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达 《轿车情报》2013,(11):32-33
9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每到金9车市自然会好,从月初到月底市场销量同比和环比均是大幅上涨。由于9月底节能车补贴暂停,抬高了9月份的销量。去年9月份日本搞购岛闹剧,日系合资企业销量剧减,今年9月份日系企业销量同比增幅最大,而内资企业销量遭到挤压。由于9月市场太火,本月出现了销大于产的情况,厂家库存大幅减少。但在季度末,经销商的库存也增加,不过比预想的小一些。  相似文献   

2.
《轿车情报》2014,(3):22-23
1月份厂家吐出上年度藏的销量,因此本月统计的批发销量远高于产量,加上上月分析的因素.乘用车市场1月再破历史月销量最高纪录就在预料之中了。由于厂家越来越重视终端销量,也开始藏终端销量,因此今年1月份统计的终端销量高于批发销量。统计数据表明1月份经销商的库存环比减少,这是今年1月份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3.
7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7月初经销商为了消化6月底的压库,月初批发销量较低是正常的现象.今年7月的工作日最多,加之6月29-30日的终端销量,由于处于周末,只能在7月初上牌,这是有利因素.很多企业在7月份放高温假,这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的产能这几年已经上来了,厂家的库存也不少,因此不会影响终端销量.但是7月份很多城市的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此影响了7月份的销量,使7月份销量低于预期,也比6月份有较大的下降,但是同比还是较大幅度的正增长.7月底的经销商库存微幅增高,而汽车出口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但同比累计出口还处于正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4.
5月回顾6月估计 4月末的最后两天是"五一"小长假,政府机关不上班,买的车只能在5月初上牌,因此月初零售数比批发数要高,批发销量在第二周转为正常.另外受到车展的拉动,整个5月份市场人气较旺,加之车展期间上市新车的订单,大部分车辆在5月份交付,因此5月终端销量环比仅微幅减少,同比的增幅比也4月份略小,这是去年4月份市场销量更高所致,但是终端销量15.9%的正增长,仍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市场信心.5月底经销商总库存微幅增加.自主品牌同比有所增长,基本符合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各月波动规律,不能得出自主品牌市场形势严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前两个月累计增速较高 1月初车价小幅回升是每年的规律,因为经销商追求的是春节前销售高峰期的丰厚利润.今年1月没有春节,因此工作日多了5天,也没有春节前后共十几天的市场萧条期、国民经济在加速复苏、年终奖在1月份发到手、春节免高速公路通行费、去年厂家藏的销量大部分在1月份吐出等因素叠加,使今年1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49%,批发增长52%.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06,(4):77-77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今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厂家销量排名再次发生逆转,上海大众最终以2.356万辆的成绩夺得行业销量榜首。同时.在中高级车市场上,上海大众也成为最大赢家。帕萨特品牌继1月份力压中高级车老牌冠军雅阁后,2月份再次以8402辆的终端销量拔得国内中高档轿车头筹。  相似文献   

7.
饶达 《轿车情报》2008,(11):48-49
9月份乘用车市场回顾国内乘用车市场自4月以来出现销量连续下滑的局面,而在9月份得到扭转,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9月份环比销售的增量大于去年,由于8月份市场负增长幅度大,9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国内销量和批发量同比仍然是负增长。9月份高于去年的增量并不说明市场有所回暖,  相似文献   

8.
饶达 《轿车情报》2011,(10):50-51
8月回顾 9月预测 由于8月供应充足和促销力度加大.从而使后期汽车市场略有起色。加之部分厂家追赶产销进度,批发销量仍是不错。8月底最后三天的批发量近30万辆。其工作天数同比多一个工作日.环比多两个工作日。因此属于利好因素。为应对9月份的销售高峰,一些有实力、库存较少的汽车经销商在增加库存。  相似文献   

9.
饶达 《轿车情报》2012,(1):40-41
2011年增业率在3%上下 2011年11月份乘用车的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的环比均出现正增长。这是市场月度波动规律的作用,除非出现重大的影响因素,这个规律一般不会变化。由于10月底压库力度大。11月初经销商必然买车数量下降,但到11月底厂家又压库。由于11月一些厂家仍然自掏腰包补贴目录下的节能车型,  相似文献   

10.
4-5月乘用车市场增速不低 由于3月底经销商库存增幅较多,4月第一周有清明节造成工作日少,经销商进货量自然少;第2-3周销量趋于正常,到月末销量大幅增加,4月的批发和零售销量比同期增长近15%和20%.4月是二季度初,一般厂家月底不压库存,以便减小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但一些企业利用"五一"进行设备维修或新产品调试或强制性休年假,假期会延长,经销商为了有足够的车卖,主动多进货,因此本月底经销商库存数略增也属正常.4月份众多的新车上市或首发、车展效应、五一小长假免高速公路费,月末销量较高是预料中的事.  相似文献   

