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明华 《航海》2014,(1):12-13
被称为“航运业第四大公约”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劳工公约》)自2013年8月20日正式生效以来,目前已有超过50个国家批准并加入了这一公约,其船舶总吨位占全球船舶的75%以上。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未批准加入。“这一公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立法转化是不彻底、不完整的,与我国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位,拥有海员近65万人的现状,乃至建设海运强国的目标是不相一致的。”近日,来自海事院校、海员工会、船员外派和海事仲裁机构的专家学者、律师和企业高管在“香港旗海员劳动法规研讨会”上大声疾呼,海员权益保护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力图实现的目标,我国应尽快批准并加入公约,完整、善意地承担国际责任,确立国际公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宪法性依据,在海事审判中依法优先适用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23日,在有106个国家318名代表参加的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以104个国家赞成两个国家弃权的绝对票数通过了全新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该公约被喻为海员的“人权法案”,同时又被称作与SOLAS公约,MARPOL公约和STCW公约共同支撑国际海事法律的第四根支柱。2006海事劳工公约的诞生既是全球1200万海员的福音,同时也势必对整个海运界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事消息     
《水上消防》2013,(5):42-43
《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开始生效8月20日,《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MLC 2006公约)正式生效。该公约是在国际劳工组织三方框架下经政府、船东和海员三方取得共识后缔结的一部综合性海事劳工条约。公约将海员权益纳入统一的国际标准,有利于实现海员在船上的体面工作和生活。据悉,公约2006年在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获高票通过。按照规定,公约在合计占世界船舶总吨位33%的至少30个成员国批准书登记之日12个月后生效。作为MLC 2006公约的发起国之一,我国政府在公约的制定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船检》2012,(10):I0020-I0020
据ILO网站2012年8月20日消息,随着菲律宾批准了MLC,2006公约,这部为保证海员体面工作和生活的标志性公约满足了生效条件,即批约国达到30个.批约吨位达到全球船舶总吨的33%。这也就意味着.MLC.2006公约将于2013年8月20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5.
李桢 《中国海事》2013,(7):33-36
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即将生效的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将转向推动更多的国家批准《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文中阐述了《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与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5年2月初,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日内瓦举行雇主、海员工会和政府三方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185公约》的修订案,旨在寻求满足政府部门加强航海安全考量的同时,改善海员的福利待遇。
  《185公约》要求公约批准国向本国海员签发海员身份文件(SIDs),为持有SIDs的外国海员提供上岸休假、转船和过境的便利。但是《公约》自2003年批准以来,一直未能获得足够国家的批准,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的技术规范无法与现行多数国家使用的电子护照签发系统融合。本次三方会议,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提交国际劳工组织执行理事会正式通过。有关提案帮助《185公约》得到更广泛的履行。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海员的基本权利,促进海员体面工作,提高海员职业的吸引力,2006年2月第94届国际劳工组织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在整合以前39项海事公约和29项建议书最新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统一海员保护规范——《海事劳工公约2006》(MLC2006).公约生效条件为"合计占世界船舶总吨位33%的至少30个成员国的批准书已经登记之日12个月后生效",该公约将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和《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一起构成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在世界劳工史和海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信息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已获5国家批准 截至2009年7月30日.已有5个国家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这5个国家分别是巴拿马、巴哈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和挪威。其中,巴拿马国际船舶注册吨位排名世界第一,全球第二大船旗国利比里亚排名第二,巴哈马紧随其后,排名第三。(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0前言2006年2月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94届大会暨第十届海事大会上通过了一项旨在全面保障海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综合性《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2006)。公约对海员的工作条件、健康、安全、最低工作年龄、招聘录用、工作时间、船上居住条件等制定了国际统一标准,并规定:至少有30个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且其所属商船合计总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33%以上,交存批准文件之日起12个月后该公约将开始生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船检》2011,(5):I0019-I0019
利比里亚海事主管机关近期向船公司、船舶经营人、船长及授权的各船级社下发MLC-002海事通告,提出MLC-2006公约中关于船上工作船员的最低要求,包括最低工作年龄.海员体检证书.海员培训和资质要求以及海员的招募和安置四个方面.以保护人权、生命安全、船舶和货物安全以及海洋环境。除了MLC-001海事通告另有规定的之外,该通告适用于在MLC-2006公约适用的所有船舶上受雇、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规定应在合计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33%的至少30个成员国的批准书已经登记之日12个月后生效,极有可能在2011年生效。公约在内容上有正文条款、规则、技术守则三个层次,其中A部分为强制性标准,B部分为建议性守则。公约的内容有:一是海员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二是海员就业条件,三是船上居住、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四是为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及社会保障,五是符合和执行。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8月29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正式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批准书递交国际劳工局登记之日起一年后,将对我国正式生效。《公约》详细规定了海员的最低从业要求、就业条件、船上生活设施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等内容,明确了海员的权利和成员国的义务。《公约》在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获高票通过,其目的是实现海员体面地工作和生活,被称为海上劳动  相似文献   

13.
