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轨车辆用多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控制技术、高清光学成像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实现对地铁车辆车底和两侧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检修中应用机器人技术,将改善作业环境、提升检修质量、优化工艺流程。文章通过分析地铁车辆检修作业内容及作业特点,梳理出机器人技术在地铁车辆检修作业中适用范围及技术难点,结合地铁车辆检修关键工序作业特征,提出检修作业机器人选型原则,并对典型机器人设备选型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车底机器人检测系统设置在既有地铁车辆检修基地的检修库地沟内,运用机器人、机器视觉、图像特征分析、图像模式识别、无线传输等技术,对车辆车底可视范围及人工不易检查的部位快速全面自动化检测,对车底异常状态报警提示,以提高检修质量,并且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运用人工检修结合检测机器人检测,实现地铁车辆检修提质增效,进一步缓解地铁车辆检修需求与既有检修能力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日常列车巡检工作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人工巡检方式通常受到巡检人员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巡检效率较低。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实现列车巡检工作的智能化。运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巡检方式取代人工巡检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智能运维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系统框架,定位导航技术、部件识别模块、故障判定模块等关键技术,以及在上海轨道交通蒲汇塘车辆基地试点应用的作业流程和应用方案。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现自动巡检和故障远程自诊断,能够减轻列检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5.
孟新心 《电气化铁道》2022,(S1):44-47+57
基于智慧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网络化建设规模的增大,主变电所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供电系统检修负荷量不断增加。为了有效替代人工巡检,真正做到减员增效,同时大幅缩短设备故障定位及修复时间,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亟需考虑采用新型的智能巡检技术实现轨道交通主变电所智慧运维。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供电系统巡检需求,针对不同的区域,通过不同的应用手段实现设备的智能巡检工作;基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任务定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技术基础,研究通过机器人+技术解决供电系统主变电所智能巡检的途径,提出实现智能巡检的系统功能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代地铁车辆的运行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介绍现阶段地铁车辆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现状,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要求、技术进展及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辆的发展等进行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7.
从南兆路车辆段的设计看国内地铁车辆段建设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车辆段建设满足地铁车辆技术的发展,研究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北京地铁大兴线南兆路车辆段的工程设计,分析香港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并针对南兆路车辆段的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车辆段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最后结合车辆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香港地铁、北京地铁检修模式的分析,得出了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铁车辆列检作业以人工为主、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结合地铁车辆列检作业的特点和智慧运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列检机器人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构建了人机联控的列检作业流程,为列检作业由"人检人修"向"机检人修"提供了技术路线,解决了列检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可为列检作业修程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地铁运营隧道结构病害检查与地铁安全保护区隧道设施保护管理各自独立,洞内结构病害信息与外部巡检信息无法进行实时的交互与分析。基于Web Service技术和Java编程语言,以某地铁某安全保护区运营隧道为实例,通过研究隧道结构设施内外关联技术,研制了Web端管理系统及手持巡检终端,实现了隧道结构洞内外信息的实时关联与获取,进而为运营期的隧道整体结构安全与控制提供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车辆车体设计知识重用率不足而导致研发周期较长的问题,提出集成实例推理技术和关联设计技术的地铁车辆车体快速设计方法。首先,构建地铁车辆车体主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铁车辆车体快速设计流程;然后,研究基于实例推理的产品配置方法,以及基于关联设计的产品变型方法;最后,以地铁车辆车体为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铁已经迈入超大规模网络化运维阶段,确保申城交通大命脉的畅通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且重要;然而管理者面对的是传统低效的维护手段和日趋严重的人员及组织管理难题。从一些行业痛点分析入手,探索一种基于现代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实现跨部门协同管理的地铁线路全自动巡检系统。试图优化现有的线路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实现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资源投入的有效性,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车载式地铁轨道缺陷巡检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实现轨道道床空间全断面高清晰成像、检测位置信息获取、轨道缺陷智能识别以及轨道缺陷数据无线传输保存等功能。最后,将该巡检系统应用在广州地铁8号线上,试验结果表明,该巡检系统具有定位精准、轨道缺陷检测精确、实时传输和分析的优点,适用于我国地铁轨道缺陷巡检,可有力保障列车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介绍新型地铁车辆和新概念车型、智能化管理和新材料、新设计,以及新的交通方式。分析地铁车辆与大系统匹配技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近几年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阐述国外主要地铁车辆供应商的技术现状以及地铁车辆各主要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新一代地铁车辆研发提供方向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悬挂式单轨车辆试验线为工程背景,分析提出了轨道梁内部巡检设备功能需求,研究确定了其总体设计、检测系统、定位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以及主要技术指标等巡检设备技术方案,研制出巡检设备并在该试验线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铁车辆合成闸瓦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铁路车辆应用的合成闸瓦技术,并对地铁车辆使用的合成闸瓦特点进行探讨.提出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摩阻材料的地铁车辆合成闸瓦初步技术方案,重点解决适用于地铁车辆制动工况的关键技术,包括耐热高聚物的改性和应用研究、增强材料的应用研究和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并对合成闸瓦的生产工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铁路全面实行现代化提速的大形势下,不断吸收和引进先进的运输生产工具,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运输生产等系统的安全系数,是车辆部门、运输部门当前非常关心的技术问题。为了确实保证客车车辆运行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可靠、安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车辆乘务人员巡检工作的考核,我们深入铁路现场对车辆乘务人员的巡检工作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到现有的巡检工作中存在诸多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对重载铁路工务设备智能巡检终端架构进行了设计,开发了智能巡检移动应用端和平台应用端。结合朔黄铁路工务设备巡检作业需求,建立以作业票为驱动的标准化巡检流程,形成巡检作业闭环管理。使用智能巡检终端实时采集工务设备病害信息,实现工务设备检查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动关联、分类检索、多维分析等功能。在朔黄铁路线桥隧中试用表明,采用智能巡检终端能提高巡检作业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辆结构形式和功能配置的多样化,给地铁列车互联互通带来一定困难.针对目前我国地铁车辆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多样性开展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修改完善当前地铁车辆技术条件,编制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4种车型技术规格书.分析技术规格书中车体技术条件与既有地铁列车执行标准及规范的主要差异,为标准化地铁列车研制项目技术创新成果的...  相似文献   

19.
A型地铁车辆轴重达到17 t,超过标准的要求。标准对车辆轴重限制主要基于当时具体情况(速度、载重等),随着地铁技术的快速发展,轴重已经成为制约地铁车辆性能提升瓶颈。研究了相同结构下2种轴重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型地铁车辆型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2种轴重车辆稳定性、平稳性、曲线通过性能等指标相差较小,且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此外通过现场型式试验发现轴重17 t地铁车辆对应的动力学方面都具有较为优秀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标准要求。分析结果表明:2种轴重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基本一致都达到设计要求。在兼顾车辆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轴重限制放宽到≤17 t是合理并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沈阳地铁2号线地铁车辆总体布置和车辆的技术规格参数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列车控制和诊断系统等主要部件,并对沈阳地铁2号线地铁车辆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