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中对加速车内噪声的粗糙感进行了分析和改进。首先通过对加速车内噪声频谱特性的分析,确定了半阶次噪声是引起车内噪声粗糙感的主要原因。接着对可能的传递路径进行了排查,结果表明车内的半阶次噪声主要来自于动力总成的振动,并通过变速器悬置侧支架传递到车内。最后采用了降低动力总成悬置刚度和提高悬置支架动刚度的方案,有效减小了车内噪声的粗糙感,提高了整车加速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某轻型卡车车内噪声整体偏大问题,通过OTPA(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试验,得到车内噪声的主要路径贡献量。对车内噪声峰值进行传递路径分析,得出引起车内噪声偏大的主要传递路径。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荣  万钢  左曙光 《汽车工程》2007,29(8):635-641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结构传递和空气传播噪声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进行探讨,通过燃料电池轿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试验,测量并计算得到传递函数,结合实际激励进行车内噪声合成,合成结果和原始声音比较接近,结构传递噪声是主要成分,最后通过路径贡献分析识别出主要传递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利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车内轮胎空腔噪声的传递路径进行了识别和优化。首先建立了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找出对车内的轮胎空腔噪声贡献量占优的传递路径;接着通过CAE仿真确定了这些传递路径上需要优化的部件,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很好地抑制了车内轮胎空腔噪声,验证了采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来优化车内轮胎空腔噪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传递路释分析(TPA)方法对某一新型轿车进行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分析,首先运用TPA方法拟合测试数据以求出路面对轮胎的轮心激励值,再将该值加载到CAE模型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车内噪声。数值模拟计算中发现乘用车后轴对整车噪声的贡献大于前轴,说明需要对乘用车的后轴进行改进;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路面噪声的实际测试数据,发现分析误差可接受,完全可以反映出车辆车内噪声特性,验证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车内噪声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车型开发过程中车内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支承为该车辆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识别出异常噪声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对发动机支承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承使车内右后座位处500 Hz附近的声压敏感度峰值降为原来的50%;倍频带噪声级下降了约3 dB;主观评价显示该异常噪声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某一新型轿车进行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分析,首先运用TPA方法拟合测试数据以求出路面对轮胎的轮心激励值,再将该值加载到CAE模型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车内噪声。数值模拟计算中发现乘用车后轴对整车噪声的贡献大于前轴,说明需要对乘用车的后轴进行改进;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路面噪声的实际测试数据,发现分析误差可接受,完全可以反映出车辆车内噪声特性,验证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车内噪声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某款国产SUV开发过程中出现路面激励而引起车内后排乘员噪声的问题,本文利用传递路径分析理论,分析车内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关系以及传播路径,建立整车振动与噪声分析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分析路面激励通过车身结构而引起车内振动与噪声的传递路径,对影响比较大的几条传递路径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目标值。最终,通过对样车进行试验,车内后排低频的隆隆声消失,达到了期望的效果。该分析方法对车身及整车的NVH分析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频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容易获取振动信号的频谱特性,但难以与车内主观感受相结合,导致分析效率低和误判的缺陷。为了解决此问题,研究了基于时域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与车内噪声品质的相关性。利用声品质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的回归方程建立了声品质评审模型,设定了目标参数,再利用时域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可靠的传递路径的分析模型。最终通过对动力总成噪声的时域特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到了不同激励源的车内贡献量,对传递路径进行优化后,降低了5 dB(A)的发动机2阶噪声声压级,提高了车内声品质。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车内噪声测试分析及改善思路.以工装样车车内噪声明显问题为例,从结构传递噪声和系统噪声两个方面,对试验样车进行了各种道路试验,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各项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内噪声对汽车的舒适性影响较大,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车内噪声已成为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对某国产轿车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噪声对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研究,得到其发动机舱和驾驶室噪声信号,然后基于数字信号分析技术,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对该车乘坐室内多点声压进行了测量,并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各测量点与驾驶员右耳声压的互相关性以及能量的传递,分析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识别方法,并且提出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轿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阐述了控制某装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国力的车内噪声的系统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振源,识别出发动机固体振动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且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副车架悬置管的橡胶支承元件弹性特性的修改控制发动机振动向车内的传递;通过对车身顶棚结构板件的动力修改控制车身板件的振动。对改样整车的试验得到满意的降噪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款乘用车小油门加速过程中车内噪声粗糙感明显的声品质问题,首先对噪声时域数据进行频谱特性分析,得到造成噪声粗糙感明显的原因是车内半阶次声压幅值调制。其次通过传递路径试验分析,确定车内半阶次激励源是发动机半阶次振动,主要传递路径是动力总成悬置。最后通过提高前围隔音量,优化悬置刚度及降低空调管隔振垫硬度,明显降低了车内噪声的半阶次特征,加速声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汽车车内噪声的过程中,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是一个难点。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以某轿车为例,建立车内声学空腔边界元模型,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仿真;通过对声传递向量以及声压频响函数的计算,进一步对低频段的噪声贡献量分析,为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选取车内驾驶员右耳畔声压响应的6个峰值点,采用幅值—相位图对场点声压进行模拟,对车身板件声学贡献量进行排序,发现防火墙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振动对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可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改进设计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NTF(Noise Transfer Function)的原理,并分析了动你力总成振动传递路径.文章描述了通过NTF判断噪声问题根源的分析思路.本文提出了在动力总成质心位置施加扭矩来计算NTF的新方法.本文建立了一款微车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对车内127Hz噪声峰值的可能贡献通道,包括动力总成悬置、排气系统对车内结构声的传递通道.然后,对这几条传递通道进行了NTF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动力总成悬置传递通道是主要的贡献通道.对安装有后悬置的横梁进行优化后,使得这个频率的车内噪声峰值降低.  相似文献   

16.
某轻型客车在定型试验过程中发现车内噪声偏高,为此对试验车进行了分析,从隔声、吸声和减振的角度制定了降噪方案。通过采取使用声学包材料,结合气密性试验封堵气密性泄露点,提高整车密封性,减少噪声传递到车内的路径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车内噪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某越野车的车内噪声,运用板件声辐射理论,从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等3个方面对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车身模态和板件平均振动传递函数分析,提出了降低后桥高度、轮边减速器改用高精度斜齿轮、增加立柱和敷贴阻尼片等降噪措施,有效消减了车内某些中高频噪声。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改进后的车内噪声达到目标值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焕广  杨晋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8):93-95,112
为了消除进气系统带来的车内噪声问题,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源-路径-响应”的分析思路,总结了进气系统噪声问题的传递路径,结合某轿车进气系统轰鸣声问题的改进,发现结构传递路径和空气传递路径对该进气轰鸣声均有重要贡献,通过降低空气滤清器安装点橡胶软垫的硬度和加强安装点车身侧支架,可有效降低车内轰鸣声。  相似文献   

19.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微型车车内噪声道路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针对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微型车车内噪声问题进行振源、传递途径以及主要贡献板件识别.分析中分别加速工况、回馈制动工况和匀速行驶工况下车内噪声和结构振动信号进行测量,通过对试验数据时间域、频率域、阶次跟踪分析发现:轮毂电机引起的6阶振动是车身结构振动和车内噪声的振源;不同频率范围内车身各结构板件对车内噪声有不同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试验结果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的进一步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鉴于随着后视镜、A柱、天窗等部位的气动噪声源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车底高速气流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中对汽车底部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噪声进行研究.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车模型车体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结果表明,声压激励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湍流压力激励,车内噪声随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