刘卫国 《航海》2014,(5):76-77
《2006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已于2013年8月20日生效,该公约是继SOLAS、MARPOL和STCW公约之后,成为国际航运法律法规的"第四大支柱"。公约(MLC)确立了海员工作最低要求;就业条件;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服务;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公约的遵守和执行等五个方面,是一部维护海员利益的国际法规。笔者提出了履约过程的困惑并给予了论述,以求获得保护海员的根本利益,为船舶正常运营在国际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06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已于2013年8月20日生效,该公约是继 SOLAS、MARPOL 和 STCW 公约之后,成为国际航运法律法规的“第四大支柱”。公约(MLC)确立了海员工作最低要求;就业条件;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服务;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公约的遵守和执行等五个方面,是一部维护海员利益的国际法规。笔者提出了履约过程的困惑并给予了论述,以求获得保护海员的根本利益,为船舶正常运营在国际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事》2014,(7):64-64
基里巴斯批准国际劳工组织海员身份证件公约 6月6日,基里巴斯共和国政府向国际劳工局交存了经修订的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185号公约)的批准书。该公约修订了1958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108号公约),规定了为海员签发有安全保障的海员国际身份证件,以便对海员在港口及边境通过时识别持有人是真正的海员。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正式批准加入海事劳工公约8月29日,经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正式批准加入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公约批准书递交国际劳工局登记之日起一年后,公约将对我国正式生效。公约规定了海员最低从业要求、就业条件、船上生活设施标准、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等内容,明确了海员权利和成员国义务。我国批准加入公约,将有利于加强海员权益维护,促进我国海运业健康发展。目前,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12日,瑞典正式批准2006海事劳工公约(MLC),成为第28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据悉,塞浦路斯和俄罗斯也将很快签署该公约。根据公约生效规定,30个以上国家批准,且这些国家的商船总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3%,在达到上述条件之日起十二个月后公约将全面生效。国际劳工组织(ILO)预计2012年底批约国数量就能达标。由此可见,MLC2006公约实施已进入倒计时。为了给国际海事劳工保护制订统一的国际标准,并确保新公约能获得广泛批准和有效实施,早在2001年,ILO理事会即通过决议,制订一部新的综合海事劳工公约,并于同年成立了高级三方(政府代表、船东代表、海员代表)工作组。工作组历时四年,于2005年完成了综合海事劳工公约草案,并提交至2006年2月7日至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劳工组织(ILO)第94届会议暨第十届海事大会,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批准加入《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2016年11月11日,中国批准加入《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该公约将于2017年2月11日对中国生效。中国在加入《公约》的同时,做出了如下声明:公约第15条第2、3项规定不适用于中国,公约不影响中国合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公约不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该《公约》于2015年4月14日正式生效,目前已在31个国家生效。芬兰于2016年10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国际上就有了诸如(1920年(海上)最低年龄公约(第7号)、《1920年(海滩)失业赔偿公约》(第8号)、《1920年海员安置公约》(第9号)、《1921年(海上)未成年人体检公约(第16号)》、《1926年海员协议条款公约(第22号)》、《1926年海员遣派公约》(第23号)等国际公约,据统计,迄今为止,国际劳务工组织保存的国际公约已经达近200个,其中与船员或航运有关的国际海事劳务工公约就有45个,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8月29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这部被称为海员"人权法典"的公约,在全球生效2年后,正式在中国落地,涵盖国家达到66个。我们采访了广东海事局船员处副处长毛洪鑫,请一直从事船员履约工作的他对公约进行一番专业的解读。珠江水运:请您简单介绍《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主要情况?毛洪鑫:公约涵盖了海员在船上工作和生活的各项权利,包括就业和工作条件、遣返、职业安全与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