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从转向架固定轴距数值,中央悬挂装置结构与悬挂形式和转向架牵引装置结构方案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我国高速客车转向架设计问题。参照国内外高速客车转向架的结构参数及实践经验,建议我国的高速客车采用固定轴距为2500mm,带侧滚减振装置的空气弹,节点的中央单拉杆式牵引装置的转向架。文中列举了日本等六国高速客车转向架的主要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频率响应函数估计的试验研究方法,并以构架振动为输入、车体响应为输出来研究车辆的二系悬挂减振性能。分析表明,SW—160型转向架的二系悬挂在0.5Hz和1.7Hz附近有较高的横向传递率,而209HS型转向架在1.8Hz附近的垂向传递率比SW—160型转向架高。运用SPAMP方法找到了SW—160型转向架横向传递率较高的原因,据此调整了二系悬挂,重新进行了在线测试和试验分析。构架至车体响应的频响函数估计表明,调整二系悬挂后,SW—160型转向架在0.5Hz和1.7Hz处的横向传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横向减振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构架振动为输入、车体响应为输出的频率响应函数估计的试验研究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来对比分析和研究车辆二系悬挂的减振性能。运用该方法,对装用SW160转向架和209HS转向架车辆进行了在线运行测试,并对其二系悬挂减振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SW160转向架的二系悬挂在0.5Hz和1.7Hz附近有较高的横向位移传递率,而209HS转向架在垂向的1.8Hz附近的位移传递率比SW160要高。运用SPAMP方法找到了导致SW160转向架横向传递率较高的原因后,更换了二系悬挂元件,重新进行了在线测试和试验分析。构架至车体响应的频响函数估计表明,更换二系悬挂元件后,SW160转向架在0.5Hz和1.7Hz处的横向位移传递率峰值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表明该转向架的横向减振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径向转向架DF8B机车垂向异常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F8B机车采用引进径向转向架技术后出现的垂向振动加速度超标问题,分析比较机车实测振动频率成份和悬挂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对悬挂参数和转向架结构的分析,确定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转向架随动式制动装置的布置方式,当轮对受到线路轨缝垂向冲击激励时,该装置的摩擦副不能顺畅滑动,使一系垂向弹簧两端瞬间形成刚性连接,导致机车产生非正常垂向振动。由简化模型计算表明,在摩擦副的作用下,机车车体的垂向频率响应发生了变化,在6 Hz有一个响应峰值,这就使机车8.4 Hz的一阶垂弯振动较易激起,如果去掉该摩擦副,则试验中得到的8.4 Hz的较大响应可望消除。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由国立鄂木斯克交通大学研制的用于货车转向架悬挂减振系统的补偿装置。详细阐述了该装置的试验情况和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客车振动故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客车主要由车体及起承载、走行、导向作用的2个转向架组成,转向架上有弹性较大的两级悬挂装置.当客车运行时,由于轮轨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产生了各种垂向和横向作用力并引起车体的各种方向的振动,使旅客产生不舒适感,严重者可能危及行车安全.1997年铁路大提速以来,太原车辆段已多次出现客车的横向、垂向振动等故障,经过认真检查和分析,最终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垂向振动舒适性,文章以某快速地铁车辆的中间车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弹性车体模型,再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考虑车体弹性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转向架悬挂参数和设备悬挂参数为优化对象,对车辆垂向振动特性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后的一组悬挂参数,车辆垂向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Monse.  D 《国外铁道车辆》2000,37(5):1-7
9 一系悬挂转向架 一系悬挂转向架也叫做轴箱弹簧转向架,通常是作为提供给特种运用服务的优质转向架。在这种型式转向架上,其主弹簧和阻尼是装在轮轴系统与转向架构架之间的,因而垂向和横向弹簧挠度和阻尼与最小的簧下重量一起就直接作用于转向架轮对运动。随之带来优良的垂向和横向运行品质,以及高速蛇行稳定性和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 提供的这种基本结构是在运用于欧洲的转向架系列结构基础上设计的,在最新专门设计中,还结合了摆吊式横动和迫导向功能。图18为一种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铁路机车油压减振器在线测试系统硬件与软件,通过对SS9型电力机车油压减振器在线检测得到了大量数据,填补了国内油压减振器在线检测领域的空白.油压减振器在线检测数据能为机车油压减振装置的合理设计及机车车辆转向架悬挂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计算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虚拟激励法求解轨道车辆的垂向振动响应,建立某型车辆的垂向动力学模型,求解车辆的垂向振动响应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传统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虚拟激励法适合于求解车辆的垂向振动响应,并且计算简单.在频域内对车辆垂向振动响应的分析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车体、前后转向架以及一位轮对的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和振动主频均增大,轮对的垂向振动经一系悬挂传到转向架,再经二系悬挂传到车体,其振动频率f降低,振动幅值迅速减小,传到车体上时振动已变得很弱;f>5Hz时,车体、前后转向架和一位轮对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均随着一系阻尼器两端橡胶节点刚度与一系弹簧刚度比值的增大而增加,尤其是车体和前后转向架的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变化更为明显,因此降低橡胶节点的刚度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轨道车辆频域模型的二系垂向悬挂元件状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轨道车辆动力学的频域模型对悬挂元件的状态监测问题展开讨论。以二系垂向悬挂元件故障为例,应用聚类经验模型分解方法(EEMD)分析悬挂元件故障对车体加速度的影响,并基于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动力学联系,设计了状态监测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悬挂元件的故障发生在前转向架或后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特性造成的影响不同,有必要对前、后转向架的悬挂元件分别建立状态监测变量;数值仿真试验说明,本文设计的悬挂元件状态监测算法能有效识别分属前、后转向架悬挂元件的工作状态,满足实时状态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军 《铁道车辆》2000,38(Z1):63-66
就原北京地铁转向架构架电机悬挂处产生裂纹的问题,从构架有限元、转向架垂向平稳性及电机垂向振动加速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同时介绍了V型橡胶堆在该转向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分别建立了直接驱动转向架铰接构架和焊接构架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在直线和曲线上的仿真计算,分析了一系悬挂垂向刚度KZ和一系垂向阻尼系数DZ对2种方案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KZ或者DZ较大时(本模型中KZ大于1.8MN/m,DZ大于50kN.s/m),铰接构架转向架的轮轨间垂向动态相互作用要明显小于焊接构架转向架,且铰接构架转向架在小曲线通过时的防脱轨安全性要高于焊接构架转向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型只具有一级悬挂装置的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技术要求,研制开发了一种低径向刚度的弹性车轮。弹性车轮采用双圈式承剪型减振橡胶,能够有效降低车轮的径向刚度,可替代传统转向架的一系减振。根据车轮运用条件要求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性车轮各项性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铁道车辆垂向主动悬挂的预见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4轴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4轴客车车辆的6自由度垂向主动悬挂的动力学模型。主动悬挂的常规控制策略往往对系统本身因素所引起的响应滞后问题表现出无所适从,因此,借助测定的未来目标信号或外扰,对主动悬挂设计一个预见控制器来抑制车辆系统的垂向振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见控制策略使车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幅值降低60%,转向架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幅值降低30%左右,同时系统可按设定目标值预见步数为20提前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16.
从车辆动力学和振动传递两方面研究了跨座车二系悬挂系统对于整车垂向平稳性以及减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沙漏弹簧对于车辆垂向运行平稳性指标的影响,给出了沙漏弹簧最佳刚度和阻尼系数。其次,采用归纳谱的方法对实测车辆振动数据进行了归纳处理,并进行了二系悬挂分层传递率的计算,对二系悬挂系统特性进行了减振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二系悬挂系统垂向分层传递率波动较大,高频存在振动放大情况;横向分层传递率较为稳定,横向振动能量得到较好的衰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转K6型转向架减振系统对C80型铝合金敞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特组织了一次线路动力学试验。试验对象共计3辆装用不同减振系统的C80型铝合金敞车,减振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斜楔材料及枕簧和减振弹簧刚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换装组合式斜楔减小转向架系统的相对摩擦系数,可以明显改善车辆的垂向振动性能,使空、重车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及垂向运行平稳性指标降低,并且对车辆的横向力、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还表明,降低转向架减振系统的弹簧刚度对降低车辆的轮重减载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地铁车辆转向架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说明该车悬挂系统参数的选取对车辆垂向动力学的影响,建议采用更优的一系弹簧的刚度值及牵引杆的刚度参数,使列车在垂向方向的平稳性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对一系悬挂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是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章简要分析了EMU250转向架一系悬挂结构与原理,设计了一系悬挂组对滚动与滑动加载2种试验方案,重点分析了滚动加载试验方案,研究了一系悬挂垂向刚度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一系悬挂垂向刚度呈正线性,疲劳次数对刚度影响较小,试验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研究成果对轨道车辆一系悬挂的研发和试验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日本磁悬浮车辆一系、二系悬挂系统采用半主动拉制和主动控制后的垂向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