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世杰 《路基工程》2010,(3):246-248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采用注浆技术对既有铁路路基采空区进行了治理加固。施工中对注浆顺序、止浆工艺等关键技术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充填了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使路基下沉病害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神朔线小煤窑采空区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伟 《路基工程》1999,(5):49-51,60
用钻孔灌浆方法加固小煤窑采空区地基,提高承载力,增强其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是近年来铁路通过小煤窑采空地区的一种常用的工程处理措施。本文阐述神朔铁路桥头镇小煤窑采空区地基加固处理的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并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佟海宁 《路基工程》2016,(1):178-181
某Ⅰ级新建铁路下伏多层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采用探灌结合、先探后灌、边探边灌,追踪布灌的动态施工方法,对多层采空采取下行式分层全充填压力注浆。同时,对大空洞结合灌注粗骨料进行注浆加固,使采空区得到合理加固,不但空洞不遗漏,且节约了钻孔和注浆工程量。  相似文献   

4.
地下采空区加固范围的数值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龙山发电厂一期铁路专用线采空区的注浆加固范围和沉降控制研究,运用FLAC3D对不同加固范围情况下的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陆延棋 《路基工程》2014,(1):197-200
以黏土固化浆液对枣临铁路DK5+005~+818段小煤窑采空区加固为例,从确定处理方案、注浆材料选择、质量检验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工程实践证实,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工合成材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迄今为止仍是一种应用实践远远超前于理论研究的技术.通过采用土工格栅加固处理某地方铁路一小型采空区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验证计算理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勘察与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空区是公路设计中典型的不良地质之一,弄清勘察作用,查明采空区分布,理解注浆加固机理,掌握注浆法施工工艺,选择合理的注浆检测技术,对采空区的加固效果至关重要。以某高速公路穿越下伏采空区为依托,阐述了采空区的勘察方案与加固措施。实践证明,该工程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傅毅静 《路基工程》2013,(6):208-212
采空区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无法绕避时,须采用合理的方法予以整治,达到工程安全的目的。结合南钦铁路煤矿采空区现状情况,评估采空区危险性与变形预测。评估结果显示:由于采空区上方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将导致整体下沉致灾的危险;变形预测结果大于规范要求。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工程处理,确保铁路的营运安全。  相似文献   

9.
对采空区地表沉降量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了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案及加固设计计算。工程实例表明,高压旋喷桩对地表沉陷引起的地基承载能力下降及不均匀沉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加固方案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鲁 《隧道建设》2014,34(6):539-545
为解决过煤层采空区分布区及水源地保护区铁路选线难题,依托山西某煤运铁路通道,提出下穿煤层采空区,上跨水源供给稳定饱和水位的隧道方案思路。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综合地质勘察技术方法及手段,用于煤层空间分布及水源饱和水位的勘探,并借鉴煤矿工程、铁路工程及地下工程经验及理论,结合数值模拟提出煤层采空区下铁路隧道65 m的安全覆岩厚度,为方案论证及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合肥至福州高速铁路采空巷道上方官山底特大桥群桩基础为对象,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采空巷道上方桥梁群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得出不同工况下群桩的桩轴力、桩侧摩阻力、桩间土应力、桩顶应力和桩荷载分担比等受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承台刚度较大,桩身较长的情况下,采空区对桥梁群桩基础受力影响不大,群桩基础能很好地对采空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张鹤 《路基工程》2021,(5):40-44
通过分析既有资料并与实际工作案例验证相结合,梳理出采空区铁路选线野外地质调查评价具体工作方法,理清重点问题及解决对策。该方法在实际案例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应重视在采空区铁路选线中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作用。建议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交通工程地质选线工作前移至区域路网规划阶段,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冯敏  孙韶峰  林安宁  王勇 《隧道建设》2010,30(2):212-215
在兰渝铁路黑山隧道出口湿陷性黄土浅埋段下穿民居施工中,综合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变形特性,以控制地表沉降变形、保证施工安全为主要目的,采用中管棚配合小导管超前预支护,使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加密型钢架加强支护,通过围岩监控量测动态调整支护参数,并配套采取初期支护增设套拱、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变更为模筑(吊模)C45混凝土、增设锁拱锚管等措施,安全顺利通过下穿民居段。  相似文献   

14.
张恒  陈寿根  向龙 《路基工程》2011,(6):115-118
榆神高速公路沿线存在大量的天然风积沙,利用风积沙填充采空区便成为一种经济环保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井下测量、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的综合应用,准确地掌握了采空区的大小、范围及埋深;从地表局部塌陷和上覆岩体整体下沉两方面进行检算,得出了一套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试验,开发了风积沙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投沙技术,平均投沙率为50.2%左右,大量降低了采空区整治成本;利用施工质量控制+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钻孔取芯+压浆试验+全站仪+多点位移计,提炼出一套适合于采空区充填质量检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