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我国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中沥青路面设计层底拉应力指标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对设计指标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当前沥青路面的损坏特点及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考虑了不同层间粘结条件、以弯沉、沥青层最大拉应力、半刚性层底最大拉应力以及剪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比较了新设计方法及2006版规范设计方法的计算差异,并以湖南省邵永高速公路实体工程为例介绍了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姚祖康 《公路》2003,(2):43-49
本文在回顾我国历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指标的演变后,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路表弯沉和拉应力设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抗裂排水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我国规范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比较,提出了设计方法之间的异同点,主要的不同点有设计指标、材料的设计参数,并进行了试验分析,建立了土基CBR值与土基回弹模量E0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研究中法规范沥青路面之间的异同点,从结构设计体系、路面结构分类、设计方法和指标及结构设计参数四方面出发,进行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化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法规范对面层功能的定位不同;路面结构分类方面虽然种类不同,但整体内容类似,仅全厚式沥青路面法国规范进行了详细地规定,而我国未写进规范;在设计指标中,法国规范无对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设计指标规定;中法规范在土基模量的确定上差异较大,主要不同点在模量的确定与垫层设置的先后顺序上;结构设计参数中,细化程度:中国规范法国规范,贴合实际程度:法国规范中国规范。  相似文献   

6.
针对各国沥青稳定+无机结合料稳定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结构形式、破坏类型、病害成因、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该文对此类沥青路面当前国内外所选取的材料类型与结构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此类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类型及病害成因,探讨各国在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方面的差异,并总结各国的病害控制类型和设计指标,据此推荐了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的材料、结构组合与设计指标,为此类沥青路面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法美三国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对比,分析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局限性。依据我国最新版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结合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特点,推荐适合我国的长寿命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并选取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以及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作为设计指标,分别用以控制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损坏以及沥青路面变形。运用多因素多指标的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各个路面结构层参数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数据表明,沥青层厚对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法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将两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设计理论及指标、设计参数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法国是将路基路面作为整体进行设计的,路面结构类型除比中国多了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外,其余路面结构类型相似。两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相同,但法国路面设计指标比中国少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和沥青面层低温开裂两个指标。两国设计均包括结构层组合与厚度拟定、设计参数和方案确定与验算,但设计参数取值或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两国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混合料设计,但法国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联系更紧密。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沥青路面设计特别注重路面抗冻性检验,而中国只建议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考虑。研究成果不但有利于完善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而且能为援非道路建设者快速了解法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弯沉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通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的变化,以及美国MEPDG设计方法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弯沉指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角度出发,对弯沉指标的力学含义、工程意义以及设计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状况,分析了弯沉指标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终指出,完善弯沉设计指标是完善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中的辩证规律,探讨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指标,以及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材料组成设计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为科学地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沥青的胶体结构及其感温性能机理,指出沥青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提出沥青老化行进性观点。阐述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和过程和温度失控对沥青质量的影响,提出沥青混合料在加热拌和过程中温度控制要点和沥青摊铺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沥青改性与掺加矿物纤维的差别与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舒翔  刘立新 《公路》2005,(9):171-176
沥青的弹性模量(粘度)、屈服强度及韧性直接决定了沥青路面的各种力学与使用性能。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旨在提高沥青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韧性,本文分析与研究了沥青改性剂“合金化”及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区别。在阐述了“沥青+纤维”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同时,通过比较改性剂及纤维的增弹、增强及增韧效果与倾向,指出了“沥青+纤维”复合材料化是沥青路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乌尔禾天然岩沥青作为改性剂,通过对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确定乌尔禾岩沥青改善塔河90A沥青俱佳的搅拌时间和溶入温度,为使乌尔禾岩沥青在道路沥青改性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试验参数对乌尔禾岩沥青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改善效果的影响,为岩沥青改性沥青施工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中进行了乌尔禾岩沥青改性塔河90A沥青的不同搅拌时间和不同溶入温度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融入温度和搅拌时间的不同会使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程度不同,产生改性效果的优劣。结果得出,新疆乌尔禾岩沥青改性塔河90A沥青的最佳搅拌时间为25min,最佳融入温度为150℃.  相似文献   

14.
新型温拌添加剂对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asobit温拌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温拌技术之一,但该技术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一直被国外所垄断。在国内,温拌添加剂研究与开发也很多,可是性价比普遍偏低,研发的温拌添加剂与Sasobit温拌添加剂对沥青降黏效果和其它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报道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首次比较研究了由有机添加剂OMD、塑料再生蜡ROW和无机稳定剂ISD三种成分自主合成的一种新型沥青温拌添加剂OCAA与Sasobit温拌剂对基质沥青、成品改性沥青的黏度效果和常规性能影响情况,发现该温拌添加剂对沥青的降黏效果和常规性能影响不仅与Sasobit温拌剂相近,部分性能甚至更优,更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沥青橡胶设备与沥青橡胶试验路的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湿拌法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外沥青橡胶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最后结合中国引进的第一台进口沥青橡胶加工设备,分析了该设备在广东中山沥青橡胶试验工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0引言 近年来,泡沫沥青作为稳定剂和再生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层稳定和冷再生技术,而且由于泡沫沥青施工和易性良好、性能可靠,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应用到目前备受关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湖沥青中地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组分分析法对国内常用基质沥青品种和湖沥青中地沥青的组分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号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小,原油种类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大;湖沥青中地沥青饱和酚含量明显低于基质沥青,沥青质含量明显高于基质沥青,造成湖沥青粘度增大。由胶体结构理论可知,湖沥青中地沥青C/H较大,沥青质沉淀析出,结构稳定,加入到基质沥青中不易被溶解,可提高湖沥青改性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布敦岩沥青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布敦岩沥青抗滑表层路面的施工经验,论述了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点,可作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可以显著减少沥青路面一些早期损害,通过采用ABAQUS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设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分析路面结构应力和应变的影响。从结构角度提出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性能的要求,并且对设置排水基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的力学参数,采用力学经验法对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岩沥青改性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改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