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有砟线路的养修作业中,同一区段短时期内可能先后存在捣固与打磨作业,称为复合作业,对于复合作业的先后顺序、评价方法研究的很少.结合杭深线捣固与打磨作业实践,对比单独作业(短期内只捣固作业或只打磨作业)与复合作业TQI改善率的差异,分析复合作业中捣固打磨的作业顺序对TQI改善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单位初始垂向不平顺改善系数为评价指标的复合作业质量评价方法,并提出杭深线各工况下作业质量的评价基准.  相似文献   

2.
列车调度员作业能力影响到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和运营安全。针对调度员作业能力测评这一问题,基于调度员作业内容分析,从生产效率、作业安全和业务技能知识3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以客车增晚时间、货物列车平均旅速、货物列车开行列数兑现率、移动车数、机车日车公里、单机走行率、机车牵引力利用率、行车作业标准化考核、调度命令误差、安全责任事故考核、技能竞赛成绩和日常培训考试成绩12项指标为基础的调度员作业能力评价体系。在给出各测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多目标格序决策理论,建立了调度员作业能力测评方法。最后采用成都铁路调度指挥中心32名调度员的实际数据对模型予以测算,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列车调度员实际作业能力水平,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某企业轮对生产线存在的作业人员与生产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运用基础工业工程中的作业测定的相关方法对车轮生产中的钻辐板孔工序的工时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运用作业分析法对钻辐板孔工序的人机作业进行了优化与改进,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路堑施工     
路堑开挖是公路路基工程一种施工作业。为保证路堑开挖作业的顺利进行,应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根据工程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大力使用机械化作业,并合理安排多机联合作业,不但可以降低施工作业强度,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分段组合嵌套作业工时优化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和动态规划的分层求解方法.该模型以典型组合嵌套作业为对象,分解为两个层次:子作业层和父作业层.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子作业层中多种人工分配方案及对应的最优作业工时;将子作业层视为父作业层的一个阶段采用动态规划法获取父层的最优工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优化模型求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降低供应链总作业成本和总作业时间为目标,研究一种选择物流企业联盟伙伴来构建供应链的有效方法。供应链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企业的性质不同。首先应用AHP方法结合DEA方法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不同企业进行有效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初选出少量企业;最后以降低供应链物流总成本和运作时间为目标,应用机会约束规划选出各环节最佳物流企业组建供应链。方法应用于选择物流企业组建供应链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动车组转线折返作业时间标准可以为运行图编制提供参数基础,有利于提高运行图编制作业效率。本文将动车组转线折返作业分为站后渡线折返和折返线折返两种方式,对其作业流程进行了探讨,通过图解法分析了折返作业过程中旅客上下车、列车转线作业、保洁作业、吸污上水作业、司机换乘作业等单项作业的具体时间,直观地得出整体作业流程和各项作业之间的先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线折返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以武广高速铁路为例对动车组转线折返作业时间标准进行了计算并对转线折返作业时间的缩减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涉及面广、作业种类多、作业危险性大,通过合理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分析不同作业的安全风险,可以控制安全风险,避免潜在事故发生。以预制梁安装作业和悬臂现浇箱梁作业为例,通过传统的LEC法和改进的LEC法分别进行安全评价,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区别和改进的LEC法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操作系统中几种不同作业调度算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排队论的方法定量的解析了几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等待时间,根据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的长短,比较中作业调度算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车站通过能力是铁路能力的一个关键制约点,本文通过降低咽喉长度对车站作业间隔时间的影响,扩大高铁车站通过能力. 分析车站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研究车站进路关系模型及作业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通过列车数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车站作业间隔时间,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等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分区划分的车站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及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及组合方式对能力的影响较大,分区划分车站咽喉区可有效减少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石油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但进口采取的是对国际油价“被动接受”的方式,并且对国际油价波动反应比较滞后,市场定价机制不够合理,使得国内油价更容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此,石油进口市场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植物炭材料的柴油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炭化玉米秆、炭化油菜杆和炭化竹子杆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3种植物炭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油能力,其中炭化玉米秆吸油性能最佳.用扫描电镜、压汞和N2吸附方法,检测了3种植物炭材料的孔径大小、分布和比表面积.中大孔径(500-7500nm)的植物炭材料改善了毛细作用,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较好.吸油率与比表面积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液相吸附,比表面积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绿色润滑基础油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酰胺化改性,通过碱值和氮含量的比较,挑选出两种改性菜籽油作为润滑基础油,和纯菜籽油以及加氢油5Cst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学性能比较,发现改性后的菜籽油相对有较好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EDS对磨损钢球表面分析得出醇胺改性后的菜籽油由于含有活性氮元素,其在摩擦表面形成有机氮和无机氮组成的复杂膜,可以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生物柴油的发展过程和方向。介绍了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原料来源和产业化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我国生物柴油发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征收燃油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南省试点征收燃油税为切入点,介绍了国外燃油税征收制度,指出在我国征收燃油税是大势所趋。分析了我国征收燃油税应该面对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我国开征燃油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然而自1994年首次提出开征燃油税至今已有13年,燃油税仍然没有开征,其中有着众多深刻的原因,分析燃油税开征面临哪些障碍,其开征将会对汽车工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对开征燃油税提出一些建议,有助于我国税制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ALFA-LAVAL分油机工作的物理原理,并比较了ALFA-LAVAL FOPX型和S型分油机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有益于轮机员对ALFA-LAVAL分油机进行操作及维护.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已经广泛应用到汽车中,但由于使用不当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其中柴油机烧机油就是一种常见故障。介绍柴油发动机润滑系统烧机油的故障现象,并对柴油机烧机油的常见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船舶运输过程中石油污染来源的分析,结合行业特点,阐述了针对油污染的预防措施,同时从航运业角度提出了含油废水的处理和船舶溢油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How to use water resource effectivel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developing industry. Three combined process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oil separator+de-emulsification flocculation+sand filtration (SDF), oil separator q-hydrolytic acidification+SBR (SAS) and oil separator+de emulsification flocculation +SBR (SDS) are conducted in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 to treat oil extraction wastewater for an oil fiel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COD(chemistry oxygen demand) and oil treated by SDF process are 85 % and 95 % respectively, the residual oil in effluent can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but the residual COD can not.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and 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of the SAS effluent are 85% and 90% respectively, the BOD can meet but the COD can not meet discharge standard. So the further treatment is required in the process. The SDS effluent with removal rate of 95% and 90% are obtained for COD and BOD respectively, which can completely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oil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refilling (Chin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oil extraction wastewater has turned into water resource after being, treated by S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