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果信息     
铁路旅客列车遥控节能上水系统解决了客车上水浪费严重、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遥控开启、关闭水阀,胶皮管自动收回,对客车上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遥控,能满足旅客列车上水的技术标准要求。系统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检修方便、故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动车组一体化作业管理流程的分析及现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设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的动车组一体化检修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RFID、传感器、移动互联和图像信息采集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动车组检修作业过程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动车组一体化检修作业管理效率和现场安全作业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车站防溜技术薄弱、智能程度不高、安全性难以把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LoRa技术的智能防溜系统,包括智能防溜器具、LoRa通信网关及后台应用程序等。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铁鞋状态的变化,有效地避免假防溜、离道等异常情况,实现防溜器具操作有据可查,对规范作业人员按章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机车乘务员工作过程中的重点危险因素,研究开发铁路机车乘务员智能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嵌入式视频分析设备,能够有效识别视线脱离、手比异常、疲劳驾驶等不安全作业行为;基于物联网实时获取机车乘务员健康与备班睡眠数据,及时发现机车乘务员健康问题和睡眠不足;该系统改变了依赖于滞后的人工抽查和事后追责的传统机车乘务员监管模式,代之以自动实时检测与即时告警,检测准确度和时效性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电务施工现场作业的质量和安全,需进行电务施工现场作业控制系统的研究。探索通过智能监测和移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现场作业的控制设计及系统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参数检测中存在的效率低、测量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补偿器a、b值超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线监测方案。该方案基于单片机、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技术测量坠砣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现场温度及绳索张力,并通过物联网将实时数据传输存储到服务器进行在线分析监测。监测系统减少了维护人员巡视频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故障预测能力,确保接触网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波  陈兆俊 《中国铁路》2012,(10):82-84
针对非集中区行车作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非集中道岔状态监测装置实现了道岔定位、反位及密贴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经无线数据传输后用语音播报方式提示作业人员,从而防止因道岔不密贴、错扳道岔或作业完毕忘记恢复定位等原因造成的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8.
铁路车辆段编组场、整备场等作业场地具有车辆流动大、停车密集、站场面积大的特点,一组检车人员分散在一个巨大的作业场地内,每个人员的分布情况、作业位置、行进轨迹很难监测,严重影响了作业调度和安全卡控.通过基于RFID及组态监控软件的定位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对佩戴电子标签(Tag)的检修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身份识别,通过采集信息及时了解人员分布和作业情况,为安全监控、作业调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杨 《铁道勘察》2022,(2):44-47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无法采用人工实施变形监测的难题,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以测量机器人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并与4G DTU进行串口通讯,采集的数据经过4G网络和互联网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上的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周期观测,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平差计算,用户通过登录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查询监测结果。通过研究,实现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进行数据自动化采集、数据自动化传输、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数据远程实时查询和共享,并在实际工程中予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可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保障数据质量,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保障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铁路车务系统现场防溜作业安全控制手段相对缺乏、更多采用人控手段。文章从现场需求出发,梳理既有防溜作业流程,研究基于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车辆溜逸安全防护系统,实现防溜作业全过程监测,避免因防溜器具漏设、漏撤等导致的行车事故。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防溜作业标准化程度,降低调车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为当前车站防溜作业管理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高效评价动车组检修作业质量,加强作业过程闭环管理,研发新一代动车组作业过程监控评价管理系统,并在动车所实际运用。系统采用先进的双模触发定位、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督促检修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修,通过一体式手持终端及Wi-Fi网络,实现对故障的实时上传管理,提高检修效率,有效地实现对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评价管理方式的弊端,使动车组智能化检修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行车值班人员不能实时监控不具备电气集中的专用线防护区段安全设备使用状态,给生产造成安全隐患,专用线脱轨器安全防护监测系统,通过研究设计远程无线监测装置,对专用线内的脱轨器、隔离开关等安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保障了防护区段的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军杰  魏来  张立伟 《铁道勘察》2023,(5):42-47+59
邻近铁路施工不当会造成路基沉降、涵洞开裂、桥梁墩台倾斜等问题,从而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对铁路结构物进行变形监测,是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为解决铁路结构物变形监测高频次、高精度、实时预警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非接触监测方法,集成近景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讯等多种新技术,实现了远程无接触自动化变形监测。结果表明:(1)采用850 nm的滤波片可大幅度降低环境光照差异带来的误差;(2)通过设置基准点可将设备位置变化引起的误差控制在1 mm以内;(3)该系统可以全天候自动化监测,监测过程中可实时查看设备状态,无需上线作业,大幅减少了天窗作业频次;(4)相较于传统的全站仪人工监测方法,该技术具有精度高、自动化、非接触、实时测量、干扰因素少等特点,精度可达毫米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编组站日常作业、施工作业和维修作业中涉及作业过程的联防通信、可视化通信、人员安全、视频监控等并未有机结合的应用现状,借助5G+北斗技术将物联网感知信息实时传递至中心,并借助以云计算、大数据、ICT融合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推动编组站智能化建设,在统一的可视化生产作业管控一体化平台上承载各类智能化业务,将进一步提升编组站车、机、工、电、辆的调度指挥、生产作业、养护维修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编组站提质增效、安全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川藏铁路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生态环境,文章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结构体系的川藏铁路基础设施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首先从控制层次和网络层次2个方面,对系统的架构体系进行探讨,并对系统的中心平台、现场监测设备、传输网络及接口的设置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相关的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归纳。建成后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光缆、无线、北斗卫星等不同通信手段,将现场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运营管理部门的中心平台,再连接终端用户,从而实现对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远程实时监测,为川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不断加强和推进发展的趋势下,本项目利用霍尔效应结合成熟单片机技术,采用室内研制出样品然后在地质工程钻探实际作业环境下进行实验并调整的方法研制出用于监测钻井作业的钻井作业过程监测仪。为在铁路工程中监测钻探作业提供一种新方法,相比其他监测方法具有以全过程实时自动监测为核心的一系列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在对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RFID、无线传感网、智能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大风报警信息自动处置、铁路崩塌落石及异物侵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提出物联网技术在灾害监测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异物侵限监测、车地无线传输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物联网、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采用B/S+APP方式架构,实现车站空调设备数据的维护及环境温湿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测等功能,以提高高铁站空调系统维保工作的信息化手段,满足旅客乘车环境舒适度,进行空调设备资产有序管理,提高空调运用水平和实现节能降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转辙机手摇把管理存在的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一套转辙机手摇把智能管理系统。介绍组成该系统的智能保管箱和管理软件平台2部分内容,其中智能保管箱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对箱内手摇把数量、开关门时间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管理软件平台包括手摇把使用管理、平台管理和保管箱实时监测3个模块,使手摇把的使用申请、发令授权等流程实现电子化作业。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检修现场对材料的需求不能得到良好的实时响应和及时配送等问题,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优化铁路检修生产物流中调拨、领料、出入库等业务流程,通过在铁路检修现场引入智能微型仓库,提供检修人员自助领料的作业方式,设计了面向铁路检修现场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在两个动车段进行了针对可靠性、经济效益的应用测试。从应用效果来看,智能微型仓库在铁路检修现场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铁路检修作业过程中的待料时间,保障检修材料的及时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