11.
饶达 《轿车情报》2012,(7):34-35
由于市场惯例,“五一”节后有几天的萧条期,另外经销商的库存过高,月初第一周汽车市场批发销量较少、第二周市场升为接近正常、第三四周销售量达到正常水平,在最后一周的月末冲刺市场较火。5月10日的燃油降价,对汽车市场销售没有促进的迹象。但5月份广义乘用车市场的各车型批发和终端销量同比均为大幅度正增长,拉动了整个汽车市场5月销量和1—5月累计销量同比均呈现小幅度正增长。  相似文献   

12.
饶达 《轿车情报》2006,(1):65-67
为了完成今年的计划,生产厂家压经销商多提车,11月份最后3天的乘用车市场销量接近全月总销量的30%就是一个证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饶达 《轿车情报》2011,(8):52-53
6月份乘用车零售量环比和同比均有超过历史纪录的大幅度正增长,这个逆月度市场规律增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日本地震对汽车产能的影响进入了快速恢复期。日系企业本月批发销量比5月份增长了30.5%,零售销量增长了18.8%。更为重要的是本月底是上半年截止期.企业向经销商压库是“正常”现象,使批发数和库存数也大增。但有一些企业的市场环比销量或多或少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4.
从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的运行态势来看,每年的9月份都是轿车销量最大的月份。所以,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连续大幅下滑之后,2004年9月份对于各厂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9月份的销量能够大幅上扬,说明轿车市场的需求还在,在目前低迷的情况下可以恢复各厂家和经销商的信心,激发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缓解持币待购情绪。  相似文献   

15.
饶达 《轿车情报》2006,(5):40-41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今年三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又创历史新高。但是月销售同比增长率比一、二月份有所下滑。由于消费税的税率上调。在4月1日新消费税实施前,对税率上涨的乘用车(过去占市场总量的26%),经销商大量提车,以便赚取税差。使三月份销量至少多增长了2万辆,因此,“五一黄金周”前的四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可能不如三月份,但是,包括微型客车在内。全部乘用车市场今年的销售量在600万辆左右估计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饶达 《轿车情报》2012,(4):42-43
油价因素将影响市场 难得的2月份有21个工作日,使产量和销量迅速提升。2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同比是正增长,但终端销量的环比仍是负增长。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增多,使微型客车市场在2月份同比销量出现正增长。  相似文献   

17.
饶达 《轿车情报》2011,(9):30-31
近期市场利好利空交替博弈 7月份乘用车市场环比出现较大的负增长,但汽车市场还是遵循正常的波动规律。虽然有贵阳市在7月11日宣布限牌,大中城市出现少数恐慌性购车,以及日系企业产能在进一步恢复。从而使日系车环比批发销量增13.8%。多个利好因素,并没有抵御住终端市场销量的萎缩。由于以上两个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     
饶达 《轿车情报》2012,(2):38-39
2011年终端销售应为1660万辆 2011年12月份的乘用车市场比预期要好很多,乘用车的库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就大大提高了2012年市场预期。2011年为了取得同比略高的统计销量,乘用车厂家和经销商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最后四个月上市新车的车型数量,接近前8个月的水平;仅12月份的促销,厂家和经销商减少的利税达几十亿元。看来在中国汽车销量比利润更重要。不过12月统计产销量明显不正常,这是一些企业又瞒报了部分产销量,以便补充今年1月份工作日过少造成年初开局差的境况。  相似文献   

19.
近期市场展望 日系车批发销量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4.5%和56.5%,但10月份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仍有一定幅度增长,并使得其成为今年产销差距最小的一个月份.这说明日系车的减产和市场萎缩对中国汽车市场基本没有影响,也说明了今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大大提高.另外,从10月初到目前国际石油价格震荡走低,国民经济触底回升,使人们对4季度的乘用车市场保持乐观的预期.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第1季度我国轿车产销形势良好,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不包括MPV和SUV的轿车产量为41万辆,销量为40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20%和96%。其中1月、2月和3月的产量依次为13.08万辆、11.28万辆和16.09万辆,销量依次为14.59万辆、10.53万辆和14.56万辆。而2月份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春节长假,即便如此,该月销量与2002年同比还翻了一番。但由2002年的销大于产在第1季度转化为产大于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