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室中扶手是地铁车辆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启动和制动过程中,客室中扶手会受到乘客较大的抓握力和冲击力,其设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安全。因此,地铁车辆内装中扶手的设计应在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乘客使用的安全性、手握的舒适性和普遍适用性。文章根据国内某项目地铁车辆客室中扶手设计,介绍了客室中扶手的设计原则、选材特点、组成、安装结构等,并结合乘客的站姿人体尺寸,提出了中扶手的设计高度建议,为后续地铁车辆中扶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科技期刊所面临的困境,是前进中暂时的困难。若能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一刊为主多种经营,注重社会效益,则期刊必然从经济效益中走出困境。针对《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杂志,提出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3.
钢轨探伤车超声探轮对中控制技术是探伤车高速检测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因对中控制技术不足易造成钢轨伤损漏检。在既有对中控制技术基础上,采用自主化技术研究全新的基于光电的对中系统设计方案。针对钢轨夹板和道岔的干扰问题,优化自动对中软件的钢轨廓形测量算法;针对不同偏移量的对中控制问题,优化对中控制软件的控制参数及控制算法。此外,根据现场用户静态测试需求,开展探轮自动对中系统静态响应指标试验;根据现场用户动态测试需求,开展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运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对中系统能够在60 kg负载情况下对5 mm阶跃信号的动态响应可上升时间57 ms、超调量18.6%、稳定时间156 ms,并在铁路线路实测中对中标准差可达到2.46 mm、极限偏差不大于7.19 mm,且无对中不良情况出现;全路60辆80 km·h-1的GTC-80型探伤车全部完成了激光对中改造,现场运用良好,设计的基于光电的超声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能够满足探伤车在80 km·h-1时的探伤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4.
黄臣 《广西铁道》2010,(3):31-33,38
针对柳州南车站中时指标超标,导致运输成本超支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中时指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升设备能力、优化运输组织、强化施工组织、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对策,以压缩中时,提高车站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西方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越来越多地受中国人青睐,然而,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中西方文化差异势必成为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因此,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积累、掌握、熟练应用英语词汇和语法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12,(6):101-101
俄罗斯《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纲要》中规定,应合理利用运输资源,使运输过程尽可能高效。客运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需要完善对客流的预测方法,在实际的运营活动中,采用信息技术,保障人们对运输服务的需求和对运输业发展预测的适时分析。预测的结果应能显示客运部门商业过程智能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分析构成,包括客运的计划和调整,财务与干部的管理情况,以及客运车辆的运用安排。  相似文献   

7.
在继电器接点控制的电路中,由于接点数目有限,经常合用控制接点实现逻辑关系,如果设计不当或设备管理中出现失误,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现象,甚至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М.  РВ  叶岚 《国外内燃机车》1993,(12):46-47,F003
介绍用于柴油机被称为未来燃烧的甲醇燃料,指出甲醇燃料的毒性在运用中不会造成危害。由于甲醇点燃困难,在使用中可以在传统燃料中添加甲醇,也可以在甲醇中加入添加剂。 在6ЧН21/12型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其结论是甲醇可以用于其他型号和用途的柴油机。由于甲醇蒸汽的发热量只有柴油机的1/4,因此用甲醇替代柴油,可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和硫的生成数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铁路编组站在使用和维修减速顶的过程中,有一些技术问题应值得注意,如减速顶的密封问题、充氮问题,油脂问题、组装问题等,需要加以探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现场的维修人员若能以技术理论指导实践,我们的维修工作将更加锦上添花,为保证减速顶的运用发挥更好的作用,丈中列举了几个技术问题,并简单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琦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9):47-48,53
采用CFG桩处理地基在施工中应按结构物处理,结合津秦客运专线施工中CFG桩地基处理,介绍施工工艺的控制过程,以及CFG桩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