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中后期、清前期“闭关锁国”之策虽时紧时驰,但是,“闭关锁国”基调未变,所有政策的基本趋向在于维持“朝贡贸易”体系。即使在澳门开埠后,闭关趋向也始终未改。不过,明清政府为应付世界大势的新变化,尤其是西方殖民国家的冲击,在对外开放势所必然的情形下,在闭关的链条上打开了澳门这一环,希望以有限的开放促进闭关之“朝贡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转。所以,无论明朝,还是清朝,虽然对于如何处置澳门纷议迭起,众说杂呈,决策者所采取的仍然是允许其继续存在,加强对它的管理。澳门在实际上被视为了有限开放与闭关取向双向政策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2.
16世纪的中日关系,由于倭寇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人们通常把在漳泉沿海一带贸易的日本商人与倭寇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与倭寇是有差别的.他们不烧杀,不掠夺,只是在漳泉沿海小岛或港口从事走私贸易.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虽然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但对日本贸易仍属严禁.而此时的贸易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象月港开禁前那样,有大量的日本商人来到漳泉沿海从事走私贸易,而是由漳泉商人主动将中国货物载运到日本贸易.  相似文献   

3.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并以此为据点,渗透入东南亚的传统贸易网络,同时积极寻求与中国商人的贸易机会。由于早期中葡官方往来的交恶,活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葡萄牙商人逐渐参与到本地贸易网络的走私活动中,航行于广东及浙江的诸多离岛,与往来此地的中国私商进行贸易。关于这一时期葡萄牙商人在东南沿海的航行及贸易细节,文献档案的记载较为有限,而在作为出口商品的外销瓷器上却有迹可寻。因此,本文将主要考察收藏于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地的早期中葡贸易瓷器,结合文献记载,探讨此时期中葡瓷器贸易的规模、路线及交易模式等问题,以推进我们对葡萄牙人东来早期海上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日本"正德新令"的颁布给中日海上贸易带来的影响,阐明了由此所形成的清雍正朝中日海上贸易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得出雍正朝是整个清朝中日海上贸易由盛而衰的一个"过渡"时期,中日海上贸易在此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近代亚洲最主要的白银输出国。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及西方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从17世纪赴日贸易的澳葡、荷兰商船入手,考证16—18世纪澳葡、荷兰商船从日本运出的白银数量,以及日本朱印船从长崎运出的白银数额。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外学者以往结论的可靠性,兼及日本白银输出对亚洲区间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