的。近年有研究表明由外周组织刺激引起的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参与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2 ,3]。通过这两种反射机制 ,外周刺激不仅可引起躯体同节段及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耳蜗外毛细胞(OHCs)静纤毛束变异的形态学统一判定标准。方法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豚鼠耳蜗OHCs静纤毛束变异形态学特征及听觉诱发电位(ABR)、听神经动作电位(CAPs)和耳声发射畸变产物(DPOAE)参数改变。结果在100只实验豚鼠中,有28%的动物OHCs静纤毛束变异;OHC1变异最多见转位90°,常可见连续数个毛细胞90°转向蜗底,部分毛细胞静纤毛束“W”型转位达180°。结论我们拟定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的标准为:①超过10%的耳蜗第一排外毛细胞静纤毛束的“W”型变形及转向,毛细胞由45°转位至90°改变,多向基底方向,且呈双侧性。②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程度分为Ⅰ型:50%的OHC变异为重度变异;Ⅱ型:30%的OHCs变异为中度变异;Ⅲ型:10%以上的OHCs变异为轻度变异;③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动物的双侧耳听功能(ABR、CAP、DPOAE)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ransmembrane protein 16A,TMEM16A)在不同鼠龄豚鼠耳蜗血管纹上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豚鼠按照年龄分为:2周组、3月组、1年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衰老模型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不同鼠龄豚鼠的听力变化;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TMEM16A在不同鼠龄豚鼠耳蜗血管纹中的分布和表达改变。结果 ABR反应阈值随鼠龄增长呈逐渐增高趋势,D-gal组与其他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MEM16A在不同鼠龄豚鼠耳蜗血管纹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从2周组到1年组随鼠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均<0.05);D-gal组表达量减少,与3月组和1年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M16A在豚鼠耳蜗血管纹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法获得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永生化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pCI-neo-hTERT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并行转染细胞RT-PCR、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检测。结果转染72h后RT-PCR检测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阳性表达,转染细胞通过G418筛选传代后,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增强不明显,但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通过脂质体转染hTERT基因,可使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凋亡减少,传代能力增强,给耳蜗细胞实验提供足够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