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潜艇巡航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经常发生,特别是俄罗斯海军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失事,更引起了各国对援潜救生的普遍重视.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分析国际上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现状.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主要潜艇国家的援潜救生装备,通过分析后作者们认为,技术最先进的当数美国的"新型潜艇救援潜水和再压缩系统"和欧洲的"北约新型潜艇救援系统".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从技术上来说.不再会有很大的超越这两大系统的发展,因为这些系统已能较好地满足当前一段时期内潜艇援潜救生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作者们也对我国未来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潜艇失事后,及时、快速和有效地实施救援十分重要,援潜救生越来越依赖于国际间的相互协作,国际合作影响因素众多。论文在分析影响潜艇救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援潜救生决策的指标体系,研究适用于援潜救生的宏观决策方法,并建立宏观决策模型,并用案例具体论述了援潜救生决策模型的应用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为援潜救生国际合作的相关问题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潜艇防险救生历来是海军潜艇部队受困扰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库尔斯克”号导弹核潜艇毁来性地沉没后,引起世界各国海军极大的震惊,进而对潜艇的防险救生问题更为重视和关注。主要论述俄罗斯核潜艇上救生装置的设计观点,研制过程,装备的性能和目前达到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以它隐蔽性好、远程性及突击性强的特点为各国海军所公认,已成为各国海军最重要的装备之一.但潜艇在水下一旦发生事故,艇员的脱险和对其进行援救,目前仍然是较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国海军对援潜救生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纷纷加大研究投入,促使援潜救生装备不断完善和改进.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援潜救生装备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援潜救生装备体系的构成及发展历史和现状,概括出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科技军事产物,现代潜艇一旦失事,将对海军作战与训练使用、人员和环境、国家经济以及国际地位造成重大影响。目前美、英和俄罗斯等海军技术强国纷纷研制了性能先进的援潜救生装备,具备了快速、可靠、高效的水下潜器救援能力。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外新型外界援潜救生装备进行研究,分析援潜救生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事潜艇的脱险与救生是个事关重大的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2000年8月发生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灾难。根据潜艇搁浅处的水深或逃生与救援所处的紧急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救援方案。为此,海军和技术人员发展了各种不同的脱险与救生概念。  相似文献   

7.
核潜艇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对美国当前的潜艇救援策略进行分析,认为其救援能力存在不足,需要研发一种水面救援舱,使艇员能够集体逃生。之后对水面救援舱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结合美国战略核潜艇提出具体设计方案,供我国援潜救生装备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海底和潜艇自身错综复杂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险情,往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艇上人员生命安全。为高效开展对潜应急救援,需要潜艇配备强有力的应急救生通信手段作为保障。首先分析现有潜艇应急救生通信手段和装备现状,目前潜艇主要依靠应急救生浮标实现对外遇险报警通信,依靠声力电话实现内部应急救生通信。然后通过分析现有手段的不足,结合潜艇遇险救生通信需求,提出潜艇应急救生通信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海底和潜艇自身错综复杂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险情,往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艇上人员生命安全。为高效开展对潜应急救援,需要潜艇配备强有力的应急救生通信手段作为保障。首先分析现有潜艇应急救生通信手段和装备现状,目前潜艇主要依靠应急救生浮标实现对外遇险报警通信,依靠声力电话实现内部应急救生通信。然后通过分析现有手段的不足,结合潜艇遇险救生通信需求,提出潜艇应急救生通信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深潜救生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潜艇失事后的各种救援方式,并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所拥有的深潜救生艇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潜救生的技术现状,并基于国际援救界的形势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即REMORA救生潜器的作业模式将逐渐取代现有的深潜救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