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新模式,对于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生态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对城市雨水进行规划利用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含义及发展概况,研究了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目标与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在承德市开幕,论坛围绕"城市生态文明:复兴与转型"这一主题,以生态城市、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为中心议题,从指标与标准。技术与工程、科学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4个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有30位国际著名专家,百余位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3.
论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对建设立体化生态城市,解决环境、资源、人口危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日前获市政府批复。根据该规划要求,南京将新建5条雨水行洪通道,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南京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的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减少城市遇到暴雨时出现"看海"的尴尬。这份专项规划要求,南京市在原有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是上海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滨水景观.《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将外环外郊区段定位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结合近年来苏州河(青浦区)堤防专项维修工程中的经验,分析苏州河郊区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晓兵 《隧道建设》2014,34(5):397-401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在轨道建设前期如何前瞻规划、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沿线资源,探索适合的建设模式对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借鉴香港"轨道+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阐述城轨TOD与香港地铁"轨道+物业"的理念,分析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在大陆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轨道+物业"理念在深圳地铁6号线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将"轨道+物业"的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最后对国内城轨TOD成功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出让和储备机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规划接驳机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及技术规范支撑,加强法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学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对桥梁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桥梁景观设计满足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借鉴"绿色道路廊道"理念,以英国、荷兰等国已建的几座生态桥梁和国内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桥为实例,提出了"绿色桥梁廊道"概念,并对其在景观生态方面的作用和带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绿色桥梁廊道"将风景园林艺术应用于桥梁工程中,为城市、景区、保护区的生态桥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它不仅充实了景观生态学中"绿色廊道"概念,亦可促进城市生态规划下桥梁景观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桥梁结构也因此在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领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智慧交通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规划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整合交通地理信息、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建设实现公交查询、评估、规划及客流预测为一体的管理与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创建"公交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排水与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管网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对苏州市雨水管网现状,以及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完善雨水管网与城市防洪、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三方面的关系,按照建设生态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雨水处理回用的设想,以实现城市水安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14,(6):538-538
<正>广州东濠涌深层隧道尚未正式动工,新的深层隧道建设又纳入规划。2008年,广州市政府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责任状",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治水"。2016年底建成东濠涌深隧2020年建成猎德涌等深隧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年)》,明确了未来6年的治水任务。除了已经规划的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外,广州还将规划建设多条深层隧道工程。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于2012年开始规划,2013年通过环评。该试验段工程总长1.7 km,拟投资7.7亿元,原计划2013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并指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重要内容。上海辰山植物园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综合利用,在没有增加任何蓄水设施的情况下,已基本做到了植物园雨水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节约投资的节约型绿地的目标。同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上海地区绿地中"雨水管理"的概念,采用生态途经和措施控制雨水的径流和污染,减少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并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驾驶园》2017,(11)
正在北京日益成为一座"地铁上的城市"的今天,大概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北京的第一条地铁,也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1953年9月,一份名为《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报告,摆在中央决策层的面前。这份具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意味的《草案要点》,是在北京市委领导下,由国内和苏联著名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大西安快速路网现状及规划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进而提出路网优化建议。在优化后的城市路网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格局两个维度,提出适应新形势下大西安发展方向的项目实施计划,并从建设时序划分、建造技术提升、建设模式创新三个角度研究建设实施方案,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物流园区选址是其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选址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选址结果可靠性的评判标准,为此,引入贝叶斯概率方法开展了物流园区选址规划理论研究。借助EM算法和GeNie软件,构建了贝叶斯网络模型,挖掘出各影响因素间存在的内在因果和逻辑关系,量化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园区选址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建立了物流园区选址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并引入贝叶斯判别方法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优化了灰色模糊风险评估模型,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得出相应的选址风险系数与评估风险概率,完成了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等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方法建立的物流园区选址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物流量及交通区位等多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对物流园区选址结果的量化评价,降低了人为主观因素和客观数据的模糊性对物流园区选址方案的影响,有效提高了物流园区选址规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候选地点验证该选址模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西安建设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系数为4.030 1,处于低风险水平,依据总体风险概率确定低风险水平的可靠性为65.50%,证实了在西安建设物流园区(西安港)风险系数较低,科学可行,且西安港风险评估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国家环保部(环审【2017】36号)对《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至此,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可研报告审批所需各项前置性文件均已齐备。目前,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1号、2号、3号线,在建4号线、5号一期、二期,6号线一期、二期,9号线(临潼线)。本次批复的《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包括: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河岸带生态景观设计,正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蓬勃发展,不断更新。如今,更在设计中引入"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多元结合"的新理念,倡导建设一处既保证生态、景观、场地等功能,又体现场地文化内涵的城市河岸带;在满足城市与居民对于河岸带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城市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原则与先进的环保理念。然而,这样的生态河岸在规划与实施之后,却发现了许多生态、环境、文脉保护之间难以共存的问题。设计中对于体现人类文化与场所历史的设计往往只能够流于表面,体现文化内涵的小品设计在景观中显得格格不入,既不能很好地概括与体现场地精神,又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能源。生态保护与体现历史文脉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此出发,思考和分析既让生态、环境、文脉保护与目前的城市河岸带景观彼此相适应,又与城市不断更新相和谐的造景手法。并通过对城市河道的理论研究及部分实践的做法进行调研和资料整理,结合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深化课题。最后,归纳和总结出城市生态河岸带的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道路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建设生态道路的必要性和建设理念,从规划、设计、建设过程等方面研究了怎样建设生态道路,生态道路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的作用。为本地区生态道路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水生态环境重点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要求,并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雨洪管理问题。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住宅小区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对象之一。海绵型居住区通过景观设计的技术手段来力求创造自然与居住、人与环境的高度融合,以达到居住区空间内部与外部景观的和谐美。如何实现健康景观与居住环境的共融,恢复被破坏景观的再生与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景观界面的分析和规划设计,将人类传统文化和自然系统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环境危机,正是海绵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石狮市水资源缺乏,而管理和利用却呈现"多头治水"的现象,已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对石狮市水务一体化改革进行总结,介绍水务一体化改革后在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城乡易涝点整治、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水务融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改革存在的道路积水处理不清晰、行政执法不明确及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展开思考,可供其他城市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回馈社区型的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应当被倡导。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通过设施自身的功能与空间资源实现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以此来促进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节约土地空间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共同推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十三五"地铁建设规划,以即将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轨交14号线昌邑路站为样本,将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作为向导,针对拟建设站域提出了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场景化。最后,对空间、交通、功能等一系列构成要素在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综合服务设施中的互相关联及作用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探索出一种适应于研究样本及相似型样本的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