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目的:根据环评报告、城市规划及物业开发等相关要求,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轨道采取分级减振措施,中等减振地段采用减振扣件,高等减振地段采用橡胶隔振垫。由于高等减振地段采用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后,为保证橡胶隔振垫铺设及道床板纵横向限位,增设底座结构,造成轨道结构高度增加,桥梁二期恒载增大。为了减少对桥梁设计的影响,本文对轻型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开展系统研究,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该结构满足高等减振要求。研究结论:(1)通过优化无砟轨道道床板及底座几何尺寸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减少桥梁二期恒载;(2)对轻型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限位结构开展受力分析,确保限位结构安全可靠;(3)建立轻型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有限元模型,对橡胶隔振垫刚度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刚度取值,保证减振效果满足高等减振要求;(4)本研究成果对市域铁路轨道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智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应用数据大容量传输、计算处理的实时性、安全性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研究移动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框架,分析其关键技术、应用场景;针对铁路MEC业务需求,总结MEC在智能运营、智能装备、智能建造场景下的应用方案;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MEC未来发展的技术趋势,为提升铁路智能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利用JQ900A架桥机组架设京津城际铁路806孔箱梁工程,介绍了京津城际铁路无砟轨道箱梁架设时高程控制和支座灌注时质量标准,控制工程质量的施工要点,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所要求的梁端接缝高平顺度提出了架梁高程控制"匹配计算"理论,说明在箱粱现场架设中的应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铁路入侵行为严重影响铁路安全,由于人工监控容易产生疏漏,研究计算机智能铁路入侵检测系统尤为必要,文章提出了一种智能铁路入侵识别方法,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一种描述n维入侵目标可能存在的m维基本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二是提出基于方向场的铁轨智能识别方法。经轨道监控视频实验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可有效识别监控区域中的轨道,并可对铁路入侵目标进行准确识别和跟踪,算法具有一定鲁棒性,对实现智能铁路入侵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铁路企业智能督办系统(简称:智能督办系统),解决铁路企业督办工作不规范、难度大、技术落后的问题;设计智能督办系统架构,构建督办任务知识图谱和智能督办知识图谱云图,实现督办任务的智能检索、智能拟办、辅助决策等功能。在铁路相关企业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督办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铁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某市域铁路高架桥地段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并在道床板下设置橡胶隔振垫以满足减振要求。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结构空间模型,通过改变道床板厚度、橡胶隔振垫刚度,对轨道结构及线下基础进行动力计算,对比分析轨道结构固有频率、振动位移幅值、振动加速度,为市域铁路建设中该类轨道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信号机房设备人工巡检作业效率低、设备异常检测准确性难以保证、故障处理效率低、现场作业人员缺乏技术支持和安全控制等问题,文章设计了铁路信号机房智能巡检系统。系统由机房智能巡检设备、数据中心设备和维修终端设备构成;机房智能巡检设备采用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可依据巡检计划自动执行巡检作业,采集视频/图像和温度等监测数据并上传至数据中心设备;数据中心设备采用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识别设备指示灯,据此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当检测到异常时,维修终端设备立即向调度员报警。在实现日常巡检作业无人化、达到减员增效目标的基础上,该系统借助巡检机器人的视频监控和语音通话功能,辅助信号维修人员进行远程故障检查,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远程指导,验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份,监督其作业过程,增强信号机房现场作业安全管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边缘计算等技术正在加速与智能铁路、智慧城轨的深度融合,赋能铁路和城轨的智能化、智慧化和数字化转型。本文在对铁路和城轨牵引供电系统车载接触网检测系统配置及数据存储、传输方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5G+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于车载接触网检测,提出一种新型车载接触网检测系统,分析其车地数据传输的功能需求和系统方案,为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检测及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杰  马弯 《中国铁路》2022,(8):68-75
针对铁路轨道建造过程中存在的专业间协同设计困难、建造质量和进度管控难度大等问题,结合黄冈—黄梅高速铁路项目轨道建造重难点,对基于BIM的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建造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基于该项目开展全线轨道BIM正向设计,形成轨道施工数字化交付成果;打通BIM成果与现场施工信息化装备之间的接口,通过多层分级铺设调控技术指导轨道智能建造;建立轨道BIM建造管控平台,智能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实现建造过程的高精度管控。实践表明,该研究成果可提高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建模效率和设计质量,实现现场施工指导、数字资产管理,促进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高效沟通,对推动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子懿  付卢萱 《铁道建筑技术》2022,(10):176-179+187
铁路勘测是铁路设计的基础,勘测效率和质量对铁路线路设计有重要影响。随测绘技术、装备及软件快速发展,采用智能勘测手段,铁路勘测成果质量和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可有效解决传统铁路勘测人工作业工作繁重、处理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困难等问题,在山区等复杂环境其优势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智能勘测技术在选线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并对传统勘测和智能勘测技术进行对比,以证明智能勘测技术能有效改变现有作业模式并大幅提高生产力,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线路设备全服役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解决铁路工务人员对道岔轨件相关信息查询不便的问题,结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道岔轨件全寿命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二维码及SQLite轻型数据库技术,设计基于Android的道岔轨件信息查询App.铁路工务人员可用其对道岔轨件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获取道岔轨件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钟彬 《铁道工程学报》2004,(4):65-67,53
