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答疑     
问:我公司某轮在某港PSC检查时,检查官员指出该轮左右舷的救生艇在横倾20°时,救生艇放至艇甲板时距艇甲板船舷约1.5m,人员不能安全顺利登艇,不满足SOLAS公约第Ⅲ章第11条救生艇筏的集合与登乘布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里福尼亚”号船员的获救 1970年2月9日,强冷高压席卷北太平洋西部,日本房总半岛东方的洋面上,3万总吨满载铁矿石的“加里福尼亚”号已经艰难地挣扎了一整天了。夜幕降临,巨浪发起了总攻,强度本就不足的船体终于在阵阵颤抖中,伴着最后的呻吟被击破。第二天,她那庞大而沉甸的身躯开始下沉。一切自救都已无效,船长发出了“SOS”,并下令弃船逃生。全船29条生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生死搏斗。 5名船员登上了悬吊在离海面13米高处的右舷救生艇,开始降放时,突然,前吊艇索崩断,剎那间艇首急遽下堕,艇上的人全被掀入海中,幸亏伙伴们奋力抢捞而被救起。左舷救生艇降放也不顺利,由于吊艇索制动器失灵,在重力作用下,艇从高空狠狠地摔  相似文献   

3.
【案例】 2008年2月11日,中国籍某轮在澳大利亚GEELONG港接受了PSC检查,AMSA检查人员特别对两舷救生艇作了非常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静水压力脱钩装置的静水压力浮体有松动现象,进一步发现左右救生艇静水压力脱钩装置已与艇体脱离,随后又发现该装置附属的直通舷外的进水管被船员用木塞塞住,该轮由于此项缺陷被滞留。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救生艇的喷水试验,油火灾试验以及救生艇内热流物的计算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测试了水的光谱吸收系数和喷水的吸收率,以了解起火时喷水对救生艇外表面的效果。这些参数也适用于登船甲板上水冷却装置的设计和确定艇体外表面上的水流速度,以防大火包围的油舱发生爆炸。2)在水池中对现行救生艇进行了四种火灾试验。所测得的艇内表面温度与艇内空气温度同根据救生艇热流模拟模型计算的温度值极为吻合。3)提出了无需对现行救生艇进行耐火试验即可估算救生艇耐火能力的另一种代替方法。  相似文献   

5.
英国罗亚尔公司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救生艇。它的艇体、甲板和上结构均采用高强度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救生艇能有效地防止渗水、漏水,能抵抗5级风浪,当艇体倾覆后能很快地自行扶直。艇壳结构采用“三明治”式:两层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增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夹”住一层低密度聚氯乙烯。该艇的艇体分隔成5个水密舱,可分别作为锚链舱、前储存能、救生舱、操舵室、燃料船和备件能。它的甲板弦弧线呈下垂形,以降低干舷,这有助于将遇险人员拖上救生艇。用复合材料制造救生艇@李惠萍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SOLAS公约规定:船舶救生艇必须配备紧急释放装置,使人员全部登艇后,能在艇内操作释放救生艇。在船舶日常工作中,由于人员的后期保养不当厂家安装或设计缺陷,导致部分船舶的救生艇紧急释放装置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船舶应仔细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应急设备随时可用。1重力倒臂式救生艇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有观 《航海》2009,(2):42-42
英国罗亚尔公司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救生艇。它的艇体、甲板和上层结构均采用高强度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救生艇能够有效地防止渗水和漏水,能够抵抗5级风浪,当艇体倾覆后能很快地自行扶直。  相似文献   

8.
救生艇事故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浩 《航海技术》2000,(2):20-21
救生艇事故除了个别人为或偶发性因素外,应该说是可以预防的。救生艇常见的事故有:收放艇时艇钩伤人、单侧自动脱钩、艇钢丝破断、人落水、艇桨叶缠绞艇缆、救生艇水容器冻裂等等。对照这些事故,现列举工作中注意事项,以利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注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抛落式救生艇是目前最有效的海事救助设备之一,在遇到事故后由高度较高的母船甲板上自然下滑至水中,在进水瞬间受到强大的水上撞击,为了保证艇体结构、艇内设备和内部人员不受损害,抛落式救生艇的强度在工程设计需要重点进行考虑。本文主要介绍逆思考的工程设计基本原理,通过逆向思考研究抛落式救生艇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些问题,通过梳理抛落式救生艇的一般思路和求异规律,探讨抛落式救生艇外形构造和内部工程设计的改进方案,为抛落式救生艇的设计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挪威一家公司已研制成一种救生艇从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吊放的专用吊艇柱,这种吊艇装置在放落高度很大遇到强烈的横风时不致使救生艇与平台的立柱发生碰撞。吊艇装置系一台带绞链式吊臂的吊车(见图),被吊放的救生艇用两根吊索悬挂在吊臂上。当要放落救生艇时,第一节吊臂就下放到水平位置,随后第二节吊臂便可伸展至最大的跨度,并与钻井平台保持垂直。最后,救生艇被下放到海面,并借助艇上的动力驶离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