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丰田 《水上消防》1999,(10):17-20
《船舶避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学习《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全文的多媒体软件,经科技项目查新,在国内尚属首创。作者提出了对本软件开发研制的构思,并对软件的制作和适用环境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彭德洋 《世界海运》2007,30(2):50-51
为了充分发挥协议避碰的作用,分析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及协议避碰的性质,提出了协议避碰的适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此文联系《避碰规则》,分析了船舶在互见中与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过程中减速或停船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认识和运用协议避碰,论文分析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及协议避碰的性质,提出了协议避碰的适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曹麟 《航海技术》2002,(2):12-13
此文阐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不妨碍”与“让路”或“避让”的区别,并对我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内河避碰规则》(91)中的模糊条款徐祥孙在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以下简称《内河避碰规则》(91)或《内规》(91)]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条款较模糊。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选择了《上海港港章》、《上海港长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7.
《船舶避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学习《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全文的多媒体软件,本文提出了对该软件开发研制的构思,并对软件的制作和适用环境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邱云明 《天津航海》2003,(1):12-13,27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对若干条款的完善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修正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急迫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海运》2016,(5):15-18
现行适用的《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基本架构可追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1863年海上避碰规则》,尽管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对遇、交叉和追越局面的划分以及让路/直航的避碰模式仍然相同。然而,当今的海上避碰环境以及助航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已不能适用于海上避碰实践的要求,急需全面回顾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张重阳 《中国水运》2007,5(9):221-222
本文从我国履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的现状谈起,分析了在国内立法、船员教育、考试评估、海事管理和船舶设备监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向审核机制展示我国履约成果为目的,阐述了我国提交《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审核文件的大致分类和内容,希望通过对履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情况的分析和描述,引起我国海事各界对IMO自愿审核机制的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概述现行《巴拿马运河避碰规则》的特殊规定和要求,比较其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相应规定的差异之处,便于航行在巴拿马运河水域中的船舶掌握和遵守当地的特殊避碰规定。  相似文献   

12.
VHF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避碰中的应用越来越被航海人员所重视。如果使用得当。可作为协助避碰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对于VHF通信与避碰规则之间的关系,不少驾驶员认识不啼,过于强调VHF的作用而疏忽了对规则的遵守,导致碰撞事故频频发生。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案例分析,提出了正确使用VHF协助避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些条款的分析,针对当今CEDIS发展提出地《规则》的修改意见,建议采用一套适用于任何能见度下的行动规则。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渊源看其存在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梳理和厘清现行《避碰规则》中对遇、交叉和追越等局面及按是否互见区分两套行动规则等基本概念的渊源,认识现行《避碰规则》基本构架的由来,初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为《避碰规则》的修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英国皇家航空研究所卡尔瓦特避碰法则和《国际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原则,结合国内、外碰撞案例所提供的经验,建立全方位数模,编程用计算机求得全部避让信息,并设计船舶避碰图和ARPA的碰撞危险区图形。避碰图给出了具体执行《规则》的全方位避让航向或航速,方便驾驶人员用心算法快速决策避让行动。ARPA的碰撞危险区图形可提高ARPA的性能,充分给出单船和多船的全部避让信息,驾驶人员可择优选用最佳避让方案,该图形亦为研制混合型ARPA(矢量型加CAD型)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针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1989年修正案对“分道通航制条款”的修改决定,就如何使用沿岸通航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新条款提出笔者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此文提出解释《避碰规则》时应中文解释与英文解释相结合,并举例may和shall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减少两船间的碰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碰撞事故发生后划分双方的民事赔偿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则》自生效以来,历经数次修改,已逐渐走向完善。但是,纵观《规则》全文,仍有不足之处,个别条款仍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避让行动有效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避免碰撞的行动”第四款要求,讨论“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的适用、含义与判断,最后就避碰决策中避让行动的评价分析查核与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中分析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般定义”中机动船的含义,结合引用机动船条款的适用情况以及《规则》条款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机动船在《规则》条款中的外延和具体含义,为船舶驾驶员理解和运用《规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