本文通过西康铁路第九标段四座桥梁支承垫石病害的全面整治,提供了顶梁、半干硬砂浆捣填以及支承垫石形成等具体经验。此方法可为今后在既有线上进行支承垫石病害处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轨道电路的原理,利用Visual Basic6.0软件和Excel软件编写了轨道电路计算的程序。该程序能够准确地计算轨道电路的调整状态和分路状态,便于大家理解整个轨道电路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建设发展,桥梁病害随之增多,其中高速铁路桥梁支座垫石开裂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桥梁服役功能及寿命。为研究支座垫石混凝土开裂成因,以某铁路桥梁桥墩加垫石结构为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系统分析了在新老混凝土收缩作用、桥墩与垫石不同龄期差及支座垫石振捣是否密实条件下,新浇筑垫石的应力状况,并提出避免支座垫石开裂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收缩作用是架梁后支座垫石拉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垫石收缩应力随新老混凝土龄期差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支座垫石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会使垫石拉应力增大,导致垫石内部裂缝的产生;垫石浇筑前对桥墩混凝土润湿能有效减小垫石收缩应力,避免垫石开裂。  相似文献   

15.
以沪宁城际铁路Ⅳ标工程为例,介绍了无砟轨道CRTSI型板轨道基准点(GRP)测量方案的创新、设备工装与配套软件的研发、现场测量存在的难题与解决措施,并通过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应用,证明沪宁城际GRP测量的成功,为今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线路具体设计情况,分析了超高作用机理和计算方法,按照铁道部文件《关于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曲线超高设定的指导意见》(铁集成[2009]86号),确定了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超高设计原则,按照正确的计算方法,采用均衡速度匹配超高的思路,对武黄城际铁路的曲线超高进行了计算设置。计算结果表明,曲线超高设置合理,过超高、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和超高时变率等限制条件均满足要求,保证了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钢轨磨耗均等,提高了线路铺设无砟轨道高平顺性和安全性,满足了旅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桥梁地段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中有限元建模与计算工作量大、计算模型及结果形式无统一标准、对设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等问题,开发了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化建模与计算软件。该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提供集成化人机交互操作界面,能够自动完成有限元建模和计算,生成标准化计算结果;具备数据智能校验功能,可自动完成设计参数检查和计算结果验证。对比测试表明,该软件有限元建模与计算结果准确,数据处理流程连贯,使用操作简单高效,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的无砟轨道设计,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项目设计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重载快速线路修程的合理设置是上海铁路局重载快速线路修程修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载快速线路大量生产活动历史数据资料的统计和对轨面、轨道结构变化的定点观测、调查与分析 ,以修程应达到的目的和满足重载快速线路的需求出发 ,从减少修理成本的投入、追求投入产出综合经济效益最佳化入手 ,较深入地对重载快速线路修程的合理设置、修理周期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一种新型铁路线路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工作流程.该系统与传统的轨道检测设备相比,改进了加速度振动测量方式,有利于震源的判别,使轨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时,该系统综合利用移动通信、GPS定位和web数据库等技术,实现线路监测数据的实时汇总、自动评估和报警.在沈大线的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正确,工作稳定,能够显著提高轨道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purposes: Low vibration track is a suitable track structure in the heavy haul railway long tunnel. Taking the low vibration track in the middle-south channel tunn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ull-scale model static load te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ingle bearing block under the vertical load at the end of the track bed slab (working condition 1),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oad at the end of the track bed slab (working condition 2), the vertical load at the middle of the track bed slab (working condition 3) and track's crack development trend. Research conclusions:(1) Taking the static load of 30 t axle load train as a reference, the track slab and bearing block concrete of working condition 1 reach the axial tensile strength at 3.3 and 3.1 times static wheel load, the track slab and bearing block concrete of working condition 2 reach the axial tensile strength at 3.0 and 3.1 times static wheel load, the track slab and bearing block concrete of working condition 3 reach the axial tensile strength at 4.9 and 2.9 times static wheel load. (2) Track slab's crack of working condition 1 appears at the corner of the bearing block and the midline of the long side of the bearing block and extends to the short side of the track slab. The crack extension at the corner point is in the shape of "eight". There is no obvious crack of working condition 3 in the track slab. (3) The horizontal load of the train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he force of the concrete in the corner of the bearing block. (4)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ow vibration track. © 2